当前路径: 皮学网 生活百科 健康 心理健康内容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作者:吴李玲 发布时间:2022-08-19 07:59:11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39066 投诉 下载本文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做到:(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地反应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一贯性。

心理健康可以被理解为一个连续体:一极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极是心理各方面功能的良好发挥。处于中间状态的人,一方面虽没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另一方面其心理功能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那也是一种亚健康状态。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

2.轻度失调心理: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若能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士帮助,可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心理是否健康,并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有精确的,易于度量的指标。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不同的心理学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着多种多样的看法。从心理学家们对心理健康的种种看法中,我们可以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有正常的智力水平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的综合。正常的智力是人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前提。如果智力有缺陷,则社会化的过程难以进展心理发展必然受到阻碍,难以独立生存。心理健康的人能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能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获取成功。

(二)能够了解并接受自己

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恰当的评价,并且能够很好地接纳自己的现状,知己所长所短,愿意扬长避短开发潜能,不苛求自己,自信乐观,而不是过于自卑或过分自负。

(三)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和给予爱和友谊,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拥有可信赖的朋友,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四)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有悲、忧、哀、愁、恐等消极体验,但能适当发泄、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不为情绪所控,不因为情绪影响正常的生活。我们常说的情商(EQ)便体现了这一能力。

(五)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的能力和正确处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环境的良好适应者,他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始终使自己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生活有理想但不脱离现实,能面对现实调整自己的需要与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做到: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3)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准确的自我评价能力。

人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学习、成长、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衰。家庭、学校、社会等应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增进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患。具体做法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