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心理健康手抄报文字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自尊
1、帮助儿童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建立合理的期望目标,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观念
在学习活动中,不同的儿童对学业成败归因不同,对以后的学习行为和自尊的影响也不同。因此,教师应了解每个儿童的自尊、自信程度,内在与外在动机及自我概念等有关信息,通过对学业成绩的正确归因,帮助儿童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儿童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并建立起成绩和勤奋之间的明确联系。另外,要经常让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能够增强儿童的自尊,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在日常活动中,成人应关注儿童的活动,及时发现他们的成绩并予以赞扬。当儿童失败时也不要过多地指责,应给予鼓励。对于能力较差的儿童,要让他们做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成功的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更具有激励作用。
2、尊重儿童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与偏爱
儿童的智力、兴趣的发展具有差异性,也有不同的情感表现。首先,教师应接纳儿童的想法与情感表现,然后帮助儿童认清自己的长短。教师要避免褒贬失之过宽或失之于无常,否则会使儿童建立错误的自我观念,如自卑、自负或自欺等,每个教师都应承认儿童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给予儿童积极的关怀。其次,要善于发现儿童的独特之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种个别差异很早就表现出来了。成人应了解儿童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发挥儿童的特长,这样可促使儿童在某个领域里获得成功。成人要避免按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儿童的未来,这种强制的教育违背了儿童的兴趣、爱好,最终的结果不但不会令成人满意,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儿童丧失自尊。
在交往活动中怎样培养儿童的自尊
人际关系协调的班集体,对其成员的自尊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良好的集体里,自尊是很容易培养起来的。人际关系协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
(1)师生关系协调。表现为教师尊重、爱护、信任、理解儿童,儿童尊重教师,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尤其要尊重后进生。不应恶意讽刺挖苦他们。教师对学生真诚的支持、关心、鼓励都会有利于儿童自尊的发展。
(2)使儿童之间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儿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既可以了解自己的能力,培养竞争意识,也可以通过模仿向同伴学习优点、长处,找出自己的不足。儿童只有与同伴进行比较才能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只有接近同伴,得到同伴的接纳,并与同伴进行积极的相互作用,儿童的自尊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培养儿童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能力
一个人自尊的强度与其自信的强度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适当的自我评价才会有利于自尊的.形成;相反,儿童如果自信不足,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自尊的正常发展。由此可以推论,提高儿童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自尊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保持心理健康的秘密
(1)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3)有伟大的梦想,设定明确的人生目标。
(4)学会自控,克服诱惑,活在现实中。
(5)学会缓解愤怒、抑郁和无聊。
(6)时刻鼓励自己增强自信。
摆脱抑郁的方法
(1)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2)多给自己一点爱。
(3)分散注意力。
(4)改变自己的行为。
(5)走出忧郁,打造“三人空间”。
(6)知道自己的极限。
(7)寻找心灵的绿洲――放松和冥想以获得身心的平静。
(8)相信自己,相信别人。
(9)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来应对无聊的生活。
(10)把你的烦恼告诉朋友。
(11)看到事物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和“快乐疗法”。
(12)将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问题。
(13)尽力完成一件事。
(14)锻炼是自助的基础。
大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学知识,寻找心理健康的良药。
(2)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设定一个适度的目标,养成“正常心态”。
(3)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避免失望。
(4)不要到处与其他同学盲目竞争,以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互动。
(6)加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积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