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导游词大全 江苏导游词内容

中华门导游词范文

作者:洪天海 发布时间:2024-12-17 15:00:12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中华门,因北京乃仿南京城所建,故按照南京城位置中华门取名。下面是皮学网为大家带来的中华门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清朝时,在皇帝大婚时,只有皇后的轿子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其他嫔妃的轿子只能通过后门神武门进入。后移交首都博物馆。

中华门导游词范文

中华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建成时,因是皇城的正南门,古人又以南方为尊贵,所以享有“国门”的地位。它的名称随朝代的更替而变迁,明朝时称大明门,大学士解缙题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清朝顺治元年(1644年)改名为大清门。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1952年为扩建天安门广场,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1954年被拆除,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在其原址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

作为皇城与市井的分界,中华门建筑风格庄严厚重,具有很高的规制,据《大清会典》记载

漫步中华门:“大清门,三阙上为飞檐崇脊,门前地正方,绕以石栏,左右狮各一,下马石碑各一”。中华门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砖石结构建筑,类似的规制在明十三陵、清东陵和清西陵的大红门有用。

清朝时,大清门至正阳门之间是用石栏杆围成的一个方形广场,明朝时这里曾是闹市街道,俗呼“棋盘街”,门外有下马碑,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门内就是皇家御道,除皇帝、皇后、皇太后的龙车凤辇外,其他人只能步行通过。清朝时,在皇帝大婚时,只有皇后的轿子才能从大清门进入紫禁城,其他嫔妃的轿子只能通过后门神武门进入。

大清门匾是石头作的,青金石琢制成字,镶嵌在石中。中华民国成立后,选定了1912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一周年庆典的前一天)将大清门更名为中华门,本想把石匾拆下翻用背面刻上“中华门”即可,待将石匾拆下后发现里面竟是“大明门”三字。原来清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已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只好重新赶制了一块木匾,由京兆尹王冶秋题写“中华门”匾额,挂于檐下。大清门匾由文化部社会文化事务管理局保存。后移交首都博物馆。

中华门导游词相关文章:

1.南京导游词

2.南京城垣与中华门城堡导游词3篇

3.南京老门东导游词3篇

4.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导游词

5.南京城墙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