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导游词大全 江苏导游词内容

精选江苏中山陵导游词范文

作者:周武林 发布时间:2024-11-28 01:00:25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

精选江苏中山陵导游词范文

人们常说:不到故宫、长城就等于没去过北京;不到外滩船游浦江、登东方明珠或金茂大厦就等于没去过上海;不长到西湖、宋城就不知杭州的千年风情;那么不到中山陵你就等于白来了一趟南京。大家都是大老远出来旅游的,有的以前也许来过,有的以后可能再来,还有的可能旅游完这一趟以后就不会再来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多看一看其中的经典精华少留一些遗憾。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山陵它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多,耗资220余万银元,于1929年春竣工孙先生的遗体是1929年6月1日从北京运抵这里的整个陵区的面积达83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台和墓室等组成根据吕彦直的设计,整个陵区平面呈警钟形,给人以警钟长鸣发人深醒的启迪孙中山先生在临终遗嘱中说,他致力于国民革命四十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吕彦直的警钟形设计,寓意深刻,最贴切地表达了唤起民众之意

中山陵作为一座陵墓,吕彦直在设计上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陵墓建筑风格,如依山为陵,保留牌坊墓道陵

门碑亭祭堂等中国古代陵墓中常用的基本建筑格局,但又剔除了古代帝王陵墓中属于封建糟粕一类的东西,如摒弃用于显示古代帝王威严的石人石兽,同时吸取西方建筑的一些先进技艺整个构思的确称得上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别具匠心,巧夺天工

各位游客:进入中山陵,首先来到的是陵前的广场广场位于中山陵的正南端虽然不很大,但却为陵墓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势请大家留意,我们脚下的这片广场呈半月形,是钟的下缘四周苍松挺立,树大荫浓,恰似革命事业万古长青,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大家再看,广场南面的高台上,矗立着的是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

广场南面那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八角形石台上的紫铜宝鼎,高4.25米,腹径1.21米,重约5000公斤,是中山陵纪念性建筑之一这尊鼎铸于1933年秋,是广州中山大学师生和校长戴季陶捐赠的鼎的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的校训鼎内还刻有戴母黄氏手书孝经全文,所以叫孝经鼎

博爱访墓道陵墓正门碑亭条堂墓室孙中山遗

体安葬经过

各位游客:由广场拾级而上就是墓道在墓道的人口处,大家请看:这座冲天而立的花岗岩牌坊,高12米,宽17.3米,牌坊上端正中的横帽上刻着博爱二字,因此又称为博爱坊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四揽三闭门冲天式牌坊,在我国古代通常建在帝王陵寝的人口处,用来歌功颂德,至此朝拜者必须下马步行我们眼前的这座牌坊上所镌刻的博爱两字是中山先生的手迹,也是他生前的座右铭,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

经过牌坊,就到墓道整条墓道长480多米,分为三道:中道宽12米,钢筋水泥路面左右二道各党42米,柏油路面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代替了古代陵墓前道常用的石人石兽,喻示着中山先生的浩然正气长留天地之间其中的雪松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走完墓道,我们便来到了陵墓的正门陵门坐北朝南,有三个拱门,每个拱门都装有一扇对开的楼花铜门

陵门平面为长方形,高16.5米,宽27米,进深8.8米,全部用福建花岗岩建成屋檐为单层歇山式歇山式建筑是我国古代第二等级的建筑屋顶式样门楣上有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表达了孙先生毕生的奋斗目标和所追求的理想

陵门之后,是一座方形的碑亭,边长12米,高约17米,全部用花岗岩建成亭中这块高8.1米宽4米的巨碑,碑的正面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大字字为颜体,道劲有力谭延在民国时期曾做过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是国民党内四大书法家之一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孙中山曾经当过临时政府大总统,并没有担任过政府总理,为何碑文称他为总理而不称为总统呢当时段棋瑞政府虽然明令国葬孙中山,但实际上举行的是党葬,孙中山在国民党内的职务是总理再看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铭文游客们:这座碑亭四面各有一个拱门,北侧的拱门下设

有石栏,我们在此可凭栏远眺中山陵祭堂的雄姿,也可摄影留念

出了碑亭,循着层层石阶到祭堂前平台,共有八段石阶,共290级,每段石阶上都有一块平台平台上还陈列着一些纪念品,丰富了石阶的景观内容石阶两旁种满了各种终年常青的树木,有松柏枫树石铺海棠等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第五层平台上,这里有一对巨大的紫铜鼎,上面刻着奉安大典四个篆书大字,这是当时的上海市政府为纪念中山先生的葬礼而敬献的请大家仔细看西侧的那只铜鼎,壁上留有两个弹孔,据说是1937年12月日军攻打南京时被炮弹击穿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第十层平台,这是陵墓的最高处,海拔158米让我们环顾一下平台四周,这座平台东西宽162米,南北进深38米,祭堂就位于平台的正中到了这里,我想问一下,哪位游客能说出刚才我们一共走过了几级石阶对了,从广场到祭堂总共有392级石阶设计者为避免单调,将这392级石阶分为十段,每段一个平台,总计有大小十个平

台朝下看,不见台阶,只见平台如果从下往上看,那么就只见到台阶,不见平台了或许有的游客要问:这392级台阶的数字是否巧合不是!而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现在我们来到了祭堂前,这座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宫殿式建筑,长30米,宽25米,高29米,四周有堡垒式的小建筑物,并有两座高12.6米的华表拱卫祭堂的屋顶为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祭堂的三拱门婚上从东到西分别刻着民族民生民权6个篆体大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手书居中的民生门楣上端,还有孙中山所书天地正气4个金字直额

请各位跟我进人祭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四周还可以看到12根黑色石柱,直径有0.8米,四隐八现,12代表的是一年中的12个月,4代表的是一年中的4个季节大西两侧的护壁上还刻有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像高4.6米,底座宽2.1米,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只见中山先生身穿长袍马褂,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显示

出一位伟大思想家的深沉和睿智坐像是由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雕琢而成的,它于1930年雕成后从治国巴黎运到中山陵,总造价150万法郎坐像底座四侧的六幅浮雕,再现了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生动画面正面一幅为如抱赤子,画面上孙中山先生正在精心地为一个患病的幼儿治病东面两幅是出国宣传和商讨革命,表现了孙中山先生早年奔走革命和创建同盟会的情形背面一幅为国会授印,再现了辛亥革命后,议会向孙中山授大总统印的场面西面两幅浮雕,一幅是振聋发聩,表现了孙中山为唤起民众,正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另一幅是讨袁护国,内容是孙中山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讨伐倒行逆施的袁世凯

祭堂后壁正中是墓门,与墓室相通墓门分为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婚上刻有浩气长存横额,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所书第二道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7个篆字门开启时,这7个字是看不见的,只有当墓门关闭时,门上的字才能看见

整个墓室是一座半球形封闭式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

室内圆形,直径约18米,高11米,四壁用妃色人造石贴面墓室的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砌墓壁上装有目光灯,顶上装有8个反光镜使室内保持柔和而充足的光线墓室的中央是安葬孙中山灵棕的大理石矿,直径约4.3米,石矿深1.6米,四周围着一圈精致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墓护正中的长方形墓穴上安放着孙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卧像身穿中山装,神态宁静,面容慈祥,如同生前安睡一样,令人肃然起敬这是捷克雕塑家高浓按孙中山遗体的形象而创作的

讲到这里,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孙先生的遗体是否仍在中山陵,事实上,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了磨难本来,孙中山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孙先生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酉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当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的遗体已久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1929年6月1日,遗体从北京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但由于爆破墓穴势必会损坏遗体,因而作罢,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在中山陵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