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导游词大全 江苏导游词内容

精选江苏鼋头渚导游词

作者:小鹉 发布时间:2023-09-18 01:01:01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太湖鼋头太湖,仅水域面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rdquo;。左边山坡有一组统称小函谷rdquo;的建筑,原是园主日常起居和接待亲朋好友的场所。同时,这座牌坊还起着提示的作用,它再次告诉您,太湖已经越来越近。

精选江苏鼋头渚导游词

太湖,仅水域面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很多人又喜欢唱《太湖美》,太湖确实很美,而且美的景点又不少。

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点是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丽的诗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rdquo;。请大家抬头看,那牌坊上五个潇洒的大字,就是郭老的手迹。因此有人通俗地把它解释为:不到鼋头渚,等于没有到太湖。

这牌坊左面的山峰,叫做充山,又名南犊山。自古名山僧占多rdquo;,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萧梁时,充山的后山就建起了广福庵rdquo;,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这里最早的风景开发。到了明清时,不少文人雅士就常到这湖边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还在湖边的山崖石壁上,刻上了言简意赅的摩崖石刻。其中明末有位叫做王永积的,在他编写的《锡山景物略》中,对这里的景物作了记载: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rdquo;。鼋是一种大型的海龟。在中国古代,乌龟被看作是长寿的灵物,俗话说得好:到了乌龟头,万事不用愁。rdquo;鼋头渚因此被赋于了吉祥的含义。

1916年,地方绅士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2000块大洋,向朱某人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1918年开始构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rdquo;。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rdquo;,这别墅园林造得很是不俗。但杨的民族气节不好,抗战时,曾担任汪伪政权的水利委员长。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rdquo;。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成鼋头渚公园rdquo;。

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八大景点。如果把这各具千秋的鼋渚八景rdquo;统统游一遍,大约需要整整一天时间。今天我们的游程安排得比较紧凑,因此重点游览精品中的极品鼋渚春涛rdquo;,即横云山庄rdquo;。

涵万轩rdquo;照壁

太湖佳绝处牌坊,也就走近了太湖最美的地方。

堆塑着凤穿牡丹rdquo;图案,富贵祥和的照壁,起到了障景rdquo;的作用,也就是防止景色一览无遗。

照壁后面是半亭式的涵万轩rdquo;,悬挂湖山墨画rdquo;匾额。该匾为乾隆皇帝亲笔书写,原是北京静明园中故物;1934年被园主在北京地安门外烟袋街购得,钩摹重新制作后,挂在轩内。匾中的墨rdquo;字,解释为复盖rdquo;,因此把轩名和匾额的意思联起来就是:以一涵万,好比在一滴水中见太阳;一幅复盖着大好湖山的天然长轴画卷,从这里开始,向广大游客徐徐展开。

左边山坡有一组统称小函谷rdquo;的建筑,原是园主日常起居和接待亲朋好友的场所。这组建筑以花神庙rdquo;作为小结,具有山水植物为我所用的含义。喏,右面那个简朴的门头,正反面分别镶嵌着利涉rdquo;、问津rdquo;砖额,利涉表示这里有个船码头,原来在1934年蠡湖宝界桥未建成之前,从城里到鼋头渚的游客,一般都是乘船往返;今天虽然陆路畅通,然而那边的太湖游船码头rdquo;,仍然是往返太湖仙岛rdquo;的必备设施,使利涉的意义有了新的延伸。

问津rdquo;,意思是讲:渡船到了这里,游人不知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rdquo;在什么地方,而当您需要问津rdquo;即问路的时候,这个拱形门头就为您开启了通往仙境的道路。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要写诗赞美这里的风景:鼋头渚,景色胜天堂rdquo;。

长春桥头

原来的横云山庄是建在山脚水边的,用地难免比较局促,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园主于1936年,利用湖边的芦苇荡,拦水围堤,堤上架长春桥rdquo;;又在桥头两侧的长堤上,种植了日本樱花的著名品种染井吉野rdquo;,一般被叫作大山樱rdquo;。这就为鼋头渚增添了一道弥补山水缺憾的亮丽的水上风景线。

长春桥,是按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玉带桥rdquo;进行仿建的。它的桥拱比较高,与倒影合成线条优美的浑圆形;而且高耸的桥型,使樱花长堤显得舒展自如。同时,还在鼋头渚与对岸的大箕山、小箕山之间,增加了因势赋形、起伏有致的风景层次。特别是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樱花烂熳的季节,红白相间就像轻云一般的花朵,沾着清晨的露珠或者春天的毛毛雨,显得格外的晶莹娇艳。到了落英缤纷的时候,又是一番红雨随心翻作浪rdquo;的壮丽景色,使桥下面那座龙脊凤檐的绛雪轩rdquo;,分外典雅美丽。这时,如果在桥上行走,仿佛就是图画中的行人;而俯身探水,人桥倒影,更进入了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rdquo;那诗的境界了。

具区胜境rdquo;牌坊

这里有一座斗拱飞檐,古朴典雅的牌坊,正面写着具区胜境rdquo;四个字。

具区rdquo;的意思区rdquo;是太湖的别称之一;此上,古代也有称太湖为震泽、笠泽、五湖的。

这座牌坊属于景名坊,在它的背面,还写着横云山庄rdquo;,也就是这座风景园林原来的名字。

同时,这座牌坊还起着提示的作用,它再次告诉您,太湖已经越来越近。牌坊前面那块太湖石,名古云石rdquo;,古代的古,云彩的云,这名字起得很文雅。右边那块巨大的黄石上,刻着到此忘机rdquo;,由高邮王荫之手书。意思是讲:到了这里,凡念顿消,超然尘外rdquo;。

换句话说,到了此地,就投入了大自然的亲切怀抱,可以忘掉滚滚红尘中的一切嚣噪烦恼和去留宠辱,使自己的心态趋向于平稳、宁静和淡泊。

藕花深处rdquo;庭园中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rdquo;,这组被称为藕花深处rdquo;的庭园建筑,仿佛是一曲优美旋律中的休止符号,在走进太湖之前,有个短暂的停留,在这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中,一时忘掉大自然中的太湖,恰恰又增加了对于太湖的期望值rdquo;,可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rdquo;。

悬挂在方厅那藕花深处rdquo;景名的出典,这里的水池中,种植了满池的荷花,游人到了此地,就好像进入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rdquo;的诗情画意之中,具有一种幽曲闲适的美感。这座小岛叫做清芬屿rdquo;,对面的那排房屋,叫净香水榭rdquo;,周围种植牡丹花,因此那小小的山湾,就称作牡丹湾rdquo;。

清芬屿上的宫殿式建筑诵芬堂rdquo;,过去这幢五开间的房屋,曾经做过杨家祠堂rdquo;。它的建筑形制非常生动,那屋顶就像比翼双飞的翅膀,既有动势又显得古朴典雅。这厅堂里面的家具陈设,也布置得高贵精致。特别是这些匾额和楹联,都出自名家之手,字写得好,意思又很深刻,让人觉得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锡旅游口号刻石

巨石上面,刻着无锡的旅游口号无锡,充满温情和水rdquo;。

有人作过解释,无锡的旅游景点离不开水,这水是三点水:第一点水太湖,有一首歌《太湖美》,以自然景观取胜;

第二点水天下第二泉rdquo;,有一首曲《二泉映月》,以人文景观见长;

第三点水古运河,有一首日本友人创作的歌曲《清名桥》,展示了无锡的民俗风情,让人走进了生活,走进了现实,走进了东方的艺术长廊。至于温情,无锡传统的著名手工艺品惠山泥人《大阿福》,他正微笑着.

鼋头渚灯塔

走过了幽曲的藕花深处rdquo;翻过了一道小小的山梁,是景色豁然开朗的太湖佳绝处鼋头渚。

三万六千顷的浩淼烟波奔来眼底,浓淡相宜,七十二峰缥渺可辩。三十六和七十二,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代表3的阳数之极即九的四倍数和八倍数,具有阴阳调和,吉祥完美的意义,用来概括太湖的水域面积和山、岛的数量,是赞美这里既有海的雄伟,又有湖的秀丽。真是山不高而清秀,湖不深而辽阔rdquo;,一派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rdquo;,把太湖平远山水的审美特征,展示得淋漓尽致。

左面:那山势连绵,重岗复岭,有12个山渚伸突湖中,称为湖东十二渚,现在已建有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城rdquo;,还有建设中的山水城rdquo;。

右边:那里从青龙山到闾江口,沿湖有18个山湾,简称湖西十八湾rdquo;;它的前端就是马山岛,岛上有国家级的度假区,更有高88米的灵山大佛rdquo;,遐迩闻名。

中间:那好象由三个小岛组成的三山岛rdquo;,既有秀气,又有灵气,更象蓬莱三岛rdquo;那样有点儿仙气,已被建成中外驰名的太湖仙岛rdquo;。再远点那座像笠帽一样隐约可辨的小岛,叫拖山岛rdquo;,这拖山岛的南面,就是一片汪洋的外太湖了。

这湖东十二渚、湖面十八湾和拖山岛之间的太湖,归无锡管辖,在古代又称作梅梁湖rdquo;。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三千年前,陕西岐山周太王的长子泰伯南奔荆蛮rdquo;,在无锡梅里rdquo;,也就是今天的梅村镇,开创了吴国五百多的的基业。当时用梅树的树干做成房屋的正梁,被赋于了神圣的色彩。一次吴国运送梅梁的船只,把梅梁翻入了湖心,这样到了每年的春季,湖面就会飘出朵朵洁白的梅花。

太湖航行的保护神鼋渚灯塔rdquo;。因为鼋头渚处于太湖和蠡湖航道的突出位置,因此在1920年,就有人在这里立杆挂灯,为夜行船只导航。

1924年,锡湖轮船公司通航,地方人士建灯塔表示祝贺,当时灯塔的形状,象一枚弹头朝上通红的炮弹。

1982年结合灯塔翻修,改成民族形式的紫酱色,琉璃瓦重檐塔顶;并在砖砌墙身上用粉红色金山石贴面,高度也从原来的12.56米加高到13.1米,使灯塔显得更加典雅挺拨,成为鼋头渚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