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专职管理人员23人,平均年龄43岁。目前,此项工作正按PDCA循环的原则,持续不断地优化完善,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改进。同时拓展了SAP系统PM模块使用的宽度和深度,也为建立健全专职点检员的业绩指标,为指导、检查、评价点检员的工作提供了平台,为深化设备点检制找到了一条新路。基本形成了决策科学、监管有效、效
**设备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设备管理水平,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于2011年8月24日—9月7日,分别对**、**、本部**、**、**、**4个主线厂,就设备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将调研情况归纳分析如下:
一、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现状**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设在**,主要负责全司设备运行、备件、检修、固定资产投资、资产的调剂处置及水电等业务的管理。现有专职管理人员23人,平均年龄43岁。
从组织构架上看,各子公司、二级厂都设置了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配备了专兼职设备管理和点检人员,虽然各单位对设备管理机构职能职责的界定有所差异,但从公司到厂/子公司、车间、班组各个层级的管理网络是健全的,运行是有效的。
2006年以来,随着红、**的相继投产,以及公司为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而实施的一批技术改造项目,使设备向着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连续化的方向发展,装备水平的提高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仅从资产数量和规模两个指标看,2005年以来,资产数量由8019台(套、幢)增加到17488台(套、幢),增幅达118%,资产规模由60.65亿增加到150.39亿,增幅达148%,设备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在逐步扩大和加深;随着红、**的建成投产,管理区域已从单一地区向跨州市发展,管理难度和复杂性也在加大。
面对挑战,近几年来,设备系统在继续坚持“预防和维修相结合,全面推行设备点检制”等一些经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为提高管理效能,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推行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尝试利用企业信息化平台进行设备综合管理,一些结合实际有特色有可操作性的设备管理工作开始以专项工作的形式在实际管理中运用实施,比如: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检修业务功能承包、备件材料功能承包、技措项目的后评价管理等。这些工作的推进,在加强和规范基础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以可控、经济的设备运行质量为生产保驾护航取得了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逐年进步,设备运行安全有效。**近几年的设备运行和备件管理方面的主要指标情况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资产数量
(台、套、幢))
8019
11899
12768
12945
17106
17488
设备利用率(%)
79.31
86.49
83.91
82.71
84.7
86.46
事故故障停机率(‰)
3.11
2.72
2.78
2.52
2.81
2.00
设备事故
11
19
18
9
11
7
备件平均库存(万元)
/
/
39712.80
53906.16
50530.04
备件总消耗(万元)
/
/
2049.54
56606.01
63005.01
备件周转天数(天)
/
/
345
348
293
(说明:备件指标中,2008年4月以前(ERP系统)未含红**的数据)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2005年以来,在资产数量和规模逐年增加的情况下:
(1)事故故障停机率持续下降,设备事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设备利用率逐年上升,有效生产时间增多,设备处于稳定运行的可控状态,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2)备件平均储备资金逐步控制,2011年8月备件平均储备48167.47万元,较去年同期降低了3353.58万元,备件资金周转天数也降至267天,为公司降成本增效益做出了贡献。
2、星级设备管理体系的推进,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设备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的设备管理水平。
2008年以来,通过星级设备管理体系这一平台,“三大”规程和“四大”标准得到持续有效改进,健全了特种设备、安全环保设施、防雷减灾设备管理制度,加强了各生产单位/子公司、基层(车间、班组)的设备基础管理工作,加强了对生产现场设备跑、冒、滴、漏的治理,使设备运行、检修、备件、固定资产投资及资产处置等管理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有效,通过备件定额编制、备件图纸电子化等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设备基础数据和技术档案。同时,在开展星级设备管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设备管理队伍培养了人才,一大批年轻的设备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特别突出,为今后搞好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可以说,星级设备管理工作,有效推动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为实现设备低故障、低成本和高质量、高效能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支撑,其促进作用得到各单位的一致认可。
目前,此项工作正按PDCA循环的原则,持续不断地优化完善,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整体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改进。
3、启动点检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强化对设备隐患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2010年,以**厂为试点,启动了“设备点检网络化管理”项目。点检管理网络化的建成,进一步梳理和规范了设备点检管理体系,提高了现场点检工作效率,实现了点检记录无纸化,点检结果传输网络化,提高了点检工作实效,有利于设备管理的各个层面及时掌握设备状况,使设备点检工作得以真正落实,为及时消除设备隐患,防止设备事故、故障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拓展了SAP系统PM模块使用的宽度和深度,也为建立健全专职点检员的业绩指标,为指导、检查、评价点检员的工作提供了平台,为深化设备点检制找到了一条新路。这项工作今年继续在**、**及本部其它生产厂推广。
点检工作的加强,使设备事故故障停机率得到有效控制,以今年上半年为例,**烧结2#主抽风机,棒线厂四作区精轧23#轮箱,都是通过点检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避免了隐患的扩大及事故的发生。
、设备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加强,方式不断创新,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近几年,在注重设备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围绕降成本这一中心,不断加强设备经济管理理念,功能承包、零库存、备件修复“三定”管理等工作的推进,有效地降低了维修成本和备件储备资金和备件库存,提升了设备的管理效能:
◆坚持推行修复“三定”管理(可修复性的判定、修复内容及价格的判定、修复后成果评定),采取正激励手段,修复工作成效显著,2010年备件修复节约金额4875.88万元,2011年上半年备件修复节约金额3425.86万元。
◆维修工程预决算实施贴近管理,将事后签证变为事中签证,设备检修工程结算引入税收筹划,结合对检修合格施工方的管理,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检修工程费用结算税收实施办法,主要施工单位转入增值税合同签订、检修费用审定等管理程序,仅2010年就创造效益近400余万元。
◆逐步规范完善了闲置、报废资产管理制度,使管理流程顺畅,职能职责明确,奖惩适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2004年-2011年8月废旧物资处置变价收入累计达到2.2亿元,取得较好的管理效益。
5、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更规范。
几年来,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建设、调整运行机制来规范项目投资管理、约束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逐步规范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等管理制度,项目建成后的收尾工作进一步加强,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了决策科学、监管有效、效益优先;管理流程顺畅,职能职责明确,奖惩适当等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2007年以来,重点组织了昆钢新区185抗震钢生产线,红**填平补齐,**钒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及一些除尘改造、烧结机烟气脱硫、风机水泵变频节能技术,钢渣回收等节能减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0.4亿,现在,**已具备年产870万吨钢的规模,**形成面对东南亚市场的精品**和型材基地,**也将成为提炼标准钒渣、精品**和优质带钢基地。
二、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虽在设备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管理和降成本提升管理绩效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范围和区域的不断拓展,管理精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标准的不断提升,环保考核力度的不断加大,给设备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人员紧缺,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