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导游词大全 甘肃导游词内容

关于崆峒山的导游词

作者:唐三 发布时间:2023-08-01 05:30:27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崆峒山位于甘肃东部平凉市,是六盘山支脉,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要塞。它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五大武术流派。其特点是所用兵器不属于十八般兵器,但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胜。神拳是最高武功,可拳打不实,用意而不用力,是崆峒派武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功夫。如有违犯,要按照情节依法忏悔。

关于崆峒山的导游词

现在,我要为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崆峒武术。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创始人为广成子,经过长期的演化,渐趋成熟,鼎盛于清朝晚期。它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五大武术流派。始祖——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其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曾在1956年全国武术观摩赛时获冠军。1957年随中国武术团赴缅甸表演,获剑、枪、拳、掌和拂尘五项冠军。1959年离开崆峒先后在新疆、上海、南京、无锡、广州等传授弟子,名扬海内。崆峒武术源远流长,据《尔雅?释地》载:“空同之人武”。唐代李白诗:“世传崆峒勇”、杜甫诗:“崆峒足凯歌”。名道张三丰由武当山来崆峒目的之一也是交流道家修行的经验,进行武术方面的探讨。历史上的许多诗篇都证明了崆峒山是武林胜地。

崆峒派武术吸收了少林、峨嵋、武当武术的精华,在其手法,套路、技巧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其特点是所用兵器不属于十八般兵器,但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制胜。崆峒派武术从初级到高级依次为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每门有十五六套拳术和器械套路。除此,还有一套先天十八罗汉手,此拳是达摩所创的少林母拳,作为崆峒派武术的基本功来练习。其中,有些功夫属于绝技,如醉双剑、“醉八仙”堪称拳中之王,有跃、翻、扑、腾等高难动作,变化莫测,复杂惊险,不易掌握。神拳是最高武功,可拳打不实,用意而不用力,是崆峒派武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功夫。

我们眼前这块石碑上刻有:“崆峒武术,威峙西陲”八个大字,就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在2001年的崆峒武术节上所题写的。

大家常听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句话吧,浮屠指的就是塔,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塔是五级浮屠,埋葬的是崆峒山佛教寺院第三十五世住持——怀睿老和尚的舍利。所谓舍利,本意为尸体或身骨,后来则特指虔诚奉佛,悟道得法的和尚死后烧剩的骨头。佛教经典中把舍利分为两类:一为法身舍利,即佛祖所说的佛教经典,二为生身舍利,即佛祖火化后留下的固体物。生身舍利又可分三类,一是白色的骨舍利,二是红色的肉舍利,三是黑色的发舍利。

它们有这样的特性:只有得道高僧才有;发现于圆寂火化后的骨灰中;颜色大小不一、形状多样;以圆形为主;数量不一,少则几颗十几颗,也有多到几十几百颗甚至更多的;质地坚硬,能闪闪发光,可与昂贵的珠宝相媲美。

下面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崆峒山佛教僧徒的生活。在原始佛教时期,僧众的日常行事一般是出外化缘,各自修行。修行的方法有两项:一是学习教理,主要是听佛说法,互相讨论;二是修习禅定,指打坐,或者经行(经行是在林间来往徘徊)。后来寺院中有了佛像,经典记录成文字以后,才出现礼拜供养和读诵经典的礼仪。

根据佛所制定的戒律,僧众于每月望晦(农历十五日、三十日)两日齐集在法轮寺,共诵《戒本》,自我检查有无违犯戒律之事。如有违犯,要按照情节依法忏悔。在全年之中,僧徒必需有的三个月安居在法轮寺之中,专心修道,不得随意他往。佛教最大的节日有两天:一是四月初八——佛诞日;二是七月十五——自恣日。这两天都叫作“佛欢喜日”。在佛诞日要举行“浴佛法会”,就是在大殿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释迦牟尼佛诞生像),全寺僧侣以及信徒要以香汤沐浴太子像,作为佛陀诞生的纪念。

东台,最初是元朝安西王忙哥刺依王相商挺请求,召京城西域喇嘛槊里吉察思揭兀住持重建,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秋八月落成,所有费用由安西王出资供给。建成后“为殿为堂,轮涣晕飞,金碧灿烂”。历经补葺,于民国年间存大殿和商挺撰书的创修崆峒山宝庆寺碑记碑,今废。原大殿内彩塑十大魔王逼真生动,线条流畅自然,堪称一绝。遗憾的是“”期间都已毁坏。门楣上东台二字以及两边的楹联:“仙山、神山、道山、佛山、儒山、山光唯真;晴景、雨景、雪景、日景、月景、景色独俱”。关圣帝君庙内供奉的是“三国”故事中的关云长与他的手下大将周仓、关平。提起关云长,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想当年,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何等的威风!关云长一生除了英勇善战外,还与刘备、张飞“桃源三结义”,一心扶持刘备,忠心耿耿,尽忠报国,义重如山。他死后,全国各地都修建庙宇,供他的神像,并称他为“关公”、“关帝”、“武圣”等。关羽是我国唯一一位佛、道、儒三教共同供奉的尊者,佛教称伽蓝菩萨,是寺院的守护神;道教奉为武财神、副玉皇;儒家则尊称为武圣人。

东台是观日出、云海及平凉市夜景的佳地,在东台绝壁上就有玄鹤洞,距地面500米。民间传说,玄鹤原是侍候广成子的一对童男童女,天长地久,两人便产生爱慕之情,虽蒙师傅教诲,但痴心难改。后来广成子修成仙体,将回仙界,两位童子俗缘未了,一心想留在崆峒山,于是广成子随手一指,在这绝壁上为他俩留下一个栖身的仙洞,将他们点化成一对玄鹤,并告诫他们:留在凡间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干离经叛道之事,要体察民情,帮助善良的人。在山脚上还有问道宫,相传是轩辕黄帝来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落脚处。

现在我们前往法轮寺,先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大富翁,一连娶了四位太太,大太太很体贴丈夫,时时跟着富翁,百依百顺,照顾富翁无微不至;可是富翁却嫌她不够漂亮,不予理睬。娶了二太太,虽然漂亮一点,但是还不够妩媚,起初富翁还有一点爱她,到了后来,便慢慢把她疏远了。娶了三太太,不但漂亮,而且能干,这使富翁爱恋不舍。但是得陇望蜀,见异思迁,这是人之常情,富翁自从娶到美若天仙的四太太以后,他把前三位太太都忘了,终日和四太太在一起,恩恩爱爱,相恋不离,大有“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之慨!

然而韶华易逝,好景不常,富翁在与四太太甜蜜的生活中,渐近暮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一天,富翁患了不治之症,病入膏肓,医药失效,临终时,富翁叫四太太到床前,跟她商量道:“我心爱的四太呀!我虽然有四位太太,但是最心爱的只有你,所以也待你最好,我一刻也不能和你分离;现在,医生说我的生命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我想,我一个人死了多孤单,你跟我一道儿死去好吗?”四太听了,花容失色道:“你怎么会这样想?你年纪大了,应当要死,我年纪还轻,怎能跟你去呢?”说了也不再看富翁一眼,就跑开了。富翁叹一口气,没有办法,再叫三太出来,把刚才的话再说一遍,三太听了直发抖,连忙答道:“这怎么行?我年纪这么轻,你死了我还可以嫁给别人,怎么会跟你去?”说著赶快跑开。

富翁又是叹一口气,再叫二太出来,又把刚才的话跟二太商量;二太听了,连忙摇手道:“不能!不能!家里的事都要我管,我怎么可以丢了家庭事务跟你去呢?为了夫妻的感情,你若死了,我会送你到郊外的坟墓!”富翁又失望了,这个时候,他想到平时不睬的大太太来,他又把大太太叫到床前来,这一回,富翁几乎声泪俱下,道歉带恳求地向大太太说:“老婆!真对不起你,我过去对你太冷落了。我现在要死去,一个人多寂寞,四太、三太、二太都不要和我去,你肯跟我一道儿死去吗?”大太太一口就答应道:“嫁夫应该要随夫,做丈夫的死去了,我做妻子的怎么能单独活著,我决定跟你一起死去!”这出乎意料之外的话,富翁虽然听得很清楚,但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再问大太太:“你真的愿意陪我一道去死?”大太太点点头。这时,富翁如梦初醒,很懊悔地对大太太说:“唉!以前我不知道你对我这么忠心,一直把你忘了;我爱四太、三太、二太,哪知她们忘恩负义,到现在都离开了我。想不到我没看重你,你反而愿意永久和我在一起。唉!我太辜负你了,我为什么不早对你好呢?”富翁说完之后,就和大太太拥抱在一起死去了这一则精彩的故事,是从前释迦牟尼对他的弟子们说的。

故事中那美若天仙的四太太,就是指我们的身体,每个人都把自己身体,装饰得美丽,打扮得年青,但美丽年青,对我们的将来,并没有帮助。要再改嫁的三太太,就是指大家喜爱的钱财,人死的时候,再多钱财也要让给别人用了。要照顾家庭的二太,就是指那困难时才思念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在世间未完的事还多,人去世时,他最多在送殡的行列中走一程。一向没有得到理睬的大太太,就是我们的心,心常常跟着我们,为我们服务,我们却不去理睬它。这故事不但精彩,而且饶有意义,它警示人们要时常护心,时常修心。

现在我们看到一个巨大的“心”字,就是达摩点化他的大弟子时所说的一句话:“佛心即我心,我心即佛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法轮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法轮是佛法的别名,喻称。佛教徒认为佛法能熄灭烦恼,好像转轮王的轮宝,可以碾摧制伏怨敌,所以称论说教法为转法轮。“轮”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武器,“转轮王”则是印度古代传说中征服四方的大王,他出生时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其前途无敌。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也预示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初转法轮”是悉达多王子在鹿野苑,向当初随他出家的乔陈如等5位侍者,宣讲他所探寻到的四谛教义。

乔陈如等人听了王子的说法,如在黑夜中一下看到了光明,心悦诚服地称王子为“佛陀”(即大彻大悟的人)。从此悉达多王子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改称释迦牟尼。这事发生在公元前529年八月八日,此次说法,佛教史上称作“初转法轮”。所以我们参观的寺院就取了法轮寺这个名称。门楣上法轮寺三个字是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正中塑有1.8米高的弥勒佛像。弥勒佛被称之为未来佛,佛经中记载56.7亿年以后他将诞生在印度,接替释迦牟尼的位置,因此供奉在最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