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高考 模拟试题 高考题库内容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考前评估语文试题及答案

作者:liuruiyun 发布时间:2023-05-10 09:25:04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上海徐汇区高三考前评估语文试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考前评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考前评估语文试题

一、默写与文常

1.按要求填空。

⑴忧心烈烈,________。(《诗经·小雅·采薇》)

⑵__________,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诗句与陶渊明《饮酒》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相近。

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诗句不合适写在高中毕业纪念册上赠别同学的一项是(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孟郊《游子诗)

D.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佚名《箜篌谣》)

(2)填入下列语段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我们为机器换人而欢呼时,也决不能忘记人工智能的终极意义在于造福于人。有人说,谁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掌握了未来。这句话有道理但不完整。准确地说,          

A.能掌握未来的,是那些掌握了人工智能且造福于人的人。

B.谁掌握了人工智能又能造福于人,才能掌握未来。

C.能掌握人工智能又能造福于人,才能拥有未来。

D.谁掌握了人工智能并造福于人,谁才掌握了未来。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家与匠人

叶廷芳

①同样一件作品,可以出之艺术家之手,也可以是匠人的作为。但彼此的价值含量或艺术品位往往大相径庭。因为艺术家的天性是创造,而匠人的习性是重复。创造凭借的是想象,而重复则是模式的照搬。

②艺术想象是一种智慧能量的消耗。那些不同凡响的石破天惊之作,皆出于那些智慧过人的艺术家之手。它们所透露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韵味总是让人知其奥妙,却妙不可言。自古以来虽有无数的人画过女人的微笑,却只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人折服不已,谈论不尽。究其奥秘,盖因它的作者是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他的大脑不仅属于绘画,还属于天文地理数理化,这些综合的成分使他的大脑成了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从那里面出来的菜都是鲜美的!难怪古罗马建筑学家维特鲁威要求建筑师掌握了十一门知识,其中有的知识门类看起来与建筑毫不相关,如医学、心理学等,实际上它们是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大脑灵犀里有了多种元素的储备,就容易触类旁通或融会贯通;有时则经过糅合发酵,酝酿出某种未曾有过的香醇,一种艺术中有意味的韵致,这就是作品中灵气的体现。

③凡是有灵气的作品是不可模仿的,原创的美是不可重复的。这是匠人的局限,尤其是中国匠人的局限。中国与欧洲不同,她的知识和技术传授方式自古以来就不是采用集群性、规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依靠师徒传授制度。这种制度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徒弟一般只能就地求师,很少有选择的可能性;他只许跟着师傅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半步。师傅只能教他自己懂得的那点手艺,最后还得留一手;他没有横向联系,不知道现今这一行的最高水平在哪里;更谈不上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离上述维特鲁威要求的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自负的师傅还往往坐井观天,让徒弟高山仰止。在这种桎梏下,一个人即便有某种创造的天性,在徒弟阶段多半就被扼杀了!于是,陈陈相因,不断重复前人,也不断重复自己,成了匠人的习性,也成为他们的宿命。只有个别的天才人物才有可能成为例外。这也许可称为中国的匠文化

④与中国封建社会的顽固性相适应,中国的匠文化是非常强大的。中国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技术人员从来没有享受过现代意义上的的地位。例如,我们有举世无双的木构建筑,但鲁班们从来没有改变过工匠的身份;我们有过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们却从来没有改变过戏子的地位;我们也不乏世界一流的美术家,他们照样被称为画匠!这种培养匠人与贬低杰出人物的匠文化的长期延续,造成了我国艺术家相当普遍的匠人心态,其主要特征是创造意识薄弱,习惯于承袭前人,仿效他人,重复自己;不敢超越,不敢反叛,从而窒息了自己的创造灵气,增添了创作中的匠气。须知,灵气乃是艺术个性的灵魂,而匠气则是平庸的同义语。纵览我国的艺术史,具有这种匠人心态的艺术家和带有匠气的作品何其多也!

⑤正是这种被动性的匠人心态,我们的艺术史少有更新换代的变革,主要表现为缓慢的、渐进式的发展。其实,更新换代才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而反叛则是这种变革的动力。一位现代意识觉醒了的艺术家这样说:传承是一种美德,反叛是我的责任。这两句话看起来似乎互相矛盾,其实是一致的:传承并不在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在于前人的创造精神。而真正传承了这种精神的,从艺术史上看,无不见之于那些敢于反传统的人之中。事实上,正是那些反传统的人才开了新思潮的先河,从而丰富并发展了传统。只要回顾一下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以来美术中的毕加索、音乐中的勋伯格、舞蹈中的邓肯、建筑中的高迪以及文学中的卡夫卡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从世界范围看,现代的文学、艺术家都以重复为忌、为耻,每一件创作都必须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否则你就有可能沦为匠人的危险。

3.第段中的高山仰止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第段列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事例意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原创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知其奥妙而难以言传。

B.说明《蒙娜丽莎》画作因出自巨人之手而让人折服不已。

C.揭示多种知识门类的糅合发酵对艺术创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D.表明艺术作品酝酿时间越长、创作灵感越新鲜就越有生命力。

5.下列对于中国匠文化形成原因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没能采用集群性、规模性的学校教育制度。

B.中国沿袭千年的陈陈相因师徒传授制。

C.习惯承袭前人、重复自己窒息了创造灵气。

D.缺乏尊重艺术创造人才的文化传统与氛围。

6.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

B.第②③段对比阐述了艺术家与匠人的不同。

C.第段承接上文分析中国匠文化及其特征。

D.第段总括了上文,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7.以《红楼梦》或艺术史上一个例子,阐释第段画线句的观点。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俄罗斯)蒲宁

①我和同伴是在夜里到达日内瓦的,天正下着雨。拂晓前,雨停了。雨后初霁,空气变得分外清新。推开阳台门,秋晨的凉意扑面而来,让人陶然欲醉。由湖上升起的乳白色雾霭,弥漫在大街小巷。旭日虽然还是朦朦胧胧的,却已经朝气勃勃地在雾中放着光,照暖了阒无一人的堤岸。

②我们来到湖堤上,不由得惊喜交集地站住了脚,当人们突然看到无涯无际的海洋、湖泊,或者从高山之巅俯视山谷时,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这种感觉。近处,在宽广的山谷内,在润湿清新的雾气中,躺着蔚蓝、清澈、深邃的日内瓦湖。湖还在沉睡,簇拥在码头的斜帆小艇也还在沉睡。它们就像张开了灰色羽翼的巨鸟,但在清晨的寂静中还无力振翅高飞。两三只海鸥紧贴着湖水悠闲地翱翔着,冷不丁其中一只,忽地从我们身旁掠过,朝街上飞去。朝暾初上之际有海鸥飞进城来,住在这个城市里的居民该有多幸福呀!

③我们急欲进入群山的怀抱,泛舟湖上,驶向远方……然而雾还没有散,我们只得信步往市区走去,在酒店里买了酒和干酪,欣赏着纤尘不染的街道和寂静花园中的杨树和法国梧桐。

④“你知道吗,我的同伴对我说,我每到一地总是不敢相信我真的到了这个地方,因为这些地方,我过去只能看着地图,幻想前去一游,并且时时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幻想而已。意大利就在这些崇山峻岭的后边,离我们非常之近,你感觉到了吗?瞧,那边是萨瓦省,就是我们童年时代阅读过催人落泪的故事中所描写的牵着猴子的萨瓦孩子的故乡!

⑤码头旁,游艇和船夫都在阳光下打着瞌睡。在清澈的湖水中,可以看到湖底的沙砾、木桩和船骸。雾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我们迫不及待地脱掉上衣,卷起袖子,拿起了桨。湖面波光粼粼,耀得我们眼睛都花了,船侧的湖水越来越深,越来越沉,也越来越透明。

⑥把桨插入水中,感觉到水的弹性,望着从桨下飞溅出来的水珠,真是一大乐事。我回过头去,看到了我同伴那升起红晕的脸庞,看到了无拘无束地荡漾在群山中浩瀚的碧波,看到了漫山遍野正在转黄的树林和葡萄园,以及掩映其间的一幢幢别墅。有一刻间,我们停住了桨,周遭顿时静了下来,静得那么深邃。我们闭上眼睛,久久地谛听着,什么声音也没有,只有船划破水面时,湖水流过船侧发出的一成不变的汩汩声。

⑦由深山中隐隐传至我们耳际的钟声温柔而又纯净,闭目坐在船上,侧耳倾听着来自教堂的钟声,享受着太阳照在我们脸上的暖意和从水上升起的轻柔的凉意,是何等的甜蜜、舒适。我的同伴说:自然界的神力真是不可思议!人活在世上,呼吸着空气,看到天空、水、太阳,这是多么巨大的幸福!可我们仍然感到不幸福!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生命短暂,因为我们孤独,因为我们的生活谬误百出?就拿这日内瓦湖来说吧,当年雪莱来过这儿,拜伦来过这儿……后来,莫泊桑也来过,他孑然一身,可他的心却渴望整个世界都幸福。当年所有的理想主义者,所有的恋人,所有的年轻人,所有来这里寻求幸福的人都已弃世而去,永远消逝了。我和你有朝一日,同样也将弃世而去……你想喝点儿酒吗?

⑧我把玻璃杯递过去,他给我斟满酒,然后带着一抹忧郁的微笑,说:我觉得,有朝一日我将融入这片亘古长存的寂静中,我们都站在它的门口,我们的幸福就在那扇门里边。你是否记得易卜生的那句话:玛亚,你听见这寂静吗?我也要问你:你有没有听见这群山的寂静呢?

⑨我们划着桨,谛听着正在消失的钟声,谈论着我们去萨瓦省的旅行,商量我们在哪些地方可以逗留多少时间,可我们的心却不由自主地离开话题,时时刻刻在向往着幸福。我们从未见到过的自然景色的美,以及艺术和美和宗教的美,都激起我们朝气蓬勃的渴求,渴求我们的生活也能升华到这种美的高度,用出自内心的欢乐来充实这种美,并期望有人一起分享我们的欢乐。然而这种幸福会不会是空中楼阁呢?为什么我们一步步去追求它,它却一步步地往郁郁苍苍的树林和山岭中退去,离我们越来越远?

8.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躺着的妙处。

9.文中第、第与第段描写雾的变化,分析其意图。

10.第、第段为什么要写同伴与的问与答?

11.本文写与同伴游历日内瓦湖,却以作标题,对此作评析。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清)朱彝尊

残梦绕屏山,小篆消香雾。镇日帘栊一片垂,燕语人无语。

庭草已含烟,门柳将飘絮。听遍梨花昨夜风,今夜黄昏雨。

12.下列对本作品体裁的称呼,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子词B.长短句C.乐府D.散曲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雾”“帘栊两词描写的是室内的景物。

B.庭草”“梨花两个意象表现了漂泊心绪。

C.本作品以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作品用语清新而雅致,言有尽而意无穷。

14.结合作品,赏析画线句燕语人无语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求礼传

①王求礼,许州长社人。武后时,为左拾遗、监察御史。后方营明堂,侈而不法。求礼以为乃商琼台、夏瑶室之比,非古所谓茅茨棌椽者。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今辇以人负,则人代畜,上书讥切。久不报。

②契丹叛,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懦扰不进,贼败数州去。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者数百族,请诛之。求礼劾奏曰:诖误之人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懿宗拥兵数十万,闻敌至,走保城邑,今乃移祸无辜之人,不亦过乎?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懿宗大惧,后尽赦其人。

③当是时,契丹陷幽州,馈輓屈竭,左相豆卢钦望请停京官九品以上两月奉助军兴。求礼曰:公禄万钟,正可辍,仰禄之人可奈何?钦望拒不应。既奏,求礼历阶进曰:天子富有四海,何待九品奉,使宰相夺之以济军国用乎?姚璹曰:秦、汉皆有税算以佐军,求礼不识大体。对曰:秦、汉虚天下事边,奈何使陛下效之?后曰:止。

④久视二年三月,大雨雪,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率群臣入贺。求礼让曰:宰相燮和阴阳,而季春雨雪,乃灾也。果以为瑞,则冬月雷,渠为瑞雷邪?味道不从。既贺者入,求礼即厉言:此天灾也。主荒臣佞,寒暑失序,戎狄乱华,盗贼繁兴,正官少,伪官多,百司非贿不入,使天有瑞,何感而来哉?群臣震恐,后为罢朝。

(节选自《新唐书王求礼传》)

〔注〕商琼台、夏瑶室:指商代、夏代华丽的楼台、房屋。茅茨棌椽:比喻简陋节俭的居所。服牛乘马:用牛马驾车。诖误:连累。馈輓:运送粮食。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后方营明堂     ②请斩懿宗首以谢河北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渠为瑞雷邪(    )

A.它       B.难道       C.水渠       D.通

②味道不从(    )

A.参与     B.同”     C.随行     D.听从

17.对第段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诖误之人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

B.诖误之人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

C.诖误之人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

D.诖误之人无良边吏教习/城不完固/为虏胁制/宁素持叛心哉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诏河内王武懿宗御之,懦扰不进,贼败数州去。懿宗乃条华人为贼诖误者数百族,请诛之。

19.下列对王求礼事例的表述,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A.上书谏武后远奢华近节俭B.弹劾武懿宗嫁祸无辜之人

C.反对左相攻打契丹的建议D.反对效仿秦、汉穷兵黩武

20.第段中王求礼论证了季春雨雪并非祥瑞,分析其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养生

苏轼

①余问养生于吴子,得二言也。      ,曰和。曰安。

②何谓和?曰:子不见天地之为寒暑乎?寒暑之极,至于折胶流金,而物不以为病,其变者微(   )。寒暑之变,昼与日俱逝,夜与月并驰,俯仰之间,屡变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极也。      ,相寻而狎至,则人之死久矣。

③何谓安?曰:吾尝自牢山浮海达于淮,遇大风焉,舟中之人,如附于枯槔,而与之上下,如踏车轮而行,反逆炫乱不可止。而吾饮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异术也,惟莫与之争,而听其所为。故凡病我者,举非物也。食中有蛆,人见之必呕也。其不见而食者,未尝呕也。请察其所以生。论八珍者必咽,言粪秽者必唾。二者未尝与我接也,唾与咽何从生哉。果生于物乎?果生于我乎?知其生于我也,则虽与之接而不变,安之至也。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

④吴子,古之静者也。其观于物也,审矣。   ,是以私识其言,而时省观焉。

〔注〕吴子:吴子野,作者友人。牢山:即崂山。枯槔:又称吊杆,古代汲水工具,此处形容船身颠簸如吊杆忽上忽下。

21.可填入第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矣B.焉C.哉D.也

22.下列对第段所论的含义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不与外物相争,顺其自然,淡然自安。

B.不受外物影响,听从内心的主观感受。

C.不畏人生艰险,安于贫贱,处变不惊。

D.不因外物变化而改变自我,超然物外。

23.把使此二极者这个句子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A.第段空格处B.第段空格处

C.第段空格处D.第段空格处

24.本文在说理上颇具特色,试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加以赏析。

七、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说过: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     载饥载渴     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1)C

(2)D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的能力。

A.句意: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表达对同学的祝福之意,符合赠别这一情境。

B.句意: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表达情感之相通永恒,可以穿越时间、空间,符合赠别这一情境。

C.句意:萱草长在母亲堂前的石阶上,在外漂泊的游子行走天涯。表达慈母思儿、游子念亲的情感,不符合同学赠别这一情境。

D.句意:知心朋友比骨肉之亲还要亲。表达情感之深厚。符合同学赠别这一情境。

故选C

(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从句式对称一致的角度来看,此处补写两句应与前面谁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掌握了未来结构一致,应使用谁掌握了…………”的句式,这就排除ABC

故选D

3.把师傅的手艺看作是某一行的最高水平

 

4.C

5.A

6.B

7.示例1:画家张大千主张师古而不泥古,他在继承传统的设色方法基础上创作出了具有浓丽、新奇风格的泼墨泼彩山水画,从构图、笔墨、色彩等方面让人耳目一新,被画坛赞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这是对张大千反叛精神与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

示例2:以《红楼梦》这部章回小说的创作为例,小说在承续传统章回小说的基础上(比如传承《三国演义》等小说回目的评价和叙事功能)有创新,创新之处既有双线交织的构思,又不以扁平性格符号化人物,而是在情节推进中塑造人物丰富、变化的品性,在人性的真实、典型和主旨的超越上独树一帜。

 

8.躺着形象地展现了湖被山谷环抱的姿态与舒适感。

9.第段写湖被轻雾笼罩,为游湖营造了诗意的氛围;第段写雾未散去不能泛舟湖上以表现游湖心切;第段写雾散后湖上一派澄明,暗示了作者心情的舒爽,细腻而真切地展现作者游湖过程中心情的变化。

10.日内瓦湖的美景让我和同伴感受到幸福,通过同伴与的问与答引出对幸福的探讨,幸福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来自你我的人生经历,来自对美的追求,以问句引发读者的思考。

11.本文描写了雨后的无声世界,我们在湖堤看到山、雾气、湖水以及海鸥,打着瞌睡的游艇和船夫,后泛舟湖上,在隐隐的钟声中感受到静谧的幸福。既概括了日内瓦山水景色的整体特点,也突显了游历者与阅读者的感受,引发共鸣及对幸福的思考。

 

12.D

13.B

14.房梁上的燕子在轻语呢喃,人在闺阁整日闭门锁户,形单影只无人言语,以动衬静的画面刻画出抒情主人公的落寞与孤寂。

 

15.建造,营建 ②谢罪

16.    B     D

17.D

18.(武后)下诏河内王武懿宗抵御契丹,(懿宗)胆怯不敢进兵,敌人摧毁几个州后离开了。懿宗竟然列举了几百家被敌人牵连的汉人,请求处死他们。

19.C

20.求礼先以同类的自然现象,即冬季打雷不是祥瑞来论证春天下雪不是祥瑞;后来又以太平才会有祥瑞,而当下人事混乱,天下不太平,由此推出不可能有祥瑞。

 

 

21.D

22.C

23.B

24.形式上,全文采用总分总结构;行文上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多用设问引发,富有启发性;内容上,结合生活现象,运用比喻(类比)论证,揭示出养生贵在外和内安的道理,说理深入浅出而形象生动。

推荐阅读:

2023届内蒙古包头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

2023届内蒙古包头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

2023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语文下学期一模试题查看更多

昆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适应性月考(二)高三语文

昆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适应性月考(二)高三语文

云南省昆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8月适应性月考(二)查看更多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查看更多

2023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高三2022届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三2022届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本试卷8页。2021年以来,云南省以全省统一的“政府救助平台”建成“政府找”和“找政府”防返贫监测体系,牢牢守住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2022年2月底,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总访问量达到685.6万次,共收到群众申请19.4万件,已办结18.1万件。查看更多

2023年高三语文押题卷

2023年全国高考语文押题预测试卷(含答案)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五米高考高考语文试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