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生活百科 健康 心理健康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作者:吴李玲 发布时间:2022-07-15 07:33:58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11185 投诉 下载本文

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心理理由却越来越突出,作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危机也日趋严重。主要呈现为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处于失去制约、不能自拔的状态。这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秩序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引言:目前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下面就是小编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的简述,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摘要:社会在进步,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的心理理由却越来越突出,作为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危机也日趋严重。主要呈现为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处于失去制约、不能自拔的状态。这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秩序等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据相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存在负面心理状态的大学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迎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有着怎样的重要内容,以及怎样去开展,是整体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课题。

关键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

一、当前的误区

误区一:思想认识上的不正确倾向

目前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两种比较突出的不正确倾向:一种是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至政治观念上的理由,都归因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由,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另一种是将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理由统统视为思想品德理由,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认为思想品德教育能替代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误区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

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心理测验,是具有片面性的。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指导与训练,许多学校在心理测验量表的选择、实施心理测验的过程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学校对测验结果缺乏科学的认识与正确的处理策略,将结果随意公开,或以此给学生分类、贴标签等等。这些都可能在有意无意间伤害学生和家长,结果完全违背了教育原则。

误区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开设心理课程

有不少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在学校开设心理方面的课程。诚然,每周固定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阵地。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仅仅开设心理课难以保证效果的。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而课程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是极有限的。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体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

1.目标性原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推动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优良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存活、适应能力,推动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

2.现实性原则。由于各个高校的`发展历程、生源情况乃至教学水平都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实际的教育能力、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3.发展性原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的发展。因此、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面向全体、注重发展”,选择具有普通作用和有代表性的主题内容,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推动”的功能。

4.差异性原则。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不仅有个体差异,还有年级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应当遵循差异性原则,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保证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

5.活动性原则。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在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应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话动,如角色扮演、绘画、想像、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且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话动等;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制约、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理由的技巧与原则,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社交往原则;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存活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⑥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对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⑦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性心理调适等。

2.学生心理行为理由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理由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①学习适应理由,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理由,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②情绪理由,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理由,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③常见行为理由,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④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疑心症、神经性强迫症、癔病等;⑤性行为理由,主要指由于性心理障碍而产生的各种性变态行为。

3.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此外,还应注意根据学生年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在大学的不同阶段中侧重选择不同的内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