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人员不得报名:(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已经陆续开始了,高考报名时间一般较短,大家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到官方网站报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国高考报名网,供广大考生及参考。
全国高考报名网
地区 | 2022高考报名时间 | 高考报名系统入口 |
上海 | 上海招考热线 | |
浙江 |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 | |
北京 | 北京教育考试院 | |
山东 | 山东省招生考试信息平台 | |
山西 | 山西招生考试网 | |
河北 | 河北省教育考试院 | |
河南 |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 |
黑龙江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 | |
辽宁 | 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 |
吉林 | 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 |
广东 |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 |
广西 | 广西招生考试网 | |
江苏 |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 |
甘肃 | 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 | |
宁夏 | 宁夏教育考试院 | |
天津 | 天津市招考资讯网 | |
重庆 | 重庆招考信息网 | |
四川 | 10月8-13日 |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 |
江西 |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 | |
海南 | 海南省考试局 | |
新疆 | 新疆招生网 | |
内蒙古 | 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 |
安徽 |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 |
湖北 | 湖北省教育考试院 | |
湖南 | 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 |
贵州 | 贵州省招生考试院 | |
陕西 | 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 | |
云南 | 云南省招考频道 | |
青海 | 青海招考信息网 | |
福建 |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 | |
西藏 | 西藏教育考试院 |
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条件及报名办法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3.报名办法。
申请报考高校的考生,原则上按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招委会)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报名。
省级招委会可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一定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
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户籍就业人员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高校招生考试,按各省(区、市)公布的办法执行。考生不得在“流入”和“流出”两地同时参加高考报名。对于既不符合流入地也不符合流出地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流入地协调流出地解决,原则上回流出地报考。
在中国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公安机关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可在有关省级招委会指定的地点申请报名。
各省级招委会办公室(包括教育考试院、招考办、考试中心、考试局等,以下统称为省级招办)应对所有报名数据进行重复报名和违规情况筛查,并要求本省(区、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认真履行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职责,根据报名条件,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
2022高考报名注意事项有哪些
(1)参加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须采集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所含信息和指纹信息。
(2)对已录入的考生信息应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考生无正当理由拒绝签字或不在规定时间内(由各市自定)进行签字确认的,视为自行放弃权利,由此产生的遗留问题由考生本人承担。按教育部的规定,考生信息上报后无论任何人以任何理由都不得更改。
(3)参加了普通高考报名的考生(包括普通高考统考考生和其他分类考试招生的考生)必须参加报名所在地招生办公室(考试院)组织的体检。考生对体检结论持有异议,要求进行复查申请的,须于到当地招生办公室(考试院)领取并填写《体检复查申请表》,逾期不再受理。
(4)对在报名工作中违反有关规定,如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他材料获得考试资格、照顾资格的考生或工作人员,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6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