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国情和新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总体国家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底线思维,要求坚守底线和原则,增强战略定力,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坚守宗旨底线。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将人民安全视作一切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护人民的福祉为依归,以人民力量的参与为依靠。不论是安全与发展并重的路径选择,还是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领域侧重,都强调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建、共治、共享中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全感。其次,坚守国内底线。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的执政安全。再次,坚守国际底线。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虽然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意味着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意味着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任何其他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只有坚守这三条底线,方能真正做到“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国际社会贡献了全球安全治理的中国智慧。与西方国家传统国家安全观秉持的“零和思维”和“博弈思维”不同,它不仅谋求单个国家的自身安全,而且关注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谋求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一种致力于双赢和共赢的全球安全治理观。从全球层面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国贡献,到区域层面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反恐,再到次区域层面的跨国联合救灾等实践,都可以看到中国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际行动,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