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以稻草人的眼目,观照惨痛的世情:可怜的农妇、可怜的渔妇、可怜的自杀者、可怜的鲫鱼等等。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下稻草人的课文反思通用,希望大家会喜欢!稻草人课文反思读课文时,心里有了
《稻草人》是语文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童话。教学中,我抓住本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稻草人”这个人物形象,理解他对主人的忠诚、尽职,心地善良。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一、从抓住稻草人的感情变化入手,进行阅读感悟。
课文通过描写稻草人在田里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刻画了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教学伊始,我给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默读课文并画出描写稻草人心理活动的语句。如:“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着急,……他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就像刀割一样。”“这使稻草人感到无比惊恐,心想祸事真的来了,越怕越躲不过。”“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换来眼泪和叹气,禁不住低头哭了。”抓住这些语句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朗读,一个热爱主人,对主人忠诚尽职的,善良的,却又无力帮助主人消除灾害、摆脱困境的稻草人的形象,就会展现在学生面前,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从对稻草人的样子描写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学生在写作文时,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往往抓不住特点,似乎人人都长得一样。我抓住了文中的这段话:“稻草人是农人亲手做的。他的骨架子是细竹枝,肌肉和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和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人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日整夜站在那里了。”通过这段话,我让一位学生上台做出相应的表情、动作,又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真正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人物外貌的描写。在这一环节,我巧妙的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入在一起,学生表现的很积极,让每个学生都能快乐而自信地投入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
当然,本堂课也有做得不太好的地方。比如板书设计时忽视了文章的另一条线索,即扇子动作的变化——扇子动作的变化也反映了稻草人的情感变化;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一下,让学生扮演稻草人、老妇人、稻穗、小蛾等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反思,我觉得自己跟学生一样收获颇多,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提升每堂课的有效性,尽力打造理想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