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是事件当事人的告白,有人说,“如果你了解他/她曾经经历过什么,就会原谅他/她的现在。”《告白》就是从五个与案件相关者的视角,叙述事件发生的前后。全书分为六章,以“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
被朋友安利后便有缘于图书馆书架上瞥见,一鼓作气读完,紧接着补档电影版,改编得出奇不错。故事本身是简单的,所谓的“推理”限于人物异常行为的动机,为什么想杀人,为什么杀人,为什么复仇……
作者在小说开篇即言明事件根源,就是青春期的反叛心理与情绪起伏,再深入追究,处于敏感青春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家庭的正常关怀和守护,虽然有樱宫正义这一“劝世鲜师”的存在也于事无补、无济于事。说白了,家庭生活与教育影响人的成长的权重比学校大。渡边修哉虽然优等生,却失去母爱。
下村直树作为独儿颇受溺爱,却在学校找不到相应级别的存在感。北原美月情窦初开,喜欢的直树被老师“逼”疯杀母,因而有心复仇杀师。
除了家庭、学校教育责任未达标,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怀爱护也显然不足,“路娜希事件”“五口灭门案”被媒体大肆报道渲染,完全掩盖了同日见报本应大放异彩的中学生发明展。社会不缺正能量,奈何社会眼球更喜欢负能量。终了报应在下一代,是社会现实之悲。神职者、殉教者、慈爱者、求道者、信奉者、传道者本可以六合一,如今却分裂为各自告白各自之苦。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