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我们相信自己,因为我们自信,所以我们才能朝着梦想矢志不渝地前行,因为我们朝着梦想前行,所以我们不怕挫折,并且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它,所以,我们离着成功又近了一步。一起来看看青春筑梦演讲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能变成现实。哪怕没有成功,我们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至少奋斗、努力过。而他,我的师长,也有一段青春的奋斗史。
七十年代
在某个普通的日子里,在某个普通的农舍里,他就这样呱呱坠地了。那个时候,吃不饱,穿不暖,家里的兄弟姐妹也很多,他的降生无疑让这个家庭的负担更加沉重。
少年时期的他,也许是因为兄长的读书识字,他对书本和知识,有着一种痴迷。他会跟着兄长在屋后的树底下乘凉看书,入迷地错过了自家院子里升起的第二道袅袅炊烟。
红薯、土豆、野菜,已是那个年代的美味,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也不是没有经历过,他想通过学习改善生活现状,于是,他开始奋斗、开始努力。
八十年代
改革开放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老思想的激烈碰撞,让人们慢慢走入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也逐渐长大,也上了学,妈妈亲手衲的布鞋、缝制的黄挎包,这就是他上学的全套装备。他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厂子,那年初中毕业后,他在厂子里做活,兄长让他去考中专,他胆怯,怕考不上。那个年代的中专毕业包分配,考得上中专的绝不上高中,堪比现如今的名牌大学,胆怯是必然的,但内心还是有一些期待的。
然而他的胆怯激怒了兄长,兄长狠狠地揍了他,他被逼着参加了考试。那天,他的语文老师激动地跑到厂子里对他讲:考上了。他悬在嗓子眼里的心也落回原处,他以第五名的成绩考上了,他兴奋地在厂子里奔跑,村子里的人也为他感到高兴。
是啊,那个时候读书是一种潮流,而不是现在:看手机才是一种常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上天才不会让每一个付出辛勤奋斗、挥洒汗与泪无获而终。
九十年代
他毕业了!他作为一名师范生被分配到了一个贫困的山区工作。那里被连绵不断的群山包围,没有亲人、同学,孤独之感油然而生,是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触动了他,他把自己所学全都传授给他们,他也不过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
教书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他也体会到了桃李满天下的喜悦,他辗转了三个学校,教授了无数学生,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他收到过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的祝福,也收到过学生聚餐的邀请;他关爱学生、带病上课,他帮助同事、悉心教导其他学生。
每个人都把他的努力、无私看在眼里,他的荣誉证书有泛黄的,也有崭新的,这都是周围人对他的肯定,是学生、家长对他的认可,是他亘古不变的初心。
如今
如今,他也步入了四十的行列,也已经有了孩子。他把她的青春奋斗史讲给他的孩子,与他的孩子一起分享那些年的苦与乐,他明白助学·筑梦·铸人对于自己而言的意义,于是他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教会他很多,她也会时常探望自己的语文老师,和老师一同回忆自己的励志青春。
他,是我的师长,也是我的父亲,而那个孩子就是我。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国家政策下的贫困补助为我助学,师长、社会教我铸造梦想、铸炼成人,我一定会用行动回报社会,谱写我自己的青春奋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