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企业改制工作,对于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改革和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是皮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企业改制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企业改制工作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企业改制工作我们已经喊了许多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企业改制工作会议,主要目的就是认真总结我市前一阶段企业改制情况,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全力打好企业改制攻坚战,积极推进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全面增强我市经济的总体实力和增长活力。刚才,段副市长对我市企业改制进行了总结、分析和部署,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好。在这里,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进一步增强推进企业改制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正确认清当前我市企业改制的形势,是推进企业改制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近几年来,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市208家国有和集体企业已改制116家,改制面为55%,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总的来说,主要表现为“三个一批”:一是一批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迁江糖业集团、桂宝糖业公司、造纸有限责任公司和永鑫糖业公司均属大中型骨干企业。虽然4家企业都在近年内进行了改制,但由于产权单一,职工没有置换身份,企业经营机制没有改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去年以来,我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完善了迁糖、桂宝、造纸、凤凰的企业改制,对职工身份进行置换,剥离非生产性资产及企业办社会职能。在此基础上,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与广东东糖集团合作成立了广西*东糖集团,实现了优势互补,使制糖、造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今年5月,东糖凤凰有限公司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11月8日竣工投产,新增日榨能力3500吨,达到日榨能力7000吨。总投资9.2亿元的东糖9.8万吨文化用纸项目已于10月26日动工,将于20*年底投产。通过改制,实现了企业做大做强的目的。二是一批小型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忻城县制药厂改制前负债沉重,企业生产步履维艰,几度停产。该县通过采取“零资产转让”的方式进行改制,成立了金嗓子忻城药业公司。新公司成立后,投入巨资对企业进行技改,并新上一条金嗓子喉宝生产线,使停产多年的企业又恢复了勃勃生机。象州县通过招商引资搞活现有企业,该县化工厂采用租赁方式成功利用现有厂房场地引进上海、成都、湖南等外地私营老板投资达2000万元,创办了湘柳中密度板厂、光华人造板厂和象州缫丝厂项目,安置原厂下岗职工60多人。三是一批劣势企业退出了市场。如金秀县关闭了4家企业,兴宾区也即将关闭6家劣势企业。几年来,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改制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使企业改制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
但是,我们也要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企业改制任务还相当艰巨,与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今年完成全部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工作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全市有92家国有、集体企业没有改制,其中,56家国有企业没有改制,占全市国有企业总数的33.5%。由于改革滞后,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企业的活力不足,后劲不强,直接制约了全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限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企业改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刚才段副市长已作了具体分析。这些问题都是伴随着改革出现的,对于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彻底解决。
国企改革现在已进入破难攻坚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改革显示出新的特点: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到完善,更加强调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二是开放倒逼改革,改革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三是以利益的全面调整为重点,改革的难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各县(市、区)和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改制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一,加快改制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现实要求。我市国有企业较多,过去曾为全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很多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产品结构都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难以为继,甚至倒闭破产。同时,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和外资的全面进入,国有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形势更加严峻。这些现象说明,部分国有企业在机制转换、制度创新方面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的力度、进度和深度都没有适应发展的要求,没有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国家出台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很可能发生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速推进企业改制。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发12号文件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中央支持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在20*年前力度不减;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暂定执行到20*年底。”两年之后这些政策很可能要发生大的变化,这就是说,国家留给我们进行企业改制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我们再抓不住这最后的机遇,将国有企业彻底改掉,将国企职工的身份全部置换掉,今后这些职工的生活问题将成为我们长期背不起的包袱。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尽快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加快企业改制是实现“工业立市”战略目标的最有效途径。*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以此带动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立市,发展是目标,企业是主体,改革是手段。实现工业立市战略,必须以企业改制为突破口,通过改制把企业的效益和质量搞上去,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才有基础和保障。要实现“三突破”目标,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各项指标都要靠工业来拉动完成。如果我们的改制不到位,措施不见效,效益不提高,就只能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工业立市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实现工业立市目标,必须加快企业改制步伐,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加快企业改制是增强全市经济实力,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增强全市经济实力,必须始终依靠和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市工业发展的基础较好、潜力也较大,另一方面我市是新建市,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困难职工也较多,这方面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果不能以深化改革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会带来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影响到稳定的大局。当前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三大压力”上:一是再就业压力大,全市现有下岗职工3642人。二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压力大,市财政每年要承担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金,加重了财政的负担。第三,改革成本支付压力大。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彻底改革,就要一次性置换职工的身份,并及时补偿到位。由于这些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引发职工不断上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因此,企业改制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全体职工,一定要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来看待企业改制工作,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把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力争使我市企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