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为你整理整合了关于阿拉曼战役胜败的交通运输保障阐述及启示的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阿拉曼战役,是 2023 年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4日在北非沙漠地区,英军对德、意军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规模较大的坦克会
2.1海上运输
德、意军队在北非作战,一切物资,包括粮食、弹药、油料等完全靠意大利那不勒斯港至利此亚的黎波里港的海运供应。因英军掌握着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英空和海军经常击沉德、意军的运输舰艇,严重威胁德、意军队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自1940年9月墨索里尼进军埃及至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以前,在短短的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意大利在地中海损失的船只,达130万t位之多,且与日俱增。例如,1942年上半年,意大利驶往北非的船只被击沉10艘,而下半年被击沉的船只上升到32艘;1942年7月,德、意驶往北非的船只被击沉3000艘,到10月,则有44%被击沉。
1942年前8个月,德、意军收到物资12万t,仅及月平均需要量3万t的一半。德、意军队在北非接转物资的港口少,装卸能力差,对原有港口的黎波里、班加西等吞吐能力没有加以改善,没有开辟新的海运装卸设施。
主要港口的黎波里在没有空袭破坏的情况下,月卸货量为4.5万t,但远离前线。班加西港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只能处理700t物资,多卜鲁克的月卸载量为1.5万t.但这两个港口自启用以来,几乎每天遭到英空军的袭击,无法装卸。在阿拉曼战役进行时,德、意军队的月最低需要补充各种物资7万t,即使能够自地中海上安全把这些的物资运到,但也大大超过了的黎波里港码头设备的卸载能力。相反,英军主要基地埃及的开罗和亚历山大,可以得到自英国经道布罗陀海峡到开罗和自英国绕好望角、经亚丁湾到开罗的两条海上运输线的补给,都有完善的港口码头和装卸设备,而且阿拉曼战场近在咫尺,运输物资十分方便。
2.2陆上运输
德、意军队始终未能解决后勤基地与前线距离过远的矛盾。其接受作战物资的主要港口的黎波里至前线的距离为1600~2100km.隆美尔到达北非战场后,只能依靠的黎波里以东唯一濒海公路运输物资,且路况差、车速低,途中加油8~10次,发动机磨损严重,交通组织复杂,装卸任务繁重,困难重重。由于前后方距离过远,通常30%~50%的汽油消耗在运输途中,而且车辆损坏严重,完好率仅达65%.1942年夏,德、意军队虽攻占了班加西港和多卜鲁克港,比的黎波里港近了一半,但它们靠近埃及,容易受来自埃及境内的英空军的袭击,前线需要的作战物资仍然主要靠的黎波里港作为后勤基地。由于前送量大,车辆少(德、意军队只有9000辆2.5t汽车),运输汽车数量严重不足。隆美尔曾要求增拨8000辆,但未能如愿,加之运输车队遭到频繁空袭,不得不多在夜间行车,又使前送能力减少一半。结果,在阿拉曼战役开始时,的黎波里港码头虽储备大量物资,但前线急需的几吨反坦克炮弹却运不上去。班加西港码头上也滞留着大量前线急需物资无法送出。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致使德、意军陆上运输的物资,始终处于杯水车薪的状态。
此外,由于德、意军不重视交通指挥和管理,造成道路堵塞和混乱现象非常严重。如在1942年11月4日,德、意军从阿拉曼战场向西撤退时,车队长达60~70km,又遇暴雨,道路泥泞,沙漠凹处变成了沼泽,人员车辆拥挤不堪,撤退速度极其缓慢,车辆、伤员遗弃无数。
英军的后勤基地开罗离阿拉曼300km以上,另一个后勤基地亚历山大港离阿拉曼仅有100km,均有公路、铁路可通。战前,英军还赶修了6条简易公路,可以把所需的兵员、装备、物资直运前线阵地。因此,英军的运输有效地保障了部队机动和后勤供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