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完善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加强监测和预警分析,及时处置各类疫情,严防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从源头上确保群众少得病、少患大病。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不断扩展大病救治保障的病种范围,提高新农合的医疗保健水平。建立新农合资金运行预警机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厉查处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行为,确保基金使用安全。乡镇卫生院实施零差率销售,最大程度地降低药品价格。
确保群众“少得病”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抓好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由基本医疗向基本公共卫生过渡,开展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龙头的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科,每村明确一至两名村医负责具体实施,并抽调专业技术骨干组成健康教育宣讲团,深入农村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教育居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同时完善各类传染病防控预案,加强监测和预警分析,及时处置各类疫情,严防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从源头上确保群众少得病、少患大病。
确保群众“看得上病”为方便群众就医、让群众有地方看病,二抓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建设进程,加快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设备更新的基础上,将村卫生室建设做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卫生室建设涉及150多个村,预计投资1800多万,将充分利用医改试点县的有利条件,通过跑部进厅、上跑三级,以及动员社会各界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并深入乡村调查摸底,协调解决建设用地,实行倒排工期、责任到人、挂图作战,打一场卫生室建设的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同时积极争取县急救中心、卫生监督所等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受益。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就医目标。
确保群众“看得起病”加强社会宣传动员,三抓好新农合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农村人口应参尽参,提高农民参合率。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和报销比例,不断扩展大病救治保障的病种范围,提高新农合的医疗保健水平。建立新农合资金运行预警机制,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厉查处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行为,确保基金使用安全。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制度,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实行基本药物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保证用药安全。乡镇卫生院实施零差率销售,最大程度地降低药品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