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导游词大全 四川导游词内容

雅安蒙顶山景点导游词

作者:马化 发布时间:2024-11-28 10:00:05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山体长约10公里,宽约4公里。天盖寺天梯尽头处的天盖寺,位于蒙山五峰之下。因蒙山多雨,俗称“漏天”,故寺名取意于“漏天之盖”。寺前《天下大蒙山》碑文,是蒙山历史悠久的见证。碑廊是位于天盖寺后的仿古建筑。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处,又称“甘露井”。此园始建于唐代,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正式命名。

雅安蒙顶山景点导游词

现在我们取道禹王宫,参观茶史博物馆,然后登“天梯”上“天盖寺”。我将依次向大家介绍沿途景点:

天梯步入蒙山风景区,抬头便见长长的百阶从山下直铺山顶,像天梯悬垂于缥缈的云雾之中。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山祭天,走的就是这条路线。历代采摘贡茶,每至阳春三月,县官带领僚属和僧人,也沿此道上山。所以,天梯虽是后来修建,路线却是蒙山古道。天梯,从禹王宫到天盖寺正殿前,计有石阶1436级。若在晴日,登上天梯向南俯视,座座小山峰像只只凤凰,沐浴在旭日初升的朝阳中,披着万点霞光跃跃欲飞,这就是蒙山特有的“丹凤朝阳”胜景。向西鸟瞰,青衣江象一条玉带,飘逸萦绕,金鸡关以东九道山脊,如九条巨龙跷首腾飞,向青衣江扑去,称;九龙过江”之景。

天盖寺天梯尽头处的天盖寺,位于蒙山五峰之下。因蒙山多雨,俗称“漏天”,故寺名取意于“漏天之盖”。始建于汉代,宋淳熙年间重修,占地8000平方米,寺周10多株古银杏参天蔽日,苍秀勃郁。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西汉吴理真在此结庐植仙茶,故正殿塑其全身坐像,四壁绘仙茶历史及传说壁画。内陈列历代茶具和有关文史标本。游人在如此清幽的高山上,休憩品茗,欣赏和畅谈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今昔,兴来写诗题字,摄影留真,这种雅趣,是他处无法感受的。寺前《天下大蒙山》碑文,是蒙山历史悠久的见证。

碑廊是位于天盖寺后的仿古建筑。排列有序的碑碣,镌刻着著名书法家王学仲、英文蜀、王澄、李半黎、刘云泉、张海和知名画家吴一峰、岑学恭等人手迹,诸体皆备,风格鲜明,所撰诗文,格调高雅,形成一个关于茶的书法长廊。

阴阳石麒麟走出“人间仙境”洞门,漫步幽径,一堂石屏映入眼帘。这就是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重修甘露灵泉完工后,选蒙山特殊石料,精心雕刻而成的石麒磷浮雕。请看,这麒麟头顶辽阔的云天,足踏翻腾的海水,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天,浮雕上的云雾和海水都是湿润的,而麒麟却始终干燥,实为蒙顶之一大奇观。

蒙泉相传为西汉吴理真种茶汲水处,又称“甘露井”。传说羌江河神之女蒙茶仙姑就从此井出人,故又名“龙井”。井中有水不多,但“雨不盈,旱不涸”常用一个石盖严实地盖住。据古籍载:游者虔礼后,可揭石取水,烹茶有异香;若擅自揭开,虽晴日,即大雨。乱揭井盖会带来大雨倾盆和说法,给蒙泉井添上了神秘的色彩。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只是游人望好天,谁又愿意去揭开它呢!

大禹像从蒙泉右侧石道,登上灵泉峰,身高5.3米的禹玉石像屹立于山顶,他手持治水工具,气宇轩昂。《尚书禹贡》有“蔡蒙旅平,和夷底绩”一句,意为禹王在蔡山、蒙山一带治水成功,登蒙顶以祭天,祝愿民众安居乐业。所以后人有的说“大禹伟业何处寻,蒙顶五峰沉足迹”。立这尊像就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

蓬莱阁灵泉峰上建的蓬莱阁,可晨看日出,夜观圣灯。每当金乌西坠,时有佛光闪现。夏秋季节,云雾缭绕,流动翻滚,形成茫茫云海,恰似蓬莱仙岛沉浮于云涛之中,置身其间,疑入仙境。

皇茶园继续前行,过彩色龙凤照壁,就到皇茶园,因周围五峰形似莲花,皇茶园正处于莲心而成“风水宝地”,西汉甘露大师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自唐至清,每年在园中采茶360叶为正贡茶,作皇室祭祖太庙之物。此园始建于唐代,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面积35平方米,四周石栏围护,栏高1.2米,正面双扇石门,两侧有“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石刻楹联,横额书“皇茶园”。园后是白虎巡山护茶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