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舞台和历史经纬来看,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又将是中华民族一次新的长征。这既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旦树立“实事求是”思想,心理状态就能“静”。这样的“爱心”小事,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总之,教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保持“精业求精”的状态和发扬“爱心奉献”精神这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所在,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所在。
立足教师本职工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共18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地把握中国社会在新时期发展脉搏,以实现“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来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决心和毅志,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作为实现“中国梦”的治国方略。纵观我党我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其取胜的法宝。站在世界舞台和历史经纬来看,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又将是中华民族一次新的长征。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的教师既感到无尚光荣,也感到责任重大,我们要把教师追求“桃李满天下”的梦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之中,要把“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理念落实在日常本职工作之中,以实事求是、精业求精、爱心奉献的精神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争做新时期人民满意的教师。这既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自觉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坚持“实事求是”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实事求是”是我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法宝。“实事求是”不仅是指导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教师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坚持“实事求是”思想,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标准来“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找出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在学习中改进,在工作中提高。二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搞花架子,追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钻研新教材新课标,实事求是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分层辅导,在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孩子学懂,会用,身心能健康发展为主。三是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帮助和配合。我校是个农民工子女集中求学的地方,家长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文明程度、生活习惯以及对子女教育要求等差异较大。教师要有的放矢地与家长沟通,了解每个家庭的困难和特点,带着平民意识走进家长中间,引导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当教师家长发去带有向他们问候、反映孩子特点、指导家教方法、作业告知和孩子生活注意事项等信息时,家长就会感受到教师的温情和真诚。当家长在家中接待了下班后来访的教师时,表达的是感动和谢意。
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旦树立“实事求是”思想,心理状态就能“静”。“精下心来”分析;“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研究;“静下心来”追求。“静下心来”给自己定位。“静”能使人心无旁骛。所以,教师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以“实事求是”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就会摒弃假、大、空的念想和方式,脚踏实地进步,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许多人生经验证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也是提高个人修养的一条途径。
二、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追求“精业求精”
随着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教育上。诸如,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提升;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社会对人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不断深入等等,这些快速变化的社会因素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提出了新问题。
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就是教育领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要求。我想,教师要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提升自己“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立足课堂教学,立足学生,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加强继续教育,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在工作上追求“精益求精”。所以,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首先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追求“精业求精”。要“精”于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精于把握现代教育理念的精髓;要“精”于了解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和高期盼;要“精”于对儿童身心发展和个性差异规律的尊重等。教师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教育的发展步伐,才能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就是从教师个体发展上讲,教师对工作要求“精益求精”不仅是一种工作状态,也是教师个人修养高低的体现。
三、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讲究“爱心奉献”
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就是一切从孩子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孩子要有“爱心奉献”的精神。教师每天面对几十双学生的眼睛,而孩子的眼睛就像雷达时刻关注着教师的言行。不仅教师的工作状态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且教师的道德形象更是是学生的榜样。教师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一份忠于职守的谈定,一份教育者的从容,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奉献”思想,为学生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为学生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理想,这或许就是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园丁”的原因所在。“奉献”是一种情操,一种境界。有奉献精神的人一定是有“爱心”的人。教师不仅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更要用公平、公正、帮困、助学的行动影响学生。当一位教师为生病呕吐的学生搞好卫生,当这位教师用自己的舌尖应急地为学生清除眼中的灰尘,当这位教师看到一位一年级学生的因为妈妈没有按时到校搞卫生而哭泣,就安慰说“你妈妈可能有事耽搁了,老师今天代替你妈妈搞卫生吧。”时,这位教师感觉的不是学生呕吐物的酸腥味,不是学生眼泪的苦涩味,不是被帮助孩子感激的眼光,而是教师职业的道德的彰显,也是教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这样的“爱心”小事,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润物细无声”吗!教师平等地看待每位学生,不因家庭背景和孩子的差异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更不应该在教育活动中出现功利行为,所以教师的“爱”要体现普世性。教师的“爱”不可能凭空产生,总会渗透在教育活动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宠爱”,而是“严”中有“爱”,严师出高徒吗!有诗道:“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教师的“爱心奉献”既是教师的职业操守,也是教师“君子之交淡如水”形象的写照。
总之,教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保持“精业求精”的状态和发扬“爱心奉献”精神这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所在,是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