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为大家带来2023海南学业水平诊断各科答案及试卷汇总,其中包括海南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及答案、海南学业水平诊断数学试题及答案以及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各科的试题及答案。
2023海南学业水平诊断语文答案及试卷
绝密★启用前
海南省2021-2022学年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五)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明代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曾讲到中国古代造物的最高境界当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这种观点与我国古代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李耳的《老子》中“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美学观点相似。其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老子所谓的“大巧若拙”,我们可以理解为那种高超的技艺,即通过人为的艺术加工之后并不露痕迹,而更显自然稚拙、富有生气,恰似天造。“这种巧是大巧,绝非一般的技巧、技能。一般的巧可凭借人工的力量达到,而大巧作为最好的巧,是最一般的巧的超越,它是绝对的巧,完美的巧。大巧就是不巧,故在此老子以‘拙’来表达这种高度的巧。”
所谓的美在“自然”,其表现在工艺美术作品之上,即为造物材料的天然性、无毒无害、绿色环保,不逆自然之法。在其装饰方面,切不可为装饰而装饰,忽视功能本体的重要性;也不可一味地重视功能性,忽视其本身的材料、造型的特殊美感。如,西汉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采用一种整体写意的表现手法,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虎的身躯借助了石料自然起伏的形态变化。虎身蜷曲的毛皮则是石料天然的纹理,斑纹则运用线刻手法刻出,线条明快、简练自然,整体气势磅礴,再现了猛虎伏击时的精彩瞬间。
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吟诗作赋,以抒发胸中之情。如,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罗列了枯藤、老树、乌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一些具体的物象,这些物象联合起来,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这种平淡中见真情、朴素中见深刻的手法,体现的正是一种“大巧若拙”之美,是美在枯槁的朴素的表现。吴鸣的《大语系列》,其创作融合传统紫砂造型工艺,运用单纯的划痕纹理来演绎现代性的装饰手法,风格朴素,单纯自然。这种枯槁朴素之美,表现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多地涉及对作品精神性的分析。
中国艺术推崇老境,老境也是一种拙。也可以这样说,老境是对婴儿般活力的恢复,是对生命童稚气的回归。“老”,在中国美学和艺术中代表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然而,与“老”相对的则是“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嫩到老的一个过程,技术技巧亦然。老境意味着成熟和天全、绚烂和厚重、苍茫和古拙。这种老境之美,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历史感和沧桑感,但这种历史感和沧桑感能使作品焕发出盎然的生命力。
当然,自然之美、枯槁之美、老境之美表现在工艺美术领域均有其独特的面貌,但对它们的再认识有助于今后相关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与革新,也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为传统文化植根于现实生活提供了一个参考。
(摘编自郭明く浅析“大巧若拙”的工艺美学思想》)
材料二:
“巧”和“独”在本义上是一对反义词,在老子“大巧若独”的思想中得到了辩证的统一。《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王弼注:“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也就是说,“大巧”之所以为“大巧”,其核心和本质在于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事物本来的面貌和状态,而不是人为地破坏事物固有的属性,即“不造异端”。而“独”恰恰是不事修饰的,它外独而内秀,体现出了“大巧”朴实无华、自然浑成的特质,此时的“独”,它似笨而非笨,似陋而非陋,表现形式上给人以稚拙的感觉,但实质彰显的却是一种补素、简淡、纯真之美,是巧夺天工的大美。由此可见,“拙”并不是真的“不巧”,而是具有工巧所不及的清新自然之美,是“大巧”的外在显现。至此,“拙”已脱离了它的本意,上升到一种艺术美的高度。
老子哲学观的核心是“道”,并将“道”与“自然”联系起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是老子所说的“自然”不仅仅是自然界,更是指“自然而然”,顺应万物的天性,不以人为的力量去改变它本身的规律。正因为“道”的本性是纯任自然,因此,“拙”与“道”有相通之处。“大巧若拙”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是“道法自然”这一大的美学观念的小分支,同时也反映了老子重视“质”美,欣赏深刻内蕴美的思想。
当然,“大巧若拙”的“拙”也离不开“巧”,它建立在人为之“巧”的基础上,同时又是对人为之“巧”的超越与升华。因此,“拙”体现出一种炉火纯青、浑然一体、归真返璞的境界,具有深刻的内蕴美,是一种“大巧”和“天巧”。这是道家最高的审美追求。
(摘编自易菲《老子“大巧若拙”的美学分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的计成继承了老子“大巧若拙”的美学观点,认为“虽由人作,宛若天开”是中国古代造物的最高境界。
B.霍去病墓前的《伏虎》石雕,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又运用线刻手法刻出虎身斑纹,线条明快,简练自然。
C.吴鸣的《大语系列》运用单纯的划痕纹理来体现枯槁朴素之美,欣赏时要对作品精神性进行仔细分析。
D.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但他的“自然”重在指“自然而然”,即顺应万物的天性,不人为地改变万物自身的规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艺美术作品在创作时必须处理好外在装饰与功能本体之间的关系,不应为装饰而装饰,也不能重视功能而忽视装饰,否则就会失去作品应有的自然美感。
B.“老”是中国美学中的一种崇高的艺术境界,如果说“嫩”意味着活力与稚气,那么老境则截然相反,它意味着成熟、厚重、古拙,因此老境也是一种“拙”。
C.老子的“道”的本性是纯任自然,与“拙”有相通之处,“大巧若拙”也是老子“道法自然”这一大的美学观念的小分支,反映出老子重视内蕴美的思想。
D.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大巧若拙”一直在探寻“自然”之美,也在寻求一种对于历史性和沧桑感的回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当代的文化生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对“大巧若拙”中“巧”与“拙”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巧”和“拙”是辩证的统一,“大巧”的核心和本质在于遵循自然规律,“大巧”与“拙”相通。
B.“拙”为外在的不事修饰,是内秀的朴素表达,能体现出“大巧”朴实无华、自然浑成的特质。
C.“巧”和“拙”都体现出一种艺术之美,但“巧”具有“拙”所不及的清新自然之美,是“拙”的外在显现。
D.“拙”虽是对人为之“巧”的超越与升华,但它离不开“巧”,两者之间互为依存,密不可分。
4.材料一从“工艺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巧若拙”之美,但第三段却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进行论证,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
5.下图为苏轼的水墨画作《枯木怪石图》,该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大巧若拙”之美,请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死猫
柔石
每天晚上木匠文土照例到这家酒店来喝酒,两位小伙计招待他,笑眯眯地用酒放在他的身边,就请他说起关于运命的事情来。他说:
“做人若照你们这般,一天一天地苦干,一钱一钱地节省下来,这是做不好的!!譬如皇帝,若都要自己亲身去杀贼,他还做得成皇帝么?大财主是财神光顾他的,运命里就是大财主。”
一边他举起杯来,大喝了几口酒。一位小伙计笑着问他:
“那么你究竟几时会发财呢?”
他答:“快了。我今年四十九岁,总在五十岁以内的。”
一边他又喝了几口酒。小伙计没有再说,两人耳语了一些什么,又看他如看呆子一样的笑了一阵。
他当夜酒醉醺醺地回到家,睡在一张旧床上想:
“唉!我究竟几时会发财呢?莫非我的运命欺骗了我一生不成么?整包的金子,这才可以给我娶妻养子,成家立业,……现在我给别人造房子,将来我要别人来造我的房子,……什么时候呢?……但总有时候的罢?……哼,也叫别人看我文土一生阔气几时,才得舒服!……也许今夜,财神会来叫我了,……文土!金子,……银子,……宝贝,……”
一边,他随将灭未灭的灯光睡去了。
正是半夜,他却突然醒来。他听得很清楚,门外有人高叫他的名字。他逆着气听了一息,又什么声响也没有,他以为他自己的神经恍惚,又睡下去。果然门外又叫了:“文土,快起来!银杏树下有银子!”
他急忙点亮了灯,披上衣服。但不知怎样,全身发起抖来,口里嗫嚅地自语:“财神爷爷,是你叫我么?”一边立直两条无力的腿,手拿了油灯,光幽暗而闪动的。他恨这盏灯光太黝黯,但想,也许明天可用洋灯了。而门外又叫:
“文土!快起来!银杏树下有金子!”
他呆站了一忽,决计走动了。他的心脏搏跳得非常厉害,他又将一件大马褂披上。于是将门开了。门外更郑重而严厉地叫:
“文土!你不来,银子金子没有了!”
他立刻冲向门外,随即一阵风将他手内的灯吹熄。他全身竖起寒毛来,两腿抖着。门外漆黑的,一缕月光也没有,一点星光也没有,黑暗如大熊一般的站在他前面。银杏树在他的门外约十丈路,他不敢立刻走近去,只两目紧张地注视着。忽然,银杏树下发了一阵火光,银杏树也如五丈金身的恶魔般现一现它的凶相。这时,他伸一伸腰,拍一拍胸,决计放大胆向前走去。但只走两步,火光又发了一阵,隐隐中还有嘈杂的语声。于是他又吓退了。一时,第三次的火光又爆发,在火光中,他似还见一位和善的老人,但倏忽又没有了。他重又回到房内,取了一盏满是灰尘的灯笼,点亮,光古铜色的。他不顾生命地一直跑到银杏树下,他依着树根的四周照了一遍,但什么也没有。于是揣拟方才火光所爆发的地方,近着一园地的墙边,他走去,提心吊胆的。在手里发抖的灯笼照到一墙角,果然,一口布袋倒放着。袋口扎得紧紧的,这显然是金子银子了。他俯下身子去一摸,呀,袋内忽然动一下。这一动他几乎吓死,呆了想:
“什么?里面究竟是什么?动了,金子银子么?”
一息,他又轻叫:
“神爷,显示罢---。”
他提着灯又向四近照了一遍,四近是什么也没有,又回到原处,一口布袋仍放着。这样,他跪下,捧起两手来向这布袋拜了两拜。就将这袋子的绳解了,很费力地解了。但一看里面,又几乎吓死去,里面是什么?---- 一只将死的猫!猫已经不会叫了,但两颗碧绿的眼仍向他射一射碧绿的光。他立刻丢下布袋,跑回到他自家的门边。不料正是死猫所在的地方,又爆发了火光,一阵,二阵,三阵。他恐惧地坐守在门边,不敢就将死猫去拿来,虽则他想-死猫是可能的会变成宝贝。但他没有勇气去探取,他只有等待;他想,等待到天亮,再去找住这个罢。一边,他拿烟管吸起烟来。
东方起了霞色,大地的白光,辨得一切在清晨的寒气里战抖。银杏树庄严而盛气地站在他门前。他走去,先向银杏树的四周一看,还是什么也没有;于是又忙向墙角去拿布袋,但布袋呢?“唉!”他喊了!死猫已经载着布袋逃去了,没有了!他回到屋内痴痴地仰卧在床上想:
“假如将这口布袋拿来,死猫一定会变成金子,银子,宝物,可是我的运命过去了!”
第二天晚上,他又到这家酒店去喝酒,两位小伙计照样招待他,可是一边笑个不住。他眼向小伙计看,他并没有向任何人说出昨夜经过的事,只没精打采地喝他的酒。一位小伙计又问他:
“文土!你究竟几时会发财呢?”
他吃吃地说:
“过去了!我恐怕不会发财了!以后只得我自己用力挣扎了!”
小伙计又不禁要笑声冲出口来。
1928年12月
(有删改)
【注】柔石,左联作家。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照例”两个字显示出文土是这家酒店的常客,他与店里的两个伙计关系十分融洽,是莫逆之交,所以两个伙计才会捉弄他。
B.“银杏树也如五丈金身的恶魔”,是文土在醉酒情况下产生的幻觉,反映了文土对怪异事件的恐惧和对财富的向往。
C.“他跪下,捧起两手来向这布袋拜了两拜”,此处细节突出了文土对虚幻的“财神爷爷”的虔诚,也表现出他迫切想远离窘困的生活。
D.文土最后对于两个伙计的做法毫无察觉,仍认为自己错失了“死猫”而错过了发财的好运,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结构巧妙,以文土和伙计的对话作为开篇,又以他们的对话作结,首尾呼应,同时暗示文土的奇特遭遇的真正缘由。
B.“门外漆黑的,一缕月光也没有,一点星光也没有”意在营造黑暗、压抑的氛围,同时为文土之后的心理变化作铺垫。
C.“一只将死的猫”的出现,照应题目,并为小说增添了恐怖的元素和神秘的色彩,同时又附以“火光”将小说的情节推向了高潮。
D.文中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文土被捉弄、被嘲笑的形象,引人发笑的情节背后却饱含生活的辛酸。
8.一场小小的恶作剧,却被文土视为“命运”转折的契机,你认为为什么会有这场恶作剧?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9.本文采用了小说创作中常用的“内视角”进行叙述,即以小说中的人物(“文土”)的视角进行观察。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陈时政疏
马周
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陛下虽每有恩诏,令其减省,而有司作既不废,自然须人,徒行文书,役之如故。臣每访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嗟怨之言,以为陛下不存养之。
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工,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后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公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况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
臣窃寻往代以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但贮积者固是国之常事,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然俭以息人,贞观之初,陛下已躬为之,故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惑歌具舞矣惹人既萝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以陛下之明,诚欲励精为政,不烦远采上古之术,但及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有删改)
A.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
B.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
C.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
D.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祚,指福,赐福,也指帝位。《陈情表》中的“祚”为“福分”,而本文“传祚”应指“帝位相传”。
B.徭役,古代国家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其中力役是无偿的,兵役是有偿的。
C.万岁,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词,也可作帝王死之讳称,文中为唐太宗死的讳称。
D.黎庶,“黎”一说奴隶社会中的奴隶身份的劳动者,“庶”一说奴隶社会中的自由人,后两词联用代指百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通读典籍,认为朝代的长短,取决于这些朝代能否赢得民心,因此他希望唐太宗能学习古代明君,广布道德教化,为后世帝王创下稳固的基业。
B.作者认为,虽然唐太宗有仁德,曾多次下令减轻徭役,但官府的文书下达后,有些地方并未落实到位,因此百姓服役的状况并没有改善。
C.作者认为汉文帝、汉景帝厉行节约,让百姓休养生息,巩固了大汉的江山,汉武帝虽奢靡但继承文、景遗德,所以汉代民心未曾动摇。
D.作者认为唐太宗了解民生疾苦和前代兴衰,尚且无法制止皇室生活奢靡,如果将来太子登基,那么可能会动摇唐王朝的基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每访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嗟怨之言,以为陛下不存养之。
(2)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
14.马周认为唐太宗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请结合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其一)①
黄庭坚
仕路风波双白发,闲曹笑傲两诗流。
故人相见自青眼②,新贵即今多黑头。
桃叶柳花明晓市,荻芽蒲笋上春洲。
定知闻健③休官去,酒户家园得自由。
【注】①盖、郭两位郎中,姓名不详。休官指辞去官职。宋“熙宁变法”后,朝臣新旧党争严重。②《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时有丧母,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③闻健:为唐人口语,即“趁健”“趁早”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借助于“风波”和“白发”,暗示了盖、郭二人为官生涯路途不顺,且头发花白,年事已高。
B.首联下句中“闲曹”体现了盖、郭二人官职闲散,有志难伸,只能“笑傲”作诗,暗示了二人为官的处境。
C.颔联化用典故写出盖、郭二人对诗人的看重,又从三人写到现在的朝官多为年轻的受朝廷青睐之士。
D.本诗融叙事、写景、说理于一体,语言典雅又不失直白,委婉表达了对盖、郭休官的惋惜之意。
16.全诗围绕盖、郭两位郎中的休官之事展开,颈联看似孤立突兀,偏离“休官”一事,实则承接紧密,意脉相承,请结合全诗进行阐释。(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明自己求贤才而不得的境况,并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李密《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作者要尽孝心的两句是:“ , ”。
(3)自然界的声声鸟鸣会引发诗人许多联想和想象,寄寓着他们内心抑郁、寒凄的伤感。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疫成就。然而抗击疫情不可能 ,任何狡猾的病毒会钻防控的漏洞而进行反扑,要打赢这场持久战,态度必须坚决,不放过任何困难,也不能惧怕任何隐患。
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持续作战后,一些地方管理上出现疏漏,有些抗疫细节抓得不够紧不够实,出现偏差。 ,只要没到达终点线,就不能轻言成功、歇脚停步。特殊时期,必须要有环环相扣、 的严谨细致。①与病毒赛跑,任何环节和流程,哪怕是点滴闪失,②都必将影响整体防疫节奏和成效。③虽然现实要求我们,④人人都可以是防疫第一责任人,都在防疫第一线,⑤即使每个人在每个点位守好职责,⑥居家的不添乱,一线的不放松,⑦共克时艰守望相助,⑧才能筑牢防疫屏障。
抗击疫情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始终 、枕戈待旦,经受住了一轮又一轮考验,不断提高对病毒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当前,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效率,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尽快控制局部聚集性疫情,打赢这一场硬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蹴而就 行百里者半九十 锱铢必较 如履薄冰
B.一挥而就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锱铢必较 谨小慎微
C.一蹴而就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斤斤计较 谨小慎微
D.一挥而就 行百里者半九十 斤斤计较 如履薄冰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狡猾的病毒会钻任何防控的漏洞而进行反扑,要打赢这场持久战,我们态度必须坚决,不放过任何困难,也不能惧怕任何隐患。
B.任何狡猾的病毒会钻防控的漏洞而进行反扑,要打赢这场持久战,我们必须态度坚决,不惧怕任何困难,也不能放过任何隐患。
C.狡猾的病毒会钻任何防控的漏洞而进行反扑,要打赢这场持久战,我们必须态度坚决,不惧怕任何困难,也不能放过任何隐患。
D.狡猾的病毒会钻任何防控的漏洞而进行反扑,要打赢这场持久战,态度必须坚决,不放过任何困难,也不能惧怕任何隐患。
20.文中标号的句子有五处存在逻辑错误,请指出并改正。(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关于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关系,① ,有人认为将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这当然是作品扩大社会影响的有利途径。但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一部小说作品能够顺利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是这一作品艺术上还不够纯粹的标志。纯粹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等视觉艺术后,其内涵和魅力会有所减损。这样的例子确实也能举出一些来。就中国而言,四大名著的改编即使几番重来,也不能代替原著的丰富内涵,无法尽显原著的艺术魅力。鲁迅在世时就劝人不要去改编《阿Q正传》,因为他担心那会只剩下滑稽。他的作品被改编,最成功的无疑是《祝福》,然而,电影《祝福》虽然也表现了② ,却仍未能尽现其悲惨遭遇带出的人性凉薄。
这种观点也可商榷。影视作品或许无法尽显一流小说的丰富内涵和复杂意蕴,但一样可能成为一部优秀的作品。③ ,本身就具有多个层面的价值。动感很强的故事、曲折多重的情节、深邃的思想、精确的文学语言,都有可能在同一部作品中融合、并存。影视艺术完全可能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适当选择,从而重构一部上乘之作。可以这样说,影视艺术可能无法完全道出小说作品的内涵,但作为独立的艺术,它同时也会衍展出更新的、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质,这虽然是来自于小说、从小说出发的,但也有其新的内涵。
21.下列对文中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剧,其思想性与文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打折扣。
B.四大名著虽几次改编为影视剧,但却无法展现原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C.影视作品可以根据创作需要对文学作品的情节、思想等进行选择,重构出一部优秀作品。
D.改编后的影视作品,其基本内容来源是小说,但也可以更新或创造,使其富有新的意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日,福建石狮一家名为“永恒阳光”的馒头店火了。刚下班的环卫工人、歇脚的农民工或者其他有需要的人来吃馒头,店里分文不收,而且一送就是10年,累计送出300多万个馒头。店主一直通过做别的生意来支撑这家“免费馒头小店”。去年底,因为种种情况,馒头店不得不宣布暂时关闭。当地政府得知后,主动伸出援手,一些企业也积极捐款。不久前,馒头店重新开张了,还转换了经营思路:在坚持向特定群体送馒头的同时,也向民众出售馒头,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支持店铺的日常运营。永恒阳光馒头店重新开张当天,有许多市民前来购买,希望店铺能够长久开下去。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个人与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3题,6~7题,10~12题,15题,18~19题,21题,每小题3分)
1.A 2.B 3.C
4.①《天净沙·秋思》是人们较为熟悉的诗词,且诗词本身通俗易懂,以此为例,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工艺美学”的枯槁之美。②《天净沙·秋思》极具典型性,意象突出,画面感极强,能更有力地表现“大巧若拙”的枯槁之美,更有说服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画面以“枯木”与“怪石”为主题元素,抓住枯木与怪石的自然形态,没有多余装饰,简练自然,呈现大巧若拙的自然之美。②“木”为“枯”,“石”为“怪”,黑白水墨,色调单一,呈现出一种枯槁的朴素之美。③枯树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怪石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无穷的活力。苍茫古拙背后,有着不屈的生命力,体现了“老境”之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6.A 7.B
8.①两个小伙计带有一点冷漠,嘲笑、看不起文土,故意去捉弄他。②文土思想意识愚昧,虽然有勤劳的美德,但笃信天命。③社会无法满足人的合理愿望,扭曲了人的正常追求。(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便于展现文土的心理变化,突出人物形象。当“发财”的机会到来时,运用内视角再现了文土欲进欲退、惊慌恐惧等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文土痴愚、鲁钝的性格特征。②便于推动情节发展。当发财“机会”到来时,他紧张、惊惧,甚至下跪拜求,最后没精打采由衷懊恼,情节展开自然。③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性。通过文土这个被捉弄者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事件,文土的最后上当完全符合他心理发展的逻辑,增加了作品的悲剧感。④易于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并增强文章真实感。(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0.B 11.B 12.D
13.(1)我常常去询问民间疾苦,这四五年来,老百姓之中已有很多抱怨之言了,他们认为陛下不体恤抚养百姓。(关键词“访问”“存养”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如果百姓劳苦却仍强行征敛,最后还是帮助了贼寇,积聚财物并没什么好处。(关键词“劳”“资”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①在能够治理的时候及时改进政治教化。②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征收钱粮贮积财物。③注重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历观史书,发现从夏、商、周到汉代,朝代不断交接更替,时间长的朝代可以延续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这些朝代都是积善积德,以恩德赢得民心。现在,陛下虽然以大功平定了天下,但是积累恩德的时间还很短,因此,应当推崇大禹、商汤、文王、武王之道,广布道德教化,使德有余,为后世子孙创下稳固的基业。
现在百姓处于天下大乱之后,人口相当于隋朝的十分之一。然而,如今官府的徭役仍然很多,一个家庭里面兄长才回到家,弟弟又不得不离开。并且往来征程几千里,一年四季,没有休止。陛下虽然仁德,每每下令减轻徭役,可是,有些部门不能免除劳作,还是需要不断征派百姓去服劳役,官府减轻劳役的文书不断下达,可是百姓服役的征程依然如故。我常常去询问民间疾苦,这四五年来,老百姓之中已有很多抱怨之言了,他们认为陛下不体恤抚养百姓。
汉文帝顾惜百万资金,停止修建露台,他收集大臣们上书用的布囊来做大殿的帷幕,他宠爱的慎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汉景帝认为织锦刺绣会妨碍女工,于是下令解散,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汉武帝时,他虽然穷奢极欲,但还是继承了文帝、景帝的遗德,所以民心没有动摇。如果汉高祖之后就是武帝即位,那么汉代的江山必定不会保全。这些情况离当今较近,事情还清楚可见。现在,京城和益州等地制造供奉的器物,诸王妃嫔公主的服饰也极其精美,民间的舆论都认为这太奢侈。陛下年少时,生长在民间,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败,也看在眼里,治理国家还尚且这样做,而太子生长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陛下将来去世后,确实应当忧虑啊。
我私下考察自古以来国家成败的事,发现只要百姓心生怨恨造反,聚集成为盗贼,国家没有不灭亡的。君王即使悔过,也没有能重新安定的。凡是改进政治教化,应当在能够治理的时候进行。如果发生变故才开始悔过,就没有用了。贮积钱粮财物本是国家的常事,总得等百姓衣食有余然后再去征收。如果百姓劳苦却仍强行征敛,最后还是帮助了贼寇,积聚财物并没什么好处。不过,推行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在贞观初年,陛下已经亲自实行过,所以如今实行起来也不会困难。只要实行一天,天下都会知道,大家就会载歌载舞。如果百姓已经劳苦,还不停役使,一旦中国受水旱之灾,边境有战乱警报,狂悖狡黠的人就会乘机作乱,就将有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以陛下的圣明,真要励精图治,不用远求上古的做法,只要做到像贞观初年那样,那么天下就很幸运了。
15.D
16.①“晓市”中“桃叶柳花”十分可爱,不但自身鲜妍,并且映得“晓市”也明媚起来;“春洲”中的“荻芽蒲笋”也都长成上市。用自然风物的可爱,与上文“仕路风波”的可畏形成对照。②与下文明写“休官”承接紧密,含而不露。在“酒户家园”中过生活,既可得到欣赏自然景物之乐,又可摆脱居官的不自由。(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2)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3)杜鹃啼血猿哀鸣 山深闻鹧鸪(每空1分)
18.A 19.C
20.②句中“必将”改为“可能”;③句将“虽然”去掉;④句“可以”去掉;⑤句将“即使”改为“只有”;⑦句将“共克时艰”和“守望相助”换位置。(每处1分,只写出序号不作修改的不给分。若有其他修改,合理亦可给分)
21.B
22.①历来有不同观点 ②祥林嫂的悲苦命运 ③许多经典小说(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提示 材料围绕永恒阳光馒头店展开,馒头店主人免费为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馒头,此善举持续十年。然而因为种种情况导致馒头店难以为继,不得不宣布闭店。这时候,得益于政府出面、企业捐款,馒头店重新经营并开始转换思路,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善举中来。分析材料时,我们首先应看到馒头店主人持之以恒的善举;而政府、企业在馒头店经营艰难之时给予帮助扶持,这是对馒头店主人善举的肯定和鼓励;而市民愿意来买馒头,表明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对他人施以援手,体现了人性的温度和社会的温暖。因此在立意时需围绕善行来展开,可以肯定与人为善的无私精神,可以指明政府鼓励善行善举的意义,可以阐明社会大爱需要人人参与,共行善举的重要性,可以思考如何让善意扩大,让更多的人受益等等。也可综合立意。
参考立意:①善待善意,共谱善举;②凡人善举,温暖人间;③为善举保驾护航;④你的善良,自带光芒;
⑤举手一份善举,汇集滔滔暖流;⑥持久行善,亦有良方;等等。
评分细则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类 (20~16分) | 二类 (15~11分) | 三类 (10~6分) | 四类 (5~0分) | ||
基 础 等 级 | 内 容 2 0 分 |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
表 达 2 0 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
发 展 等 级 | 特 征 2 0 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句子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
说明:
一、二类卷:符合题意即可,一、二类卷的区别看表达,结构好,语言好,有创意,可归一类。
三类卷:从材料出发,允许内容游离;与材料内涵有一定距离,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特征按实际给分,不能跨类给分。
四类卷:另起炉灶,或随意发挥。不要仅看题目,要看内容,要通读全文。
注意事项:
1.明确文体,确是文体不明,适当扣分。
2.缺标题扣2分。
3.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20分以下。
4.错别字:一字1分,上限5分。错字太多,其他项也会扣分,影响表达。
5.标点: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逗”到底或标点模糊,扣1到2分。
6.规范现代汉语:不能用繁体字,不能用甲骨文;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酌情扣分。
7.抄袭:一字不改,照搬原文。“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