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四年一次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评奖中,我校共有6个项目获国家级奖,10个项目获北京市一等奖。近年来,我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老师们、同学们:
适值金秋送爽、硕果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二个教师节。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默默耕耘、辛勤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岗位上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全体老师、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最衷心的感谢!向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
我们常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教育对于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更是不言而喻。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都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胡锦涛同志在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将教育提高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英明决策,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于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是前进的动力,同时也预示着我们将肩负无可旁贷的责任。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的重大意义,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我们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这一讲话精神,并贯彻到具体工作当中去。
近年来,在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们的辛勤努力下,学校的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为学校在2010年实现进入国家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学科布局与结构调整和专业改造,努力打造精品学科和高峰学科,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建设名牌专业,提升学科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精确制导、军用车辆、光电技术、信息工程、弹药引信、军用特种材料及应用、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与仿真等重点技术领域完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建成了一批国内先进、特色鲜明的基础教学实验基地和工程综合试验中心,形成了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基础教学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机制,使学校整体上步入了研究型大学发展建设轨道。
截止至2005年底,我校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硕士点建设方面已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目标,在学科结构布局调整方面已有明显突破,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学科特色鲜明的专业培养体系。本科专业已由2000年的38个增加到60个,分布在工理管文经法教七大学科门类,其中约40%的专业为非工科类专业;已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61个博士点;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44个硕士点,硕士点已涉及国家12个学科门类中除农学和军事学之外的10个学科门类。
2002年,学校全面启动了学科特区建设工作。在学校和各相关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启动了化学物理研究所、智能机器人研究所、雷达技术研究所、智能车辆研究所和现代生物与医药工程中心等5个学科特区,学校投入学科特区先期启动经费达1500万元。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主动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遵循高等学校教学的特点与规律,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形成了“学校以育人为本、育人以教学为先、教学以质量为重”的教育教学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观念,办学规模基本稳定在全日制学生24000人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在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探索英语网络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获一等奖,此外,还有四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在四年一次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评奖中,我校共有6个项目获国家级奖,10个项目获北京市一等奖。我校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学科知识竞赛,也屡创佳绩,为学校争得了很大的荣誉。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力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实践,使研究生培养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修订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暂行规定、制定了《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管理规定》等文件;推行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制;大力推进研究生教改工作,英语、政治、数学三大课群的教改已取得了显著成果;基于因特网的研究生英语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已投入使用,相配套的硕士英语教材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被多所高校采用;在学位授予方面实行预答辩制度和博士学位论文“盲评”制度,“盲评”比例由20%增加到50%;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和国防科工委“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进展顺利;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学术为切入点的研究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加紧建设。近年来,我校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坚持以军工科研为主导,以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为目标,坚持“立足国防,面向全国,服务地方”,加大了科技工作力度,在巩固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在工程型号研制、科技合作、基础研究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科研结构正在产生深刻的变革,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合作项目正在逐年增多。
以2005年为例,学校按照国防科工委、总装备部的部署,组织完成了176项“十五”武器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的验收,取得了一批高新技术成果;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8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3项、探索一代1项、重点基础研究基金8项、演示验证1项;组织申报并获得批准科研基础能力建设专项6项、技改1项,批准经费4.5亿元;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复杂系统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2005年,学校举办各类学术会议超过120场次;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大幅度增长。
科研生产质量体系运行正常,有效地保障了“XX工程”的研制和生产;一批重点装备的技术成果成功地实现技术转移,通过技术许可、校内衍生等模式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技术许可合同金额达到4000万元,技术许可和XX生产为学校创造收益3000万元;2005年,学校全年科技投入经费7.81亿元,其中,科研项目经费6.68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经费6800万元;专利申请12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在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把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已初步建成了一支由“两院”院士、知名学者、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整体素质处于国内高校前列的师资队伍;教师紧缺状况得到缓解,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学缘结构有效改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得到一定补充。
学校抓住“985工程”二期建设的机遇,结合制定“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利用“985工程”经费支持,设计并启动了建设两个“百人建设工程”和两个“教师培养计划”,即《百人引进计划》、《百人引智计划》和《杰出中青年教师支持发展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截止2005年底,全校在职教职工35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941人。在专任教师中,两院院士13名(含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51名、博士生导师257名、教授、副教授(含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300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849名,博士学位获得者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4%,生师比14:1左右。
在校园建设方面:学校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努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基本实现了“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基本具备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几年来,学校完成了1、2、5、6号四栋大学生公寓的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15441平方米,学生宿舍2721间,基本缓解了学生住宿紧张状况,彻底改变了在外租用学生宿舍的状况,为学校节约了大量资金;后勤办公楼、体育文化综合馆、研究生教学楼,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西山实验区5个实验室建设,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学校积极筹措经费,全面启动了良乡校区的建设。目前,良乡校区一期建设用地707亩已完成土地一级开发,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正在办理土地使用证。经过几年的努力,良乡校区现已顺利完成全部拆迁工作,为下一步的全面建设扫清了障碍。目前,良乡校区在施项目建设面积共计12.4万平方米,其中:综合教学大楼、理科教学大楼、物理实验中心、2号学生食堂、大学生公寓3号楼A、B、C三栋已先后完成结构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和内外装修;大学生公寓3号楼D、E两栋和大学生公寓4号楼正在主体施工。良乡校区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学校办学资源紧张的现状,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这是“十一五”期间特别是最近2-3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学校的工作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广大教职员工广泛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不仅把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把课堂当作育人的重要阵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全面完成育人任务。通过师德建设,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等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近年来,我校一大批教师获得了国家级和部委级的多项教学科研奖励,如:王越院士、梅凤翔教授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和“北京市级教学名师”称号,焦永和教授、韩伯棠教授和丁洪生教授荣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称号。韩力、闫清东、水小平、吴祈宗、张增一、王玉雯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张维维同志荣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金伟其教授、蔡颖教授、吴锋教授荣获“国防科工委委属高等学校优秀教师”称号。梅文博同志荣获“国防科工委委属高等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高春清教授、缪玲娟教授、欧阳吉庭教授、王晓力教授、王一夫教授、崔利荣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王涌天教授荣获“国防科技工业百名优秀出站博士后”称号。我校还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教师典型,如毛二可院士,他的进取奉献精神受到了国防科工委、北京市的高度表扬,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在委属高校和首都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
2005年,我校获得各类科技奖励共49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技术奖15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兵器科学技术奖16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校优秀科技成果奖13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由吴锋教授主持完成的“镍氢电池、电池组及相关材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系统集成”荣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徐更光院士参研完成的“火箭破障系统改进火箭破障弹”荣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项昌乐教授等人研究的“军用履带车辆系列变矩器及其设计理论”荣获2005年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并推荐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现已通过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审查;由马宝华教授等人研究的“炮兵子母弹通用多用途子弹系列”荣获2005年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并推荐国家技术发明奖评选,现已通过200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审查。
今年,我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又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在2006年精品课程建设中,我校罗伟雄教授的《通信原理与电路》、梅凤翔教授的《工程力学》和韩伯棠教授的《管理运筹学》被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在教育部主办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首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其中4项作品获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2项获三等奖,1项获成功参赛奖,同时我校还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选题申报中,我校有56种教材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的重要一年。根据国防科工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要求,今年年初,我们编制了《北京理工大学“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到2020年远景规划》,确定了学校“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建设重点以及各项具体建设内容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十一五”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战略时期,我们要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始终坚持发展是办学兴校的第一要务,全面统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里,我提出几点希望。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胡锦涛同志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三项主要任务,即: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其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工作提出的迫切期望,是在高等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应当始终坚持的重要方向。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永恒的主题,必须常抓不懈。我们要以教育教学“双优工程”评估为契机,继续贯彻“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切实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继续把学校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确保人才培养的中心位置。
2.尊师重教,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关键也是靠教师,要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韩愈在《师说》中解释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现在我们讲“传道”,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深入开展德育工作,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授业”,就是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这又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解惑”,就是要给学生解疑释惑,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要注意方法,要实行启发式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思考问题。毛二可院士是我们教师的优秀代表,学习的楷模,毛二可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模范事迹是学校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广大教师进一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确立先进教育理念,展示教师风貌,弘扬师德精神,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大胆探索、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认真钻研业务知识,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善基础课程教学,建设精品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3.坚持学校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教育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关系着每一个家庭,关系着整个社会,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最后,祝全校教职员工节日愉快、身体健康、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