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2022届高考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已经公布,本期为大家整理了山东省肥城市2022年高考适应性训练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二),供考生复习备考!
山东省肥城市2022年高考适应性训练语文试题(二)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用脚本来叙事,是中国连环画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
中国连环画叙事脚本是一种特殊的叙事文类。叙事文的分类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并非先有叙事文类,才去写叙事文字的,事情恰好相反,是叙事之作经过漫长的发展而出现丰富的文体和浩瀚的典籍之后,人们才以叙事作为文类贯穿之、整理之。中国叙事文类的历史发展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不同于西方从神话传说——史诗悲剧——罗曼司——小说的历史过程。大概在神话传说还盛行,却没有大规模记录的远古时代,简短的叙事文字就见于商代卜辞。这就是中国叙事文字的开端,简短,朴素,探究着人与冥冥间的非因果、超因果关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古代叙事文类是以历史叙事为主,不过小说、戏剧后来居上,使中国古代叙事的技巧得到长足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叙事史中,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明清小说,其叙事的形式、法则都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推动中发展的。
中国连环画作为一门叙事艺术,它采用文学作品作为脚本的时间并不很长。叙事脚本经历了从有图无文,到有图有文,再到图文并茂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它大体经历了“无文—配文—编文”这样一个过程。连环画“脚本”一词,是1949年年初才在连环画界出现的,从前并没有这个名称。所谓“脚本”,本是剧本的统称,一般指在排演过程中角色使用的底本。另外,脚本也有书稿底本的意思,连环画脚本既是画稿的底本,又是故事中各类角色活动表演的底本,因此,把连环画的稿本称之为脚本,还是比较确切的。由于连环画脚本具有以形象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描述故事、反映生活的文学诸要素,本应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称之为“文学脚本”或“连环画文学”都未尝不可。
一般人认为,连环画是先有图像后配说明文字的。这种画配文式的连环画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不过那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事,人们称之为旧连环画时代。至于那“说明”,本身就是一部旧小说的缩本,文字也就是旧小说的白话文。程度浅的读者,看不懂这“说明”,就可以看那些连环图画。反正图画上也有更简略的说明。所以这种“连环图画小说”主要的是图画,而文字部分不过是补助,意在满足那些识字较多的读者。这种旧连环画形式作为无文连环画向图文并举的新型连环画的一种过渡,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总之,叙事脚本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演变,不仅是为了满足那些文化层次更高的读者,更主要的是为了辅助图像,更好地服务于故事情节的叙述。
(摘编自沈其旺《中国连环画叙事研究》)
材料二
最近,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工笔长篇连环画《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和大八开连环画《罗伦赶考》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前者为新创连环画,以柔软而质朴的整体设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后者是对经典连环画的再版,编辑思路上体现出的时尚感甚至脑洞大开令人惊叹。这两种书均跳出连环画固有的书籍模式,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人们看到传统连环画艺术步入当下的生命力。
连环画艺术可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有“小人书”之称的它,以多幅画面连续表现一个故事,通俗直白,在那些没有电视、游戏机、互联网的往昔岁月里,伴随几代人成长,也绘就中国美术史上的绚丽景观。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传播故事的方式发生改变等因素,连环画的阅读市场连年萎缩,传承连环画艺术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过程中,该传承些什么,又该如何传承,值得人们思考。
连环画活在当下,重要的是将其文化价值最大限度发挥出来。连环画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一在于它精良的画面,将白描、工笔重彩、水墨等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淋漓尽致地保留下来,并吸收了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经验;二在于它厚实、富于文学性的故事,大多来源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名著。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连环画的创作很多时候按照脚本做文章。脚本保证了连环画的故事性、逻辑性,但画面却也容易被脚本限制在一个框框里,由此带来趣味性、想象空间的不足。
“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连环画开始式微,但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我认为连环画是不会消亡的。它们毕竟有着多页生动的画幅,简洁精练的脚本,能够承载传统文明与当代文化的丰厚内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研究出版中心主任康健说。在他看来,连环画与一般图书不同的是,它拥有一个收藏和怀旧的读者群体。
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上海人美社开始重新有规模地再版传统连环画。再版传统连环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文本复制,而是重新认识它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整合出版内容、增加艺术文化含量、改变版本设计、提高印刷水平,使之更贴近时代。以这次再版的《罗伦赶考》为例,它不仅仅是作品文本的展示,还增加了逐幅解读的部分,再配以创意十足的设计,使全书的线条之美得到张扬,从而大大提升了这套连环画的美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一面是开掘、活化既有连环画资源,另一面则是加强原创连环画的出版。其中,把原创与主题出版紧密联系,使连环画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创作形式与当代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主题更加贴近,近年来已经成为连环画走出的一条新路。反映二战时期犹太人避难上海,展现中犹人民之间情谊的《爱在上海诺亚方舟》,倡导好家风、好家教的《名人家风家训》,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深度探源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30册)等,都是上海人美社最近几年“上新”的原创连环画作品,有口皆碑。
同时,推动优秀连环画走出国门、探索连环画数字产品开发、加强连环画理论研究等种种举措,都是近年来业内深挖传统连环画这口“富矿”的尝试。
(摘编自《盛放几代人温暖记忆的连环画该怎样连通当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连环画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文类,其“脚本”一词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是到建国之初才出现的。
B.中国连环画叙事脚本的出现,目的是能够更好地辅助图像,同时也满足那些文化层次不高的读者。
C.再版的《罗伦赶考》跳出了连环画固有的书籍模式,设计创意十足,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D.紧密联系主题出版、贴近时代,已经成为上海人美社近几年出版原创连环画走出的一条新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连环画脚本也可称为“连环画文学”,因为它是故事中角色活动表演的底本,具有文学诸要素。
B.看不懂说明文字的读者,可以通过连环图画以及图画上更为简略的说明来满足自己理解的需要。
C.连环画阅读市场的连年萎缩,既有连环画自身创作的局限,也是外部阅读环境选择的必然结果。
D.在康健看来,在当今这个读图时代,只要拥有收藏和怀旧的读者群体,连环画就肯定不会消亡。
3.根据材料二,下列做法不符合连环画发展趋势的一项是(3分)
A.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围绕“红色题材”“民俗风情”等,推出了《我的父亲刘少奇》《画说陈云的故事》《上海:开天辟地》《画说井冈》《小红军长征记》等连环画。
B.针对连环画收藏爱好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各类精装本、宣纸本、珍藏本等品种,对残缺稿件精心修复,增加导读、画家自述、画家介绍、作品介绍等内容。
C.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中,精选出《鼯鼠学本领》《红面小母鸡》等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彩色连环画,将其通过放大、裁剪等方式编辑成一套动物主题的绘本。
D.2021年7月1日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百零八上苑展厅,一场由连环画和宣传画组成的展览既勾勒出中国连环画的发展,也构建出人美社近70年的历史。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4分)
5.连环画该怎样连通当下?请结合材料加以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渴慕
王充闾
在参加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的间隙,我前往巴蔡踏访二百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伏尔泰的故迹,亲炙其遗泽,满足多年来的渴慕。
先贤祠——法兰西思想与精神的圣殿,自是必到的。在地宫的整个墓群最中心、最显赫的位置,正是伏尔泰的灵柩。棺木高大而精美,上面镌刻着铭文:“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旁边是伏尔泰的大理石全身雕像:左手擎着一卷手稿,右手握着一支鹅毛笔,神情端肃,注视远方,似乎在思考着重大的问题。我屏住呼吸,伫立半刻,然后默然离去。
作为天主教会的死敌,伏尔泰早就料到,即便他生命结束,教会也不会饶恕他,因而他临终前与友人商定,将遗体秘密地运出,暂时安放在外地。直到13年后法国大革命期间,遗骸才被运回首都,安葬在先贤祠中。其间有一个细节∶遗体运出前,友人将伏尔泰的心脏悄悄摘出,经科学处理保存在一个盒子里,上面刻着他的留言:“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接下来,驱车前往伏尔泰的终焉之地——“伏尔泰咖啡馆”。它和先贤祠都在塞纳河左岸。早年,伏尔泰的家就在路边,在这里,血气方刚的思想家以笔为枪,向专制王朝和天主教会宣战,从而在巴黎以至全国激起一波波惊涛骇浪。他两番入狱,屡遭放逐,近三十载漂泊在外,直到辞世前几个月才重回巴黎,但“故园归去已无家”,他只好借住在亲戚维莱特先生的家中,位置在现今仍然营业的“伏尔泰咖啡馆”楼上,墙壁上的铭牌标示着:伏尔泰诞生于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病逝于此。
此前19年间,他一直居住在边陲小镇费尔奈。这位痩骨嶙峋的老人,以其巨大的能量投身于启蒙事业,写出了不计其数的传世之作。他一如既往地以书信、文章揭露教会的黑暗,抨击王朝的腐败与社会的不公。整个欧洲都在倾听他的声音,费尔奈俨然成为一个舆论中心,他则被尊称为“费尔奈教长”。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众多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才华横溢,博学多识,著述宏富,在文学、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作为思想解放的鼓吹者、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他的名字更是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崇尚自然神论,尊重科学,倡导自由,一生都在鞭挞专制、强权,反对宗教狂热。他还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思想大加赞颂,展露出由衷的渴慕之情。
在伏尔泰内心深处,有着深深的中国情结。在他看来,中国在政治文化、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各方面都优于西方国家。他认为中国文明有着悠久深远的历史渊源,把中华民族视为世界上最明智、最开化的民族。在其哲学、历史著作和文学作品里,每当谈到中国时他都有浓厚的兴趣。他编撰的《哲学辞典》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条目;《路易十四时代》《历史哲学》等著作中,都有关于中国的专论;特别是在世界史式的《风俗论》中,他以两章篇幅论述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指出人类的历史以中国为开端,人类文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始于中国,“中国人的历史从一开始便显得合乎理性”。
他悉心推崇儒家思想,强调法国启蒙精神要从中汲取营养。他说,中国最古老最有权威的儒家典籍“四书五经”之所以值得尊重,被公认为优于其他记述民族起源的书籍,就因为这些典籍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没有国家缔造者的政治诈术。中国儒学博大兼容,各种宗教都能在中国和平共处。相形之下,欧洲基督教却派别横生,互相残杀。他以中国儒家的“民贵君轻”主张为武器攻击封建君主专制;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认为这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在以他为首的一大批法国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1789年被载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伏尔泰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风俗论》中说:“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世人”。由于倾慕孔子之学说与为人,他自命为“孔门弟子”,竟将耶稣像换成孔子像,晨夕礼拜,并为词以赞:“孔子,真理的解释者,他使世人不惑,开发了人心。”
谈及伏尔泰钟情中国文化,不能忽略他与同时代的中国乾隆皇帝及其诗赋的一段情缘。
乾隆东巡盛京,发思古之幽情,御制一篇《盛京赋》,陈述此次恭谒祖陵的宗旨、感受与经过,状写出盛京的山川形胜、地域辽阔、物产丰饶,追怀开国时期的文武功臣,再由彰显军威的围猎,延及耕桑农事、国富民殷、宫室富丽,内容十分繁富,显现出意在雄视百代的帝王文学的气魄。
1770年,常驻北京的法国耶稣会的阿米奥神父将它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年已76岁的伏尔泰读了《盛京赋》,兴奋至极,当即写道:“我很爱乾隆的诗,柔美与慈和到处表现出来。我禁不住追问:像乾隆这样忙的人,统治着那么大的帝国,如何还有时间写诗呢?”他满怀热情地写下诗篇《致中国皇帝》,说:“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接受我的敬意吧,可爱的中国皇帝!”他还把这封书简寄送给所有与他保持联系的外国王室贵族朋友。
应该承认,伏尔泰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高度评价,包括对乾隆皇帝的赞美,由于受到翻译质量、传播渠道的限制,特别是存在着借宣扬中国文化以达到其改造法国社会的意图,其中有明显的夸大、美化成分和误读、曲解现象,但其赤诚的渴慕和善意的尊崇,至今仍然令我们由衷地感动。从这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身上,我们或许能受到启发∶________________。(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题“渴慕”包含两层意旨:作者对伏尔泰的仰慕和伏尔泰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向往。
B.作者在参加图书博览会的间隙,跨国踏访伏尔泰故迹,足见他对作者的巨大吸引力。
C.“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与“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跨越时空呼应。
D.文章写伏尔泰倾慕孔子学说,意在从另一角度交代其成为天主教死敌的重要原因。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上承伏尔泰在费尔奈的启蒙事业,以“众星拱月”法突出他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地位。
B.第二、三句对伏尔泰一生的卓越贡献做了热烈而高度的评价,呼应了伏尔泰棺木上的几句铭文。
C.第四句五个动词形成反差,概述了伏尔泰的思想和立场,点明首节中“多年来的渴慕”的原因。
D.第五句写伏尔泰对中国社会文化的态度,下启他内心深处的中国情结,丰富了文章的层次。
8.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末的“启发”部分补写出相应内容,不超过60字。(4分)
9.伏尔泰“一生都在鞭挞专制、强权”,为何对中国封建王朝末期的专制皇帝乾隆表达自己的热情和敬意?请说说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刘洎之杀,谓褚公谮之者,其为许敬宗之污诬,固已。乃使褚公果以洎之言白于太宗,亦讵不可哉?太宗征高丽留守西京者,房玄龄也;受命辅太子于定州者,高士廉、张行成、高季辅、马周,而洎以新进与焉,非固为宗臣,负伊、周之独任也。兵凶战危,太宗春秋已高,安危未决也,太子柔弱,固有威福下移之防。洎于受命之日遽亢爽无忌而大言曰大臣有罪臣谨即行诛然则不幸而太宗不返嗣君在玄龄之项领且县于洎之锋刃而况士廉以下乎?又况其馀之未尝受命者乎?
人臣而欲擅权以移国者,必立威以胁众,子罕夺宋公之柄,用是术也。而曹操之杀孔融,司马懿之杀曹爽,王敦之杀周顗、戴渊,无所禀承,犹无择噬;矧洎已先言于当宁,挟既请之旨,复何所忌以戢其专杀乎?魏王泰未死,吴王恪物望所归,洎执生杀之权以诛异己,欺太子之柔,唯其志以逞,何求而不得?然则伊、霍之事,洎即不言,抑必有其情焉;且又恶知洎之狂悖,不果有是言哉?
或曰:洎谨即行诛之对,刚而戆耳,非能有不轨之情也。曰:所恶于强臣者,唯其很耳。戆者,很之徒也。无所忌而函之心,乃可无所忌而矢诸口,遂以无所忌而见之事。司马师、高澄、朱温、李茂贞唯其言之无忌者,有以震慑乎人心,而天下且诧之曰:此英雄之无隐也。当其曰“谨即行诛”,目无天子,心无大臣,百世而下,犹不测其威之所底止,而可留之以贻巽顿之冲人乎?使褚公果劝太宗以杀洎,亦忠臣之效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洎于受命之日遽/亢爽无忌而大言曰/大臣有罪/臣谨即行诛/然则不幸/而太宗不返嗣君/在玄龄之项领/且县于洎之锋刃/而况士廉以下乎
B.洎于受命之日/遽亢爽无忌而大言曰/大臣有罪/臣谨即行诛/然则不幸/而太宗不返嗣君/在玄龄之项领/且县于洎之锋刃/而况士廉以下乎
C.洎于受命之日/遽亢爽无忌而大言曰/大臣有罪/臣谨即行诛/然则不幸而太宗不返/嗣君在/玄龄之项领/且县于洎之锋刃/而况士廉以下乎
D.洎于受命之日遽/亢爽无忌而大言曰/大臣有罪/臣谨即行诛/然则不幸而太宗不返/嗣君在/玄龄之项领/且县于洎之锋刃/而况士廉以下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公,公是帝王对功臣封赐的爵位,褚公是指被赐爵为公的褚遂良。
B.西京,指西边的京城,通常指古都长安(今西安),在文中指的就是京城。
C.当宁,处在门屏之间,君主常在此接受诸侯朝见,在文中指的是皇帝。
D.冲人,指年幼的人,多为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在文中指懦弱的太子李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洎受命与高士廉等人一起辅佐懦弱无能的太子,声称如果大臣犯罪,就立即行使诛杀的权力。
B.唐太宗死于征讨高丽的途中,房玄龄的脖子也悬在刘洎的利刃之下,高士廉等人更是不在话下。
C.司马师等人把野心毫无顾忌地从口中说出,毫无顾忌地付诸实施,天下人却都认为他们是英雄。
D.作者认为,褚遂良把刘洎所说“谨即行诛”的话告诉太宗并建议杀掉刘洎,是忠臣应有的举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而洎以新进与焉,非固为宗臣,负伊、周之独任也。(4分)
(2)人臣而欲擅权以移国者,必立威以胁众,子罕夺宋公之柄,用是术也。(4分)
14.请简要说明司马光引用周人颂武王之德诗句“铺时绎思,我徂维求定”的目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夜宿浙江
孙逖
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
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
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①吟。
洛阳城阙何时见,西北浮云朝暝深。
【注释】①越人:指疏远的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代了季节和时间,既照应题目“夜宿”,也渲染出萧瑟的氛围。
B.颔联“潮未还”与“月初落”,对仗工整,暗示诗人旅途中夜不能寐。
C.颈联写诗人听闻“江上越人吟”,顿时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
D.尾联以“何时”发问,诗人虽感遥遥无期,但仍对回到朝廷充满信心。
16.《礼记·乐记》中云:“人心之动,物使之然。”请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极高要求,不仅要有内在的高贵血统,还需要后天的不断修养。
(2)《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3)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由“_________”开始记梦,写自己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_________”,以梦境作结,词人恍惚间飞到了五月的江南。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主要居住区域,以中原礼仪文化为中心,经历史演变而形成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个性的服装,且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集中体现了我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煌煌文明,也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汉服的纹饰喜欢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图纹,如“六合同春”“五谷丰登”“锦上添花”等图案。(),如恋人互赠信物和新婚婚服上会采用鸳鸯的图样,叫“鸳鸯同心”“鸳鸯戏水”等;寿诞则采用龟、鹤的图样,叫“龟鹤齐龄”“松鹤长寿”“鹤献蟠桃”等,取长寿的寓意。
汉服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如一坛封藏的美酒,古色古香回味悠长隽永;又如一本宏制的帛书,在一丝一线中延续中华民族不朽的文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此,依据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纹饰
B.同时,依据不同的场合,会选择不同的纹饰
C.同时,选择不同的纹饰,会依据不同的场合
D.因此,选择不同的纹饰,会依据不同的场合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最近微博的一条热搜“每天喝4升水可能会中毒”引起很多人关注。夏季酷暑难耐,补水是人人需要的。①?我们知道,人体内60%以上都是水,这些水对我们无比重要,能运输体内所需要的物质,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载体,比如出汗、排泄、呼气等。但是,②。对一个健康成年人而言,如果短时间内喝过多的水,不仅不会让你变得更健康,还可能会有危害。这是因为,健康的肾脏在正常状态下每小时可以排出800—1000毫升的水(尿液),在这个程度内摄入水分,肾脏“表示毫无压力”。但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饮用了巨量的水,③,那些多余的水就会大量进入细胞,导致低钠血症,细胞会变得“更加吸水”,一个个膨胀成球,这对大脑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脑水肿、大脑膨胀,进而导致脑组织受损,突发昏迷、呼吸抑制、脑疝,甚至死亡。
21.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25个字。(3分)
当前我国环保维权运动盛行,一些反对垃圾焚烧的人士认为:垃圾分类可以替代垃圾焚烧,搞垃圾分类就不用建垃圾焚烧厂,搞垃圾焚烧就是否认垃圾分类。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影响到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事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其实,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置的两个方面。“垃圾分类”揭示的是其中一部分具备“资源属性”的垃圾所具备的循环再利用价值;“垃圾焚烧发电”揭示的是大部分无用垃圾通过贡献其热值转换成电能后的“能源价值和剩余价值”。正是基于生活垃圾中的一部分物品具备上述描述的“资源属性”,在世界上没有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之前,“垃圾分类”也是人们首要提倡并大力推行的做法。
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5分)
2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有人用“黠而侠”评价《红楼梦》中刘姥姥,意思是说刘姥姥既有“狡黠”的一面,又有“侠义”的一面。请结合原著内容,谈谈你对刘姥姥的“黠”和“侠”的理解。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让你陷入沉思:为什么许多青年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遇到一点困难又习惯性躺平?如何才能摆脱纠结,奋力前行?
那段时间你正好在读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对其中一段话印象深刻:“在见道者的高瞻远瞩中,‘我’可以缩到无限小,也可以放到无限大。在把‘我’放到无限大时,他们见出人性的尊严;在把‘我’缩到无限小时,他们见出人性在自己身上所实现的仍非常有限……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
你从朱光潜先生的谆谆教诲中找到了答案,举手要求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B(应为“文化层次更高的读者”)
2.D(逻辑关系错)
3.D(不是连环画发展的趋势,而是为连环画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4.①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用脚本来叙事,是中国连环画叙事的一个重要途径”的观点,接着分析中国连环画脚本的演变过程和特点,最后揭示叙事脚本的意义和作用。②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将中国与西方进行对比,突出中国叙事文类发展的独特道路。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文化价值。②克服连环画本身趣味性不足、想象空间不足的缺点。③开掘、活化既有的连环画资源。④加强原创连环画的出版。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四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意在从另一角度交代其成为天主教死敌的重要原因”于文无据,原文是说“倾慕孔子之学说与为人”“伏尔泰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高度评价,包括对乾隆皇帝的赞美,由于受到翻译质量、传播渠道的限制,特别是存在着借宣扬中国文化以达到其改造法国社会的意图”)
7.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众多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才华横溢,博学多识,著述宏富,在文学、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作为思想解放的鼓吹者、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他的名字更是代表了一个时代。他崇尚自然神论,尊重科学,倡导自由,一生都在鞭挞专制、强权,反对宗教狂热。他还对中国和中国的文化思想大加赞颂,展露出由衷的渴慕之情。C项,“形成反差”错,是形成互补,从不同角度,更加全面评价伏尔泰的思想)
8.以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上的多种文化,取长补短,去粗存精,从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4分,合理、合乎字数要求)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末“应该承认,伏尔泰对中国社会文化的高度评价,包括对乾隆皇帝的赞美,由于受到翻译质量、传播渠道的限制,特别是存在着借宣扬中国文化以达到其改造法国社会的意图,其中有明显的夸大、美化成分和误读、曲解现象,但其赤诚的渴慕和善意的尊崇,至今仍然令我们由衷地感动”。重点在转折之后,补写出感动的内容。“在他看来,中国在政治文化、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各方面都优于西方国家”“他编撰的《哲学辞典》中有不少关于中国的条目”“倾慕孔子之学说与为人”概括出: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上的多种文化,兼收并蓄。
结合“他悉心推崇儒家思想,强调法国启蒙精神要从中汲取营养”“赤诚的渴慕和善意的尊崇”概括出:我们要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学习世界各种文化,并取长补短,去粗取精,从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地发展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
9.伏尔泰在《盛京赋》中感受到的柔美和慈和,正与他身处的欧洲国家缔造者的政治诈术和基督教派别间的互相残杀形成鲜明对比;(3分,合理即可)《盛京赋》繁复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在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成就,契合了他所理解的儒家思想的精神;他对《盛京赋》和写《盛京赋》的乾隆都有美化和误读,意图将其作为美好的图景来改造当时的法国社会。(3分,合理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我很爱乾隆的诗,柔美与慈和到处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书籍中没有任何神迹、预言,没有国家缔造者的政治诈术”“欧洲基督教却派别横生,互相残杀”两相对比可知,伏尔泰在《盛京赋》中感受到了柔美和慈和,这与当时欧洲的政治气氛和基督教得到派别之争有明显不同。《盛京赋》繁复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在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成就,契合了他所理解的儒家思想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
11.A(“褚公”是对褚遂良的敬称,并不是赐爵为公)
12.B(唐太宗并没有死于征讨高丽的途中,文中“然则”表假设)
13.(1)而刘洎也凭借新提拔上来的官参与辅佐,(他)本就不是宗族名臣,也没有让他担当起像伊尹、周公那样独自辅佐幼君的重任。
(评分建议:“新进”“固”“负”,语句通顺,各1分)
(2)人臣想专权擅政进而想夺君主之国的,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以胁迫众人,子罕夺取宋公的权力,用的就是这种办法。
(评分建议:“擅权”“柄”“是”,语句通顺,各1分)
14.①掌握生杀大权;②太子懦弱无能;③刘洎个性狂悖。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刘洎被杀,有人认为是褚遂良在太宗面前说他坏话诬陷他的结果,本来是许敬宗在太宗面前告了他的状。假如褚遂良公正地把刘洎所说的过头的一些话告诉唐太宗,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唐太宗远征高丽,留守西京长安的是房玄龄;受太宗之命在定州辅佐太子的,是高士廉、张行成、高季辅、马周等人,而刘洎也凭借新提拔上来的官参与辅佐,(他)本就不是宗族名臣,也没有让他担当起像伊尹、周公那样独自辅佐幼君的重任。当时正是兵凶战危之机,唐太宗年事已高,安危不定,加上太子懦弱,本来就有心防止大权旁落。刘洎在接受任命的那一天,就慷慨激昂无所顾忌地大言说:“大臣有罪,臣谨即行诛。”如果不幸唐太宗死于战争途中,继位的君主沉浸于悲痛之中,就连房玄龄的脖子都在刘洎高悬的利刃之下,何况高士廉以下的大臣呢?更何况其余在唐太宗出征前没有委以重任的大臣呢?
人臣想专权擅政进而想夺君主之国的,一定要树立自己的权威以胁迫众人,子罕夺取宋公的权力,用的就是这种办法。而曹操杀孔融,司马懿杀曹爽,王敦杀周顗、戴渊,根本不禀报(君主),还无区别地滥杀;况且刘洎已事先向皇帝说过,他既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还有什么可忌讳而收敛其专杀的大权呢?魏王李泰还没有死,吴王李恪也以其贤徳为众望所归,刘洎执生杀大权诛除异己,欺太子懦弱无能,肆逞其野心,要什么他得不到呢?这么说来,那么伊尹、霍光控制君主于自己手掌之中这样的事,刘洎即使不说,但一定有这种愿望;况且又怎么知道以刘洎的狂悖,难道不真的会说出这种话吗?
有人说:刘洎“谨即行诛”的对答,只能表明(他)太刚直罢了,不能因此就说他有不轨之心。人们所讨厌强臣的,就是因为他们太凶暴罢了。愚直的人,就是凶暴之徒。(他们)表面上无所顾忌却把野心深藏起来,进而就可以无所顾忌地从其嘴中说出,更一步就会无所顾忌地把其野心付诸实施。司马师、高澄、朱温、李茂贞就是因为他们说话时无所顾忌,从而震慑人心,而天下对他都惊讶地说道:这是英雄无疑了。当刘洎说“谨即行诛”这句话的时候,目无天子,心无大臣,假若任其发展下去,还难以预测其威风会耍到什么地步为止,像这样的人怎么能够把他留给懦弱无能的太子李治呢?即使禇遂良果真劝唐太宗杀掉刘洎,也是忠臣应有的举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D(“充满信心”错误)
16.①一叶扁舟,露白风高,诗人漂泊天涯,触发诗人的萧瑟之意;②江潮未还,山月初落,诗人夜不能寐,引发流落江湖之苦;③烟水茫茫,越人吟唱,诗人感同身受,抒发诗人的乡国之思。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入芙蓉浦
(每空1分,共6分。错字、多字、少字则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B(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19.A(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是比喻B.借代,丝竹代音乐;C.夸张D.借代,黄代狗,苍代老鹰)
20.①喝水真的会中毒吗;②如果喝水又多又快也可能带来危险;③肾脏来不及排出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示例: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是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3分)
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5分)
22.黠,即聪明。刘姥姥小说中说她是久经世故,二进贾府时,情知是王熙凤等戏耍她,但是她还是有意配合凤姐鸳鸯哄贾母高兴,是装傻。讲故事也有意迎合贾母宝玉的好奇心理,投其所好。(3分,合理即可)
侠,即有义气,敢担当。当贾府溃败时,巧姐被卖。刘姥姥知恩图报,救下巧姐。(2分,合理即可)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黠”,即聪明。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底层人形象,从第六回刘姥姥来贾府打秋风借钱,到第百十三回凤姐托孤,刘姥姥可谓见证了贾府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全过程,她身为一个农村妇人,本与贵族阶层无任何关联,曹公却别出心裁,通过刘姥姥借钱这么一件小事,让这个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老妇人与贵族生活得以接触,底层人民与贵族阶级的碰撞,深化了《红楼梦》的现实内涵,并将这位老人的生存智慧通过贾府这个平台得以施展。刘姥姥看似愚蠢,频繁闹笑话,实则大智若愚,心如明镜,只是故意配合众人开玩笑,并非真的一无所知。
“侠”,即有义气,敢担当。她第三次出现救巧姐并收留她却是可敬的;前面越是可笑,后面就越是可敬。有谁能想到供人取笑的人竟然是救命恩人呢。当贾府溃败时,巧姐被卖,刘姥姥救下巧姐。
五、写作(60分)
23.依照2021年新课程Ⅰ卷评分标准执行。
【材料分析】
这是一道情境任务型作文题。
材料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情境:在“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主题班会上,老师提出的问题让你陷入沉思,而那段时间你正好在读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你对其中一段话印象深刻,你从朱光潜先生的谆谆教诲中找到了答案,举手要求发言。
材料在叙述情境时暗含着写作要求,文体为发言稿,发言的内容是结合朱光潜先生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其中一段话,围绕班会主题,回答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
如何理解朱光潜先生的那段话,是这道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
“见道者”指的是明白事理的人,在见道者的远大眼光中,“我”可以缩到无限小,也可以放到无限大。作为个体的“我”可以缩小,可以放大,“无限”表明程度,就是在一定环境中面对何人何物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在古往今来的圣贤豪杰面前、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在无限的时空面前,“我”可以缩到无限小;“反身而诚,万物皆备于我矣”,自觉承担顶天立地、继往开来的重大责任,与天地合德,“我”可以放到无限大。
“在把‘我’放到无限大时,他们见出人性的尊严”,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渴求有尊严地活着,从放大的“我”身上可以看到“我”的尊严和众生的尊严;“在把‘我’缩到无限小时,他们见出人性在自己身上所实现的仍非常有限”,站在全人类的、自然的、历史的角度,个体所为的确有限,他们从缩小的“我”身上看到了众生的渺小与有限。
“意识到人性的尊严而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而自谦,自尊与自谦合一,于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这里阐述了几对关系,“意识到人性的尊严”与“自尊”、“意识到自我的渺小”与“自谦”的因果关系,“自尊”与“自谦”的合一关系,明白这些关系,就可以“法天行健,自强不息”。
这里特别强调两个核心关键词:“自尊”和“自谦”。
自尊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自尊有强弱之分,过强则成虚荣心,过弱则变成自卑。在材料中得到的途径是把‘我’放到无限大,见出人性的尊严,意识到人性的尊严。
自谦是自抱谦逊态度,自己表示谦虚,它的对立面就是“自负自大”,在材料中得到的途径是把‘我’缩到无限小,见出人性在自己身上所实现的仍非常有限,意识到自我的渺小。
“自尊”“自谦”合一的结果是“法天行健,自强不息”,在立意构思时必须牢牢抓住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符合题意。
回到情境中来:班会主题是“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青年”,这一主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需要你(考生)作出具体的定性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回答“许多青年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与遇到一点困难就习惯性躺平”这对矛盾表现的原因,一是探寻摆脱纠结奋力前行的路径和方法。如何利用朱光潜先生的那段话来发言呢?大致的回答是:“许多青年有了一点成绩便自高自大,遇到一点困难又习惯性躺平”是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姿势,缺乏对待成绩和困难的正确态度,有成绩时应自谦,遇到困难时应自尊,自尊与自谦合一,法天行健,自强不息,这样才能摆脱纠结,奋力前行,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参考立意】
1.自尊与自谦合一,做自强青年
2.摆正姿势,奋力前行
3.做高瞻远瞩的见道者
4.小大之间,看清自己
5.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相关链接】
朱光潜先生在《世间最难的事,莫过于对付自己》一文中提到“自己不易对付,因为对付自己的道理有一个模棱性,从一方面看,一个人不可无自尊心,不可无我,不可无人格。从另一方面看,他不可有妄自尊大心,不可执我,不可任私心成见支配。总之,他自视不宜太小,却又不宜太大,难处就在调剂安排,恰到好处。自己不易对付,因为不容易认识,正如有力不能自举,有目不能自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于自己是天生成的当局者而不是旁观者,我们自囿于“我”的小圈子,不能跳开“我”来看世界,来看“我”,没有透视所必需的距离,不能取正确观照所必需的冷静的客观态度,也就生成地要执迷,认不清自己,只任私心、成见、虚荣、幻觉种种势力支配,把自己的真实面目弄得完全颠倒错乱。……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是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
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谦虚与自尊心并不相反,而是息息相通。真正有自尊心者才能谦虚,也才能发奋为雄。“尧,人也,舜,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在做这种打算时,我们一方面自觉不如尧舜,那就是谦虚,一方面自觉应该如尧舜,那就是自尊。
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
也就是说,我们广大青年应树立远大志向,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在奋斗的同时,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迎难而上,追求卓越。
【素材链接】
1.名人名言
(1)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2)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3)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苏霍姆林斯基
(4)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伊•谢•科恩
(5)自满者,人损之;自谦者,人益之。——【唐】魏征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孔子
(7)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傅雷
(8)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毕淑敏
2.精彩段落
(1)自尊者,心中自有浩荡乾坤。
【论点】文天祥被俘后,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最后,他抱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慷慨赴死,用一腔热血浇筑自己的尊严。狼牙山五壮士,在面对敌人炮火的危急时刻没有放弃抵抗,他们誓死不做敌国俘虏。
【事实论据】那鲜血映衬出他们的尊严,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每一个自尊的人,心中都有朗朗乾坤,他们誓死捍卫自己的尊严。心思清明者,自有天下,懂得守护尊严且为国奉献的人,也必然会被人民所铭记。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