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寺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2006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2006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雨寺又叫“石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寺”。万历三十四年(1601),改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并赐匾额“天花法雨”,于是改为“法雨禅寺”,后经历年扩建,法雨寺逐渐成为普陀第二大寺。
法雨寺占地9000平方米,共有殿堂294间,分列在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宽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2米,雕刻精细,后被毁。
方丈院中间七间为印光法师纪念堂。印光法师俗名赵绍严,陕西人,光绪十九年(1893),印光到普陀山,在法雨寺研究佛经,长达十余年,著述甚丰,在他的影响下,数百人皈依佛教,1941年圆寂。他是公认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