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游导游词君山,古称洞庭山、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岳阳楼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阳市西门的城墙上。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腾王阁齐名,并称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三大名楼”。至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建楼阁,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楼的两侧有仙梅亭和三醉亭,与主楼相互衬托,相得益彰。同治六年重新修茸时,取《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故事之意,命名为“三醉亭”。
岳阳楼坐落于湖南省洞庭湖畔、岳阳市西门的城墙上。
岳阳楼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腾王阁齐名,并称为中国长江流域的“三大名楼”。登楼俯瞰洞庭湖,水面烟波浩淼,苍苍茫茫,水天一色,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岳阳楼传说是三国时吴国著名将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至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建楼阁,正式定名为“岳阳楼”。同时代的诗人杜甫有诗《登岳阳楼》曰:“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宋庆历五年(1045年),腾子京守巴陵郡时重修岳阳楼,并请范仲淹作千古名作《岳阳楼记》。范氏在文中不仅将四周的景物、早晚晴雨等各种感触描写得淋漓尽致,且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更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使之脍炙人口,传扬中外,岳阳楼亦因此声名远播。
现存的岳阳楼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葺的,占地240平方米,深宽各三间,三层三檐,通高19.72米,木结构。楼顶似古将的头盔,黄琉璃瓦,飞檐高翘,屋脊装饰有各种动物,楼的每角立有一彩釉飞凤。二楼有明廊环绕,可凭栏远眺。棂窗格门雕饰精美,柱、枋、梁、架朱漆彩绘,富丽堂皇,气宇非凡。
楼的一层正厅悬挂着清朝人张照书的《岳阳楼记》木刻屏;二楼存历代名家的诗文、匾额、联语;三楼正面有一座神龛,里边放置吕洞宾的塑像,塑像全身饰有金粉,神态飘逸,宛似仙人。楼前有宋代铸造的三足狮环铁镬两座,各重千余斤。楼的两侧有仙梅亭和三醉亭,与主楼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仙梅亭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传说在施工中获得一块大青石,青石上刻有花纹,酷似枯梅,当时的人视之为仙迹,等到亭子建成以后,就将此石竖立在亭中,此亭也因此名为“仙梅亭”。亭高60米,六方形,双重檐攒尖顶,檐角高翘,玲珑素雅。三醉亭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原名“望仙阁”,后改为“斗姆阁”,用以专门祭祀北斗星神。同治六年(1867年)重新修茸时,取《吕洞宾三醉岳阳楼》故事之意,命名为“三醉亭”。岳阳楼前数十步,有一二层平台,滨湖处建有石栏,南北各立有一门,门额上分别书写着“南极潇湘”、“北通巫峡”,楼旁种植有许多树木、花草,近处还有宋代的铁梢、铁枷,以及多处各代的石刻。附近更有鲁肃墓、小乔墓及岳阳文庙、慈氏塔等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