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结束后,同学们很想知道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三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是什么,下面是福建省三明市2023届高三三模质量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方便同学们进行参考估分,和皮学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明市2023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对于“翻译”的认识可以上溯到周代,《礼记·王制》记载:“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借鉴上述传播学使用的直观事例解析翻译:甲与乙说话,双方使用的语言不同,请来了懂双方语言的丙,丙把甲说的话用乙的语言说给乙听(或者相反),丙的行为就是翻译,丙就是译者。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使用不同语言的甲乙要完成讯息交流,就必须通过丙进行翻译(符号转换),这就是最简单的翻译传播形式。
在异语传播中,译者丙的参与不仅增加了传播要素,而且使传播过程和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传播的特殊性。因此,传播的一般属性和“语言转换”的特殊性相结合,构成了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
异语场景中传递的信息要经过语言转换,这是翻译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翻译传播的一个环节。翻译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是异语场景信息传递的全过程,研究翻译传播的主体、客体、译者、媒介、受体、效果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需要在翻译学之外借助传播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翻译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除了传播学、翻译学之外,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跨文化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心理学、媒介学等。
翻译传播在今天蓬勃发展,一方面翻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跨语言交流日渐普遍,另一方面翻译传播媒介的活动也日趋活跃。仅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为例,前者2013-2019年间资助了2183种图书翻译出版,后者2010-2019年间资助了1026种图书翻译出版。在翻译图书品种增长迅猛的同时,如何提升翻译传播效果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面对着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传播障碍。新冠疫情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不同国家的人们物理空间的隔离,也加深了人们跨文化交流的心理隔阂。因此,研究突破传播障碍、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的策略,就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使命。
(摘编自尹飞舟、余承法《翻译传播学论纲》)
材料二:
清末西方经济著作的译介主体大多是通晓多国语言的传教士。战争的爆发致使国门被迫打开,众多传教士纷纷来华,试图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等传播至中国,实现一定程度的文化侵略,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由于传教士译者的异域身份,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有限,在译介西方经济学文献时,大多是基于母本的编译或改写,往往会运用诸如删减、省译等翻译方式调整修改原文本内容。比如鲍留云的《致富新书》即是基于底本《政治经济学大纲》的改写,译著与底本在结构与内容上都有着很大区别。此外,传教士口述、中国学者笔述的合作翻译方式也是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译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在合作翻译过程中,中国笔者往往会在传教士口述的基础上添加大量的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因此当时的一些译本上存在着很多的解释说明内容。
清末民初时期的译者已不再以传教士为主,多是清末民初的文人学士、思想大家,他们有志于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振兴中华。这个时期的译者往往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博览群书、潜心钻研,为探寻国家富强之策而努力奋斗。因而,该时期的西方经济学译著较于清末翻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比如,英文中的economy、economics的译名在这一阶段的变化,经历了“富国策”-“理财学”-“计学”-“经济学”的演进过程,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才成为统一的术语被学界和社会接受并通用。在该时期,我国的经济学概念与术语逐渐脱离了以往的旧经济体系,开始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概念体系,从而推动了中国过渡到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化进程。该时期的西方经济著作在译介过程中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编译或改写痕迹。这主要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当时的人们纷纷致力于救亡图存,这一急迫的社会需求催生了特定的翻译需求——译著要为国民服务。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内忧外患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有识之士为求存图强、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地、接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教育。一批经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归国留学生引进了西方很多经济学经典著作,加之民国时期出版业的繁荣,经济学译著成倍增长,学界译界人才华出,翻译理论百家争鸣。该时期丰富的翻译实践推动了翻译家们对科学翻译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内容涉及翻译标准、翻译方法、译者素养、译名统一等。这一时期的经济学术语,多用我国传统的典籍术语来翻译外来的经济学说,在文体上也偏实务,容易被大众理解并接受。
(摘编自曾祥宏、魏佳焕《经济学著作在中国近现代详介的脉络考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译者的参与使翻译传播具有“语言转换”这一不同于一般传播的特殊性,这是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
B、翻译传播学和翻译学的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如对异语场景中传递信息的语言转换问题的研究。
C.清末传教士和清末民初文人学士、思想大家的译文往往都有编译或改写的痕迹,但二者所处背景不同。
D.总体而言,中国近现代经济学著作译者的语言能力和经济学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译文质量进一步提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建翻译传播学,为目前翻译传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就能实现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
B.今天,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跨语言交流的日渐普遍,促进了翻译传播的蓬勃发展以及翻译传播效果的快速提升。
C.翻译传播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翻译传播发展的需要,这门学科的构建既有外在的时代需求,也有内在的学科发展需要。
D.传教士口述、中国笔者笔述的合作翻译方式解决了传教士译者因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有限导致译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一末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日报》(英文版)用海外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B.把运用中国智慧解决当代世界问题的思路融入孔孟故事的对外翻译中。
C.迪斯尼真人电影《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基于中国民间传说的改编。
D.《庆余年》的台词翻译既保留中国文化的韵味,又能让海外粉丝看懂。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4分)
5、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译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木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亲人(节选)
王愿坚
离下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头,桌角上的电话铃突然急骤地响起来。曾司令员放下手里的红铅笔,伸手抓起听筒。
电话是从将军的宿舍里打来的。公务员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说:“首长,你的父亲来了!”父亲?将军不由得心里一震:“噢,他果然来了!”
象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将军那平静而专注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脑子里老是在翻腾着一句话:“他来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使将军困扰了差不多快半年了。今年五月间,他突然接到了一封报社转来的一位江西农民写的信。他疑惑地把信拆开来,在信的开头,紧接着他的名字后面是四个粗黑的大字:“吾儿见字....”当时,司令员曾哈哈大笑着向政委说:“看,来认我做儿子了!…..”
但是,当他继续读着信的内容的时候,他那开朗的笑容却被紧蹙的双眉代替了。信上写着:.....五年以前,白杨樟的广善回家了,他说你早就不在了,在过大草地的时候牺牲了。我难过,哭了一场又一场。可我又不信你会死。……前天听人说你在报上发表讲话了。天下重名重姓的人不少,可不能那么巧……我给你写这封信,要是你是我的儿子,就给我来信,你要不是我的儿子.....”
显然,这位老人是错认人了。他按照老人来信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寄到县的民政科去查问。他那个和将军同名的儿子是一九三一年参加红军的,据调查,确实在过草地时牺性了。
接到信的当天晚上,将军伏在桌上给老人写信了。他写了扯,扯了写。直到夜里一点多钟,当他在信的开头写下了“父亲大人”四个字,他才觉得自己的感情才能顺畅地表达出来。他写好了信,亲自跑到邮局去装上二十元钱的汇票,把信发出去了。
当将军发信回来,公务员赵振国就忍不住悄悄地把这消息告诉了汽车司机老韩:“人家认儿认女,可咱首长,高高兴兴地认了个老爷子!”
其实,将军早就失去了父亲。早在二十多年以前,国民党军队向苏区进行四次“围剿”的时候,老人家就被害死在村南那道长满榕树的山坳里了。那么,老人的儿子呢?将军的思绪不由得转到过去那些在他身边倒下的战友上。他呆呆地望着窗前那棵老槐树沉思起来。也许老人的儿子是当年的四班长曾庆良?他是在掩护部队渡湘江时牺牲的。或者是四连指导员曾育才?他是过大雪山抢救一个挑夫时掉下山沟去了……这些同志并不和他同名,可是不知怎的,他却总想把他们和这位老人联在一起......
将军眼前慢慢地幻化成了一片茫茫的绿野。那是大草地,到处是腐烂的水草、污泥,一汪汪的水潭,水面上浮泛着一串串黄绿色的水泡。他掉队了,正忍受着难耐的饥饿在蹒跚地走着,突然,脚下一软,一条腿陷下去了,他拼命一挣扎,另一条腿又陷了下去。整个身子在向下沉,水,淹过了大腿,淹上了肚子…...就在这时,一支枪托平伸在他的脸前。接着一个人用沙哑的嗓子喊,“快,快躺下,往外滚!”他连忙躺倒下来,就在这一瞬间他认出那人是六班的战士曾令标。借着这拖曳的力量,他滚出了烂泥。等他在一块硬实的泥堆上站起身,就看见曾令标因为全身用力,早已深深地陷进泥里,他惊叫一声:“老曾……”慌忙摘下肩上的枪,已经来不及了。曾令标一声“再见”还没说完就沉进了泥水里,水面上只留下一只手高擎着步枪,枪筒上挂着半截米袋子。旁边一串水泡和一顶缀着红星的军帽在浮动着…...
“我这条命是战友给的呵!”从那个难忘的日子起到现在,无论是战斗、工作还是学习,将军总是严格地警醒着自己:“多干些!再多干些!”现在他却突然发现,这些还不就是一切,只要有可毛,他似乎还应该担负起另一项义务。
“要使这位失去唯一儿子的老人得到安慰,唯一的办法是还给他一个儿子!那怕是暂时的也于!”就怀着这种复杂的感情,将军写下了那封回信。
这以后,将军就成了赡养和安慰这位老人的亲人。每月,当他发下薪金的时候,不管工作有多忙,将军总要挤出一个夜晚用在写“家信”上。慢慢地,将军惊奇地发现,随着一封封信的往来,也和老人的心在一天天靠近,这陌生的老人简直已经成了他的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员了。每当天气凉了,他就会告诉爱人高玫:“给老人织件毛衣吧?还得弄双毛袜子去!”每当家里谁伤风感冒了,他也会忙着写封信向老人问候……而老人的来信中流露出的每一点愉快的表示,将军也感到极大的快乐。
尽管这样,但将军却仍然暗暗不安,生怕书信中哪一个字会露了马脚,被老人发觉。特别是二月“父亲”来信说要来北京看望“儿子”的时候,他更加不安起来。他曾经连着写了两封信,要求老人不要来……并且肯定地告诉“父亲”:只要他工作一空,他会带着小孙孙去看他的。可是,毕老将军对这位老人思念儿子的心情体察得还不够周到,现在,老人竟不顾“儿子”的种种劝阻,还是来了。
“现在,可怎么办呢?”将军苦苦地思索着。直到下班铃响了,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没有找出答案。
汽车迎着晚霞,在秋风里平稳地驶着。将军怔怔地望着车窗外缓缓逝去的梧桐树,忽然欠起身:“开得太快了!”他觉得这些树向后退得太快,简直象一株株倒下来似的。
司机老韩笑着扭头望了司令员一眼:“不快呀!”说着,用指甲轻轻地敲了敲速度表。表针正在“20”和“40”之间微微颤动着。“慢点,再慢一点!”他实在希望慢一点到达宿舍,好让自己有时间再把这件事想一想。
车子渐渐驶近宿舍,将军怀着激动而又多少有些惴惴不安的心情,跨上楼、轻轻地推开了房门……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给老人写信时,写了扯,扯了写,直写到夜里一点多钟,可见思想斗争之激烈。
B.小说写牺牲的曾庆良、曾育才等人,暗示为了革命的胜利,许多“父亲”痛失了亲子。
C.曾将军反复劝阻老人不要来北京,是担心老人来了之后会识破他冒充其儿子的身份。
D.回家时车速在“20”和“40”之间,将军还要老韩再开慢点,是因为他不敢面对老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回忙将军的父亲在国民党围剿苏区时被害死,以及自己过草地时陷入沼泽被救的情形,都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B、小说叙写赵振国把将军回信认父亲的消息告诉汽车司机老韩一事,从侧面烘托将军对牺牲多年的父亲的思念之情。
C.“书信”是将军和“父亲”情感的纽带,把素不相识的两个家庭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超越血缘的阶级友爱的赞美。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将军重情重义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8.有人评论:王愿坚在历史故事中,在现实生活里,特别善于捕捉那些闪光的、高含量的细微处,一旦得到就精心放置在他的作品中,就能充分表现人物所闪耀出的精神光芒。请结合文本简析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右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上见士奇,顾义等曰:“新华盖学士来奏事,必有理,试共听之。”士奇因言:“今闻惜薪司传旨,赋枣八十万斤,得无过多?虽系岁例,然诏书所减除者,皆岁例也。”上喜,即命减其半。复语义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以灵壁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佐灵壁县事。诚居官廉能,抚字九年,考满,父老诣阙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周讷为交趾升华府知府。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定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丕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命翰林院严考岁贡生。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或人材难得,即数百人中得一人亦可。盖取之严,则不学者不敢萌侥幸之望。”罢海子、西湖巡视官。上谓蹇义曰:“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虽府库之储不吝,况山泽之利哉!”命户部,被灾田土,分遗人驰谕各郡县,停免催征粮税。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阳、清河、睢宁民饥,命发本县仓粟赈之。五月,谕吏部慎选御史,以清风纪,咨访可任都御史以闻。上曰:“都御史,十三道之表,都御史廉,御史虽不才,亦知畏惮。今不才者无复畏惮矣。”每边将陛辞辄戒曰:“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B.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C.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人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D.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人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满,朝廷对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政绩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
B.翰林院,唐代初置,各朝职能略有不同,明朝有协助礼部考核贡生的职能。
C.都御史,明朝都察院长官,主要职责为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卿史
D.陛辞,既指官员离开朝廷辞别皇帝,也指官员面见皇帝辞官,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士奇听闻惜薪司传旨向地方征收八十万斤枣树,认为征收数量过多,立即请求依岁例减除,仁宗欣然纳谏,下令减收一半。
B.仁宗注重官员的品行。田诚清廉能干,尽心安抚体恤百姓,因而获得提拔重用;奉承献媚的周讷则被贬到偏远地方任职。
C.仁宗仁爱恤民,推行一系列利民措施:罢免海子、西湖的巡视官,中止征收受灾地方的各种赋税,开放本地官仓赈济灾民。
D.仁宗重视官吏风纪,在他看来,都御史的人选至关重要,因为他是御史的表率,都御史廉洁,御史即使无才也会畏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复语义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4分)
(2)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4分)
14.明仁宗告诫杨士奇要严格加强对“岁贡生”考核选拔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他认为从贡生中选拔成为守令的依据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綦毋潜①落第还乡(节选)
王维
既至金门远②,孰云吾道非③。江准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綦毋潜,荆南人,王维好友。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③《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孔子曰:‘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门远”与“吾谋适不用”首尾呼应,含蓄地点出友人科举“落第”。
B.三四句从时空角度落笔,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也隐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
C.树影遮行客,余辉映孤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暗寓友人的落寞之情。
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都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16.全诗对应试落第的綦毋潜是怎样反复进行慰勉、规劝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的《三峡》,以“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了三峡空旷清幽、悲
寂凄凉的氛围。
(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一种描写手法,在诗歌中也不乏精彩运用,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題《只此青绿》是抽象富裕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变幻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者发髻高耸,眼波流转,______,形态曼妙,神情缥缈。舞者服饰是长裙拖绿,那“青绿”,如青翠山峦,如雨后蓝天,如幽静深潭,准确地表现了《只此青绿》的“青绿”主题和意韵。舞蹈中的多种动作如“落云”“险峰”“静待”“望月”“卧石”“垂思”“青绿腰”……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舞蹈主题。舞步有时刚健_______,激越如军阵踏地;有时又柔婉婀娜,如杨柳拂风,体现了________、虚实相间、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以古琴音作为主导乐音,既清古又超逸,既高华又_______,既净洁又清丽;意蕴极为高远深邃,听之令人如醉如痴,心驰神往。有人评价,《只此青绿》是东方美学之典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顾影弄姿苍劲缓急相济悠远
B.顾盼生姿遒劲刚柔相济幽远
C.顾盼生姿苍劲刚柔相济悠远
D.顾影弄姿遒劲缓急相济幽远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蹈《只此青绿》是以抽象写实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变幻成的舞蹈艺术形式。
B.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蹈《只此青绿》是抽象写意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转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
C.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蹈《只此青绿》是抽象写实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变幻成的舞蹈艺术形式。
D.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蹈《只此青绿》是以抽象写意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转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
20.使用下面的四个词语,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表达《只此青绿》的中国古典舞蹈之美。要求语意连贯,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色彩舞姿音乐意境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利用细菌织布的方法。_____①____,不需用纱线和梭子,所用的原料竟是营养物质-葡萄糖和其他养料。科学家将这些织布原料移入菌种;在适宜的温度下,____②_____,每小时可以繁殖1亿个。这样,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天可织出3~4厘米长的布来。当老的细菌“寿终正寝”后,便有新的细菌“前仆后继”接替这一织布工作,完成老细菌未竞的事业。___③____,布就会源源不断地织出来。
细菌织的布有很多优点,布的纤维长,结实牢固,比普通的布密得多。因为这种无棉纱的布是细菌织成的,所以最适宜作为医疗上的绷带。它能够使伤口形成一种与人的皮肤细胞组织相似的柔软的“皮肤”来,从而促使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很受医生的青睐。当然,“细菌工”所消耗的葡萄糖价格昂贵,要实现大规模的细菌织布还有一定因难。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22.用表示转折和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2段大意。不超过7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多年前,华为数千海思儿女在所有先进的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中,走上了科技之上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材料二: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始料未及的冲击,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
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很重要,然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对意外挑战。因此,涵养“未准备”的心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请写一篇文章,反映你对“有准备”与“未准备”的认识与感悟,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明市2022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A(根据材料一第2段“传播的一般属性和“语言转换'的特殊性相结合,构成了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可知,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包含传播的一般属性和翻译传播的特殊性,故A项错误。)
2.(3分)C(A项,构建翻译传播学是实现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选项将其说成是充分条件。B项,根据材料一第5段,“翻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跨语言交流日渐普遍”,是“翻译传播在今天蓬勃发展”的表现之一:翻译传播效果的提升是今天还需要解决的问题。D项,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国笔者往往会在传教士口述的基础上添加大量的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合作翻译方式增加了很多注解内容,并不能说明提高了译文的质量。)
17.75
3.(3分)C(材料一末段的主要观点是“研究突破传播障碍、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的策略,就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使命”,C项的迪斯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的改编不属于中国文化突破传播障碍“走出去”的范围。)(
4.(4分)
①首先引用传播学事例解释“翻译传播”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
②接着说明翻译传播的研究内容以及其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
③最后,联系时代特征,强调提升翻译传播效果的重要性。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5.(6分)
①长于双语表达及转化,具有跨文化对话等方面的能力;
②能超越视翻译为技、为艺的层面,具有责任担当和国家意识;
③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训练,具有专业素养。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D项错在“将军不敢面对老人”。根据文中内容,是将军得知老人到来时还没有想好应对的办法,内心激动而不安。)
7.(3分)C(A项错在“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这些内容是作者艺术性的加工,而不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B项错在“将军对牺牲多年的父亲的思念之情”,应是侧面烘托出将军对失去儿子的烈属的关爱;D项错在肖像描写,作品没有使用此手法塑造将军。)
8.(4分)
①小说叙写将军初次给老人回信就寄上二十元钱的汇票,体现了将军对烈士遗属的关爱。
②小说写曾庆良掩护部队渡湘江而牺牲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为集体利益而自我牺牲精神。
③小说通过曾育才救挑夫和曾令标救将军的行为,体现了战争年代红军战士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④小说以将军叮啊爱人给老人织毛衣、弄袜子以及写信问候“父亲”的细节,表现将军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运用了倒叙手法。通过倒叙写将军收信、写信的情节,把人物置身于富有戏剧性的冲突之中,吸引读者,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
②运用了插叙手法。通过插叙父亲被害、战友牺牲之事,交代了将军情感转变的原因,丰富了作品内容,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救人的精神,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③运用了张弛结合的叙事节奏。在叙述的节奏上,有“渡湘江”“过草地”时战士自我牺牲、舍己救人的概括叙述,也有对将军过草地被救过程的详细描写,快慢交织的叙事速度使得小说引人入胜。
④采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叙事安排。补足了故事的相应背景,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突出了主题。
⑤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深入展示了将军的内心活动,表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⑥采用戛然而止的结尾方式。末尾以将军带着复杂的心情“跨上楼,轻轻地推开了房门”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使文章富有张力,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⑦小说以“信”为叙事线索。小说通过“信”这一线索贯穿了“寻亲”“认亲”的情节脉络,也承载了将军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的缘由和小说的主题。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原文标点: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微,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11.(3分)D(根据后文告诚的内容,文中应指前者。)
12.(3分)C(“罢免了海子、西湖的巡视官”错误,文中的“罢”是“废除;取消”之意,即撤除了这两个地方的“巡视官”(官署);“各种赋税”扩大了范围,文中仅指“粮税”。)
13.(8分)
(1)(仁宗)又告诉塞义等人说:“你们三人都是我倚重的大臣,应该直言无忌(畅所欲言),匡(纠)正我的不足之处(过错)。
(2)百姓的人力(已经)疲敝了,你(们)不要贪求事功。如果(倘若)他们来侵扰边塞,(只要)把他们赶走就罢了。
(评分说明:“所倚”译为“倚重的大臣”或“依靠/信任的大臣”1分,“不逮”译为“不足之处、过错”1分,大意2分;“罢”通“疲”译为“疲敝1分,“毋贪功”前补上主语“你或你们”1分,大意2分)
14.(3分)
原因:因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关系到百姓能否幸福。(学校教育质量关系到百姓的福祉)
目的:让那些不学无术者不敢萌生侥幸之思。
依据:要真正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从而造福百姓)。
(原因、目的、依据各1分。)
参考译文: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任命左春坊大学士扬士奇为礼部右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入朝致谢完新的任命,听说惜薪司上奏获准按岁例向北京、山东两地征收八十万斤枣树,用来制作宫中的香炭,就又入朝上奏。当时赛义、夏原吉奏事还未退朝,皇上见到杨士奇,环顾赛义等人说“新华盖学士来奏事,必有道理,让我们一起听他说。”士奇于是说:“今天听说惜薪司传旨,征收八十万斤枣树,是不是太多了?虽然是按岁例要求征收,然而诏书规定减除的,也都是岁例啊。”皇上很高兴,立即下令减去一半。又告诉赛义等人说:“你们三人都是我倚重的大臣,应该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直言无忌),匡(纠)正我的不足之处(过错)。任命灵壁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旧协助处理灵壁县事务.田诚居官清廉能干,九年来尽心安抚体恤百姓,考核期满,父老乡亲到京城请求让他留任,于是有了这个任命。”任命太常寺卿周讷为交趾升华府知府。周讷在永乐年间担任祠祭司郎中,请求太宗举行封禅大典,没有被批准。后来因为方宾的推荐进入太常寺。皇上说:“奉承献媚的人,应该把他安排到偏远的边境,不能让他玷污了朝廷。”于是有了这个任命。命令翰林院严格加强每年的贡生的选拔考核。皇上告诉杨士奇说:“老百姓之所以不能蒙福是因为太守县令行为不端,太守县令行为不端是因为学校失于教诲;从今以后要严格加强对贡生的考核。考核他们对四书五经之义的理解,不在于其文章言辞是否优劣,而要看其是否真正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或许人才很难得,即使几百人中能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也可以了。严格进行考核,那些不学无术(不认真学习)的人就不敢萌生侥幸被选拔为官的念头。”撤除了海子、西湖两个地方的巡视官。皇上对寒义说:“依我的想法,如果推行的政策能使百姓获利,即使是府库里储藏的财富我也不会吝惜,更何况是矿业和渔业的利润呢!”命令户部核查统计受灾的田地,分别派人迅速通告各郡县,中止免除征收粮税。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阳、清河、睢宁百姓遭遇饥荒,下令打开本县粮仓贩济百姓。五月,下令吏部谨慎选拔御史,以便肃清风纪,咨询了解可以胜任都御史职位的人,皇上说:“都御史,是全国十三道的表率(榜样),都御史廉洁,御史即使没有才能,也知道畏惧害怕。如今那些没有才能的御史都不再畏惧害怕了。”每当边将上殿辞行时总是告诚他们说:“百姓的人力(已经)疲敞了,你,(们)不要贪求事功。如果(倘若)他们来侵扰边塞,(只要)把他们赶走就罢了。”在位仅仅十个月,但是却开创了百业俱兴的局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虚实结合错,此处是诗人设想友人返乡途中的风光,是虚写:“落寞之情”与全诗慰勉、鼓励友人的感情基调不符,此处的“落晖”突出的应是温暖绚丽之意)
16.(6分)
①首先,第二句反用孔子“吾道非”典故安慰友人,应试落第只是命运不济,而不是选择错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②其次,五、六句通过写作者为友人“置酒”饯行之举,表达对友人落第返乡的惜别安慰之情。③最后,结尾运用典故规劝对方,不被录用纯屈偶然之事,并不是朝中缺少赏识英才的人,希望其继续努力仕进。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答出怎样劝慰各给1分,其中①③点运用典故,第②点为朋友“置酒”送行的举动;答出劝慰的具体内容各给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B(顾盼生姿: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顾影弄姿:意思是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道劲:意思是形容雄健,有力量的。苍劲:苍老挺拔。多用来形容树木、绘画和书法等。刚柔相济: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缓急相济:意思是凡遇到困难,不管级急,都进行帮助。幽远:意思是深远,幽深。悠远:意思是空间距离的辽远。虽也指乐音、砍声带给人的那种长远缥缈的感觉。但“幽远”与后文“意组极为高远深邃”更有呼应之感。)
19.(3分)D(订正了原句的“成分残缺”、“逻辑不当”、“搭配不当”的语病)
20.(5分)
答案示例:《只此青绿》舞蹈以青绿的色彩、多变(生动)的舞姿和古雅(高雅)的音乐,展现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空灵缥缈)的舞蹈意境,把中国古典舞蹈之美推向到了极致(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之美)。
(评分说明:准确运用每个词语,每点1分,共4分;最后总结评价1分。根据主题和语境,“色彩”只能用“青绿”形容才给分;根据文中对舞蹈动作和舞步的描述,可用“多变”或“生动”形容“舞姿”;根据文中“以古琴音作为主导乐音”及后文对乐音的描述,可用“古雅”或“高雅”形容“音乐”;根据语段中关于舞者形象、服饰、舞姿、音乐等方面的描述,营造的整体舞蹈意境可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空灵缥缈”等相似词来形容;总体评价围绕“古典舞蹈之美”展开,可用“淋滴尽致”或“生动形象”来形容,根据语境也可说“把中国古典舞蹈之美推向到了极致”)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5分)
①这种方法与众不同(很特别)
②细菌迅速繁殖
③只要细菌存在或不断繁殖
(评分说明:第①空1分,第②③空各2分。第①空根据后文所用织布材料的特殊性,可推导出“这种方法与众不同或很特别”;第②空根据后文“每小时可以繁殖1亿”,可推导出“细菌迅速繁殖”,必须明确主语“细菌”才给分;第③空根据前文新老细菌的“前仆后继”和后文“布就会源源不断地织出来”可推导出“只要细菌存在或不断繁殖”,明确“只要···..·就”条件关系给1分,内容给1分)
22.(4分)
答案示例:用“细菌织布”方法织的布虽然有纤维长、结实牢固、细密、适合医学使用等优点,但是原材料价格昂贵,因此,目前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符合句式要求给2分,概括文段大意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写作(60分)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对于“翻译”的认识可以上溯到周代,《礼记·王制》记载:“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借鉴上述传播学使用的直观事例解析翻译:甲与乙说话,双方使用的语言不同,请来了懂双方语言的丙,丙把甲说的话用乙的语言说给乙听(或者相反),丙的行为就是翻译,丙就是译者。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使用不同语言的甲乙要完成讯息交流,就必须通过丙进行翻译(符号转换),这就是最简单的翻译传播形式。
在异语传播中,译者丙的参与不仅增加了传播要素,而且使传播过程和传播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传播的特殊性。因此,传播的一般属性和“语言转换”的特殊性相结合,构成了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
异语场景中传递的信息要经过语言转换,这是翻译学的研究对象,也是翻译传播的一个环节。翻译传播学的研究内容是异语场景信息传递的全过程,研究翻译传播的主体、客体、译者、媒介、受体、效果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需要在翻译学之外借助传播学及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翻译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除了传播学、翻译学之外,与之密切相关的还有跨文化传播学、语言学、符号学、社会心理学、媒介学等。
翻译传播在今天蓬勃发展,一方面翻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跨语言交流日渐普遍,另一方面翻译传播媒介的活动也日趋活跃。仅以我国对外翻译出版项目“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华学术外译”为例,前者2013-2019年间资助了2183种图书翻译出版,后者2010-2019年间资助了1026种图书翻译出版。在翻译图书品种增长迅猛的同时,如何提升翻译传播效果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长期以来,中国文化“走出去”面对着文化、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传播障碍。新冠疫情的出现,不仅增加了不同国家的人们物理空间的隔离,也加深了人们跨文化交流的心理隔阂。因此,研究突破传播障碍、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的策略,就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使命。
(摘编自尹飞舟、余承法《翻译传播学论纲》)
材料二:
清末西方经济著作的译介主体大多是通晓多国语言的传教士。战争的爆发致使国门被迫打开,众多传教士纷纷来华,试图将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等传播至中国,实现一定程度的文化侵略,影响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由于传教士译者的异域身份,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有限,在译介西方经济学文献时,大多是基于母本的编译或改写,往往会运用诸如删减、省译等翻译方式调整修改原文本内容。比如鲍留云的《致富新书》即是基于底本《政治经济学大纲》的改写,译著与底本在结构与内容上都有着很大区别。此外,传教士口述、中国学者笔述的合作翻译方式也是这一时期西方经济学译介中较为常见的方式。在合作翻译过程中,中国笔者往往会在传教士口述的基础上添加大量的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因此当时的一些译本上存在着很多的解释说明内容。
清末民初时期的译者已不再以传教士为主,多是清末民初的文人学士、思想大家,他们有志于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振兴中华。这个时期的译者往往有着很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博览群书、潜心钻研,为探寻国家富强之策而努力奋斗。因而,该时期的西方经济学译著较于清末翻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比如,英文中的economy、economics的译名在这一阶段的变化,经历了“富国策”-“理财学”-“计学”-“经济学”的演进过程,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才成为统一的术语被学界和社会接受并通用。在该时期,我国的经济学概念与术语逐渐脱离了以往的旧经济体系,开始拥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概念体系,从而推动了中国过渡到现代经济学的学科化进程。该时期的西方经济著作在译介过程中仍然有着较为明显的编译或改写痕迹。这主要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当时的人们纷纷致力于救亡图存,这一急迫的社会需求催生了特定的翻译需求——译著要为国民服务。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内忧外患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有识之士为求存图强、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地、接受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教育。一批经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归国留学生引进了西方很多经济学经典著作,加之民国时期出版业的繁荣,经济学译著成倍增长,学界译界人才华出,翻译理论百家争鸣。该时期丰富的翻译实践推动了翻译家们对科学翻译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内容涉及翻译标准、翻译方法、译者素养、译名统一等。这一时期的经济学术语,多用我国传统的典籍术语来翻译外来的经济学说,在文体上也偏实务,容易被大众理解并接受。
(摘编自曾祥宏、魏佳焕《经济学著作在中国近现代详介的脉络考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译者的参与使翻译传播具有“语言转换”这一不同于一般传播的特殊性,这是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
B、翻译传播学和翻译学的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如对异语场景中传递信息的语言转换问题的研究。
C.清末传教士和清末民初文人学士、思想大家的译文往往都有编译或改写的痕迹,但二者所处背景不同。
D.总体而言,中国近现代经济学著作译者的语言能力和经济学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译文质量进一步提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构建翻译传播学,为目前翻译传播存在的各种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就能实现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
B.今天,翻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跨语言交流的日渐普遍,促进了翻译传播的蓬勃发展以及翻译传播效果的快速提升。
C.翻译传播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翻译传播发展的需要,这门学科的构建既有外在的时代需求,也有内在的学科发展需要。
D.传教士口述、中国笔者笔述的合作翻译方式解决了传教士译者因对中华文化的熟悉程度有限导致译文质量不高的问题。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一末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人民日报》(英文版)用海外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B.把运用中国智慧解决当代世界问题的思路融入孔孟故事的对外翻译中。
C.迪斯尼真人电影《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是基于中国民间传说的改编。
D.《庆余年》的台词翻译既保留中国文化的韵味,又能让海外粉丝看懂。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展开论证的。(4分)
5、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简要概括译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木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亲人(节选)
王愿坚
离下班的时间还有半个多钟头,桌角上的电话铃突然急骤地响起来。曾司令员放下手里的红铅笔,伸手抓起听筒。
电话是从将军的宿舍里打来的。公务员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说:“首长,你的父亲来了!”父亲?将军不由得心里一震:“噢,他果然来了!”
象一块石子投进湖水里,将军那平静而专注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搅乱了,脑子里老是在翻腾着一句话:“他来了,怎么办?.....”
这个问题使将军困扰了差不多快半年了。今年五月间,他突然接到了一封报社转来的一位江西农民写的信。他疑惑地把信拆开来,在信的开头,紧接着他的名字后面是四个粗黑的大字:“吾儿见字....”当时,司令员曾哈哈大笑着向政委说:“看,来认我做儿子了!…..”
但是,当他继续读着信的内容的时候,他那开朗的笑容却被紧蹙的双眉代替了。信上写着:.....五年以前,白杨樟的广善回家了,他说你早就不在了,在过大草地的时候牺牲了。我难过,哭了一场又一场。可我又不信你会死。……前天听人说你在报上发表讲话了。天下重名重姓的人不少,可不能那么巧……我给你写这封信,要是你是我的儿子,就给我来信,你要不是我的儿子.....”
显然,这位老人是错认人了。他按照老人来信的地址,写了一封信寄到县的民政科去查问。他那个和将军同名的儿子是一九三一年参加红军的,据调查,确实在过草地时牺性了。
接到信的当天晚上,将军伏在桌上给老人写信了。他写了扯,扯了写。直到夜里一点多钟,当他在信的开头写下了“父亲大人”四个字,他才觉得自己的感情才能顺畅地表达出来。他写好了信,亲自跑到邮局去装上二十元钱的汇票,把信发出去了。
当将军发信回来,公务员赵振国就忍不住悄悄地把这消息告诉了汽车司机老韩:“人家认儿认女,可咱首长,高高兴兴地认了个老爷子!”
其实,将军早就失去了父亲。早在二十多年以前,国民党军队向苏区进行四次“围剿”的时候,老人家就被害死在村南那道长满榕树的山坳里了。那么,老人的儿子呢?将军的思绪不由得转到过去那些在他身边倒下的战友上。他呆呆地望着窗前那棵老槐树沉思起来。也许老人的儿子是当年的四班长曾庆良?他是在掩护部队渡湘江时牺牲的。或者是四连指导员曾育才?他是过大雪山抢救一个挑夫时掉下山沟去了……这些同志并不和他同名,可是不知怎的,他却总想把他们和这位老人联在一起......
将军眼前慢慢地幻化成了一片茫茫的绿野。那是大草地,到处是腐烂的水草、污泥,一汪汪的水潭,水面上浮泛着一串串黄绿色的水泡。他掉队了,正忍受着难耐的饥饿在蹒跚地走着,突然,脚下一软,一条腿陷下去了,他拼命一挣扎,另一条腿又陷了下去。整个身子在向下沉,水,淹过了大腿,淹上了肚子…...就在这时,一支枪托平伸在他的脸前。接着一个人用沙哑的嗓子喊,“快,快躺下,往外滚!”他连忙躺倒下来,就在这一瞬间他认出那人是六班的战士曾令标。借着这拖曳的力量,他滚出了烂泥。等他在一块硬实的泥堆上站起身,就看见曾令标因为全身用力,早已深深地陷进泥里,他惊叫一声:“老曾……”慌忙摘下肩上的枪,已经来不及了。曾令标一声“再见”还没说完就沉进了泥水里,水面上只留下一只手高擎着步枪,枪筒上挂着半截米袋子。旁边一串水泡和一顶缀着红星的军帽在浮动着…...
“我这条命是战友给的呵!”从那个难忘的日子起到现在,无论是战斗、工作还是学习,将军总是严格地警醒着自己:“多干些!再多干些!”现在他却突然发现,这些还不就是一切,只要有可毛,他似乎还应该担负起另一项义务。
“要使这位失去唯一儿子的老人得到安慰,唯一的办法是还给他一个儿子!那怕是暂时的也于!”就怀着这种复杂的感情,将军写下了那封回信。
这以后,将军就成了赡养和安慰这位老人的亲人。每月,当他发下薪金的时候,不管工作有多忙,将军总要挤出一个夜晚用在写“家信”上。慢慢地,将军惊奇地发现,随着一封封信的往来,也和老人的心在一天天靠近,这陌生的老人简直已经成了他的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员了。每当天气凉了,他就会告诉爱人高玫:“给老人织件毛衣吧?还得弄双毛袜子去!”每当家里谁伤风感冒了,他也会忙着写封信向老人问候……而老人的来信中流露出的每一点愉快的表示,将军也感到极大的快乐。
尽管这样,但将军却仍然暗暗不安,生怕书信中哪一个字会露了马脚,被老人发觉。特别是二月“父亲”来信说要来北京看望“儿子”的时候,他更加不安起来。他曾经连着写了两封信,要求老人不要来……并且肯定地告诉“父亲”:只要他工作一空,他会带着小孙孙去看他的。可是,毕老将军对这位老人思念儿子的心情体察得还不够周到,现在,老人竟不顾“儿子”的种种劝阻,还是来了。
“现在,可怎么办呢?”将军苦苦地思索着。直到下班铃响了,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没有找出答案。
汽车迎着晚霞,在秋风里平稳地驶着。将军怔怔地望着车窗外缓缓逝去的梧桐树,忽然欠起身:“开得太快了!”他觉得这些树向后退得太快,简直象一株株倒下来似的。
司机老韩笑着扭头望了司令员一眼:“不快呀!”说着,用指甲轻轻地敲了敲速度表。表针正在“20”和“40”之间微微颤动着。“慢点,再慢一点!”他实在希望慢一点到达宿舍,好让自己有时间再把这件事想一想。
车子渐渐驶近宿舍,将军怀着激动而又多少有些惴惴不安的心情,跨上楼、轻轻地推开了房门……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军给老人写信时,写了扯,扯了写,直写到夜里一点多钟,可见思想斗争之激烈。
B.小说写牺牲的曾庆良、曾育才等人,暗示为了革命的胜利,许多“父亲”痛失了亲子。
C.曾将军反复劝阻老人不要来北京,是担心老人来了之后会识破他冒充其儿子的身份。
D.回家时车速在“20”和“40”之间,将军还要老韩再开慢点,是因为他不敢面对老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回忙将军的父亲在国民党围剿苏区时被害死,以及自己过草地时陷入沼泽被救的情形,都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
B、小说叙写赵振国把将军回信认父亲的消息告诉汽车司机老韩一事,从侧面烘托将军对牺牲多年的父亲的思念之情。
C.“书信”是将军和“父亲”情感的纽带,把素不相识的两个家庭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超越血缘的阶级友爱的赞美。
D.小说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描写手法,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将军重情重义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8.有人评论:王愿坚在历史故事中,在现实生活里,特别善于捕捉那些闪光的、高含量的细微处,一旦得到就精心放置在他的作品中,就能充分表现人物所闪耀出的精神光芒。请结合文本简析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为礼部右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士奇入谢新命毕,闻惜薪司奏准岁例,赋北京、山东枣八十万斤,为宫禁香炭之用,将复入奏。时蹇义、夏原吉奏事未退,上见士奇,顾义等曰:“新华盖学士来奏事,必有理,试共听之。”士奇因言:“今闻惜薪司传旨,赋枣八十万斤,得无过多?虽系岁例,然诏书所减除者,皆岁例也。”上喜,即命减其半。复语义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以灵壁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佐灵壁县事。诚居官廉能,抚字九年,考满,父老诣阙留之,遂有是命。以太常寺卿周讷为交趾升华府知府。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定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丕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命翰林院严考岁贡生。上谕杨士奇曰:百姓不蒙福者,由守令匪人;守令匪人,由学校失教;自今宜严试之。五经四书义,不在文辞之工拙,但取其明理者。或人材难得,即数百人中得一人亦可。盖取之严,则不学者不敢萌侥幸之望。”罢海子、西湖巡视官。上谓蹇义曰:“朕之心,苟可推以利民,虽府库之储不吝,况山泽之利哉!”命户部,被灾田土,分遗人驰谕各郡县,停免催征粮税。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阳、清河、睢宁民饥,命发本县仓粟赈之。五月,谕吏部慎选御史,以清风纪,咨访可任都御史以闻。上曰:“都御史,十三道之表,都御史廉,御史虽不才,亦知畏惮。今不才者无复畏惮矣。”每边将陛辞辄戒曰:“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在位仅十月,而百政具举云。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B.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C.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人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D.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人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徼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考满,朝廷对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政绩考核,三年一考,三考为满。
B.翰林院,唐代初置,各朝职能略有不同,明朝有协助礼部考核贡生的职能。
C.都御史,明朝都察院长官,主要职责为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卿史
D.陛辞,既指官员离开朝廷辞别皇帝,也指官员面见皇帝辞官,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士奇听闻惜薪司传旨向地方征收八十万斤枣树,认为征收数量过多,立即请求依岁例减除,仁宗欣然纳谏,下令减收一半。
B.仁宗注重官员的品行。田诚清廉能干,尽心安抚体恤百姓,因而获得提拔重用;奉承献媚的周讷则被贬到偏远地方任职。
C.仁宗仁爱恤民,推行一系列利民措施:罢免海子、西湖的巡视官,中止征收受灾地方的各种赋税,开放本地官仓赈济灾民。
D.仁宗重视官吏风纪,在他看来,都御史的人选至关重要,因为他是御史的表率,都御史廉洁,御史即使无才也会畏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复语义等曰:“卿三人朕所倚,宜尽言,匡朕不逮。”(4分)
(2)民力罢矣,毋贪功。脱扰塞下,驱之而已。(4分)
14.明仁宗告诫杨士奇要严格加强对“岁贡生”考核选拔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他认为从贡生中选拔成为守令的依据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綦毋潜①落第还乡(节选)
王维
既至金门远②,孰云吾道非③。江准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綦毋潜,荆南人,王维好友。②金门:金马门,汉代宫门名。汉代贤士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③《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陈蔡发兵围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孔子曰:‘吾道非乎,吾何为至此乎?’”孔子叹自己政策的不能实行,半途受到阻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门远”与“吾谋适不用”首尾呼应,含蓄地点出友人科举“落第”。
B.三四句从时空角度落笔,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也隐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
C.树影遮行客,余辉映孤城,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暗寓友人的落寞之情。
D.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样,都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16.全诗对应试落第的綦毋潜是怎样反复进行慰勉、规劝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表现诗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郦道元的《三峡》,以“_______,_______”两句突出了三峡空旷清幽、悲
寂凄凉的氛围。
(3)“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一种描写手法,在诗歌中也不乏精彩运用,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題《只此青绿》是抽象富裕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变幻成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者发髻高耸,眼波流转,______,形态曼妙,神情缥缈。舞者服饰是长裙拖绿,那“青绿”,如青翠山峦,如雨后蓝天,如幽静深潭,准确地表现了《只此青绿》的“青绿”主题和意韵。舞蹈中的多种动作如“落云”“险峰”“静待”“望月”“卧石”“垂思”“青绿腰”……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舞蹈主题。舞步有时刚健_______,激越如军阵踏地;有时又柔婉婀娜,如杨柳拂风,体现了________、虚实相间、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以古琴音作为主导乐音,既清古又超逸,既高华又_______,既净洁又清丽;意蕴极为高远深邃,听之令人如醉如痴,心驰神往。有人评价,《只此青绿》是东方美学之典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顾影弄姿苍劲缓急相济悠远
B.顾盼生姿遒劲刚柔相济幽远
C.顾盼生姿苍劲刚柔相济悠远
D.顾影弄姿遒劲缓急相济幽远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蹈《只此青绿》是以抽象写实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变幻成的舞蹈艺术形式。
B.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蹈《只此青绿》是抽象写意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转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
C.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蹈《只此青绿》是抽象写实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变幻成的舞蹈艺术形式。
D.2022年春晚上演的舞蹈《只此青绿》是以抽象写意的手法将绘画《千里江山图》转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
20.使用下面的四个词语,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表达《只此青绿》的中国古典舞蹈之美。要求语意连贯,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色彩舞姿音乐意境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科技工作者发明了利用细菌织布的方法。_____①____,不需用纱线和梭子,所用的原料竟是营养物质-葡萄糖和其他养料。科学家将这些织布原料移入菌种;在适宜的温度下,____②_____,每小时可以繁殖1亿个。这样,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天可织出3~4厘米长的布来。当老的细菌“寿终正寝”后,便有新的细菌“前仆后继”接替这一织布工作,完成老细菌未竞的事业。___③____,布就会源源不断地织出来。
细菌织的布有很多优点,布的纤维长,结实牢固,比普通的布密得多。因为这种无棉纱的布是细菌织成的,所以最适宜作为医疗上的绷带。它能够使伤口形成一种与人的皮肤细胞组织相似的柔软的“皮肤”来,从而促使伤口愈合,疗效显著,很受医生的青睐。当然,“细菌工”所消耗的葡萄糖价格昂贵,要实现大规模的细菌织布还有一定因难。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22.用表示转折和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2段大意。不超过7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多年前,华为数千海思儿女在所有先进的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的极限生存假设中,走上了科技之上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材料二: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始料未及的冲击,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
未雨绸缪早做准备很重要,然而,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对意外挑战。因此,涵养“未准备”的心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请写一篇文章,反映你对“有准备”与“未准备”的认识与感悟,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明市2022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A(根据材料一第2段“传播的一般属性和“语言转换'的特殊性相结合,构成了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可知,翻译传播的本质属性包含传播的一般属性和翻译传播的特殊性,故A项错误。)
2.(3分)C(A项,构建翻译传播学是实现新时期中华文化“走出去”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选项将其说成是充分条件。B项,根据材料一第5段,“翻译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跨语言交流日渐普遍”,是“翻译传播在今天蓬勃发展”的表现之一:翻译传播效果的提升是今天还需要解决的问题。D项,根据材料二第1段“中国笔者往往会在传教士口述的基础上添加大量的注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合作翻译方式增加了很多注解内容,并不能说明提高了译文的质量。)
17.75
3.(3分)C(材料一末段的主要观点是“研究突破传播障碍、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形象的策略,就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使命”,C项的迪斯尼真人电影:《花木兰》的改编不属于中国文化突破传播障碍“走出去”的范围。)(
4.(4分)
①首先引用传播学事例解释“翻译传播”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
②接着说明翻译传播的研究内容以及其与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关系;
③最后,联系时代特征,强调提升翻译传播效果的重要性。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
5.(6分)
①长于双语表达及转化,具有跨文化对话等方面的能力;
②能超越视翻译为技、为艺的层面,具有责任担当和国家意识;
③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训练,具有专业素养。
(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D项错在“将军不敢面对老人”。根据文中内容,是将军得知老人到来时还没有想好应对的办法,内心激动而不安。)
7.(3分)C(A项错在“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这些内容是作者艺术性的加工,而不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B项错在“将军对牺牲多年的父亲的思念之情”,应是侧面烘托出将军对失去儿子的烈属的关爱;D项错在肖像描写,作品没有使用此手法塑造将军。)
8.(4分)
①小说叙写将军初次给老人回信就寄上二十元钱的汇票,体现了将军对烈士遗属的关爱。
②小说写曾庆良掩护部队渡湘江而牺牲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为集体利益而自我牺牲精神。
③小说通过曾育才救挑夫和曾令标救将军的行为,体现了战争年代红军战士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④小说以将军叮啊爱人给老人织毛衣、弄袜子以及写信问候“父亲”的细节,表现将军对“父亲”无微不至的关怀。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分)
①运用了倒叙手法。通过倒叙写将军收信、写信的情节,把人物置身于富有戏剧性的冲突之中,吸引读者,增强了小说的故事性。
②运用了插叙手法。通过插叙父亲被害、战友牺牲之事,交代了将军情感转变的原因,丰富了作品内容,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救人的精神,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③运用了张弛结合的叙事节奏。在叙述的节奏上,有“渡湘江”“过草地”时战士自我牺牲、舍己救人的概括叙述,也有对将军过草地被救过程的详细描写,快慢交织的叙事速度使得小说引人入胜。
④采用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叙事安排。补足了故事的相应背景,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突出了主题。
⑤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深入展示了将军的内心活动,表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⑥采用戛然而止的结尾方式。末尾以将军带着复杂的心情“跨上楼,轻轻地推开了房门”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使文章富有张力,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⑦小说以“信”为叙事线索。小说通过“信”这一线索贯穿了“寻亲”“认亲”的情节脉络,也承载了将军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的缘由和小说的主题。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原文标点:讷永乐中为祠祭司郎中,请封禅,太宗不听。后以方宾荐入太常。上曰:“谀佞之人,宜置远微,不可以玷朝行。”遂有是命。)
11.(3分)D(根据后文告诚的内容,文中应指前者。)
12.(3分)C(“罢免了海子、西湖的巡视官”错误,文中的“罢”是“废除;取消”之意,即撤除了这两个地方的“巡视官”(官署);“各种赋税”扩大了范围,文中仅指“粮税”。)
13.(8分)
(1)(仁宗)又告诉塞义等人说:“你们三人都是我倚重的大臣,应该直言无忌(畅所欲言),匡(纠)正我的不足之处(过错)。
(2)百姓的人力(已经)疲敝了,你(们)不要贪求事功。如果(倘若)他们来侵扰边塞,(只要)把他们赶走就罢了。
(评分说明:“所倚”译为“倚重的大臣”或“依靠/信任的大臣”1分,“不逮”译为“不足之处、过错”1分,大意2分;“罢”通“疲”译为“疲敝1分,“毋贪功”前补上主语“你或你们”1分,大意2分)
14.(3分)
原因:因为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最终关系到百姓能否幸福。(学校教育质量关系到百姓的福祉)
目的:让那些不学无术者不敢萌生侥幸之思。
依据:要真正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从而造福百姓)。
(原因、目的、依据各1分。)
参考译文:
成祖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任命左春坊大学士扬士奇为礼部右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入朝致谢完新的任命,听说惜薪司上奏获准按岁例向北京、山东两地征收八十万斤枣树,用来制作宫中的香炭,就又入朝上奏。当时赛义、夏原吉奏事还未退朝,皇上见到杨士奇,环顾赛义等人说“新华盖学士来奏事,必有道理,让我们一起听他说。”士奇于是说:“今天听说惜薪司传旨,征收八十万斤枣树,是不是太多了?虽然是按岁例要求征收,然而诏书规定减除的,也都是岁例啊。”皇上很高兴,立即下令减去一半。又告诉赛义等人说:“你们三人都是我倚重的大臣,应该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直言无忌),匡(纠)正我的不足之处(过错)。任命灵壁县丞田诚为州判官,仍旧协助处理灵壁县事务.田诚居官清廉能干,九年来尽心安抚体恤百姓,考核期满,父老乡亲到京城请求让他留任,于是有了这个任命。”任命太常寺卿周讷为交趾升华府知府。周讷在永乐年间担任祠祭司郎中,请求太宗举行封禅大典,没有被批准。后来因为方宾的推荐进入太常寺。皇上说:“奉承献媚的人,应该把他安排到偏远的边境,不能让他玷污了朝廷。”于是有了这个任命。命令翰林院严格加强每年的贡生的选拔考核。皇上告诉杨士奇说:“老百姓之所以不能蒙福是因为太守县令行为不端,太守县令行为不端是因为学校失于教诲;从今以后要严格加强对贡生的考核。考核他们对四书五经之义的理解,不在于其文章言辞是否优劣,而要看其是否真正明白四书五经的道理。或许人才很难得,即使几百人中能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也可以了。严格进行考核,那些不学无术(不认真学习)的人就不敢萌生侥幸被选拔为官的念头。”撤除了海子、西湖两个地方的巡视官。皇上对寒义说:“依我的想法,如果推行的政策能使百姓获利,即使是府库里储藏的财富我也不会吝惜,更何况是矿业和渔业的利润呢!”命令户部核查统计受灾的田地,分别派人迅速通告各郡县,中止免除征收粮税。仁宗洪熙元年二月,舞阳、清河、睢宁百姓遭遇饥荒,下令打开本县粮仓贩济百姓。五月,下令吏部谨慎选拔御史,以便肃清风纪,咨询了解可以胜任都御史职位的人,皇上说:“都御史,是全国十三道的表率(榜样),都御史廉洁,御史即使没有才能,也知道畏惧害怕。如今那些没有才能的御史都不再畏惧害怕了。”每当边将上殿辞行时总是告诚他们说:“百姓的人力(已经)疲敞了,你,(们)不要贪求事功。如果(倘若)他们来侵扰边塞,(只要)把他们赶走就罢了。”在位仅仅十个月,但是却开创了百业俱兴的局面。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C(虚实结合错,此处是诗人设想友人返乡途中的风光,是虚写:“落寞之情”与全诗慰勉、鼓励友人的感情基调不符,此处的“落晖”突出的应是温暖绚丽之意)
16.(6分)
①首先,第二句反用孔子“吾道非”典故安慰友人,应试落第只是命运不济,而不是选择错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希望的。②其次,五、六句通过写作者为友人“置酒”饯行之举,表达对友人落第返乡的惜别安慰之情。③最后,结尾运用典故规劝对方,不被录用纯屈偶然之事,并不是朝中缺少赏识英才的人,希望其继续努力仕进。
(评分说明:每个要点答出怎样劝慰各给1分,其中①③点运用典故,第②点为朋友“置酒”送行的举动;答出劝慰的具体内容各给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3分)B(顾盼生姿: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顾影弄姿:意思是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道劲:意思是形容雄健,有力量的。苍劲:苍老挺拔。多用来形容树木、绘画和书法等。刚柔相济:意思是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缓急相济:意思是凡遇到困难,不管级急,都进行帮助。幽远:意思是深远,幽深。悠远:意思是空间距离的辽远。虽也指乐音、砍声带给人的那种长远缥缈的感觉。但“幽远”与后文“意组极为高远深邃”更有呼应之感。)
19.(3分)D(订正了原句的“成分残缺”、“逻辑不当”、“搭配不当”的语病)
20.(5分)
答案示例:《只此青绿》舞蹈以青绿的色彩、多变(生动)的舞姿和古雅(高雅)的音乐,展现出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空灵缥缈)的舞蹈意境,把中国古典舞蹈之美推向到了极致(淋漓尽致、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之美)。
(评分说明:准确运用每个词语,每点1分,共4分;最后总结评价1分。根据主题和语境,“色彩”只能用“青绿”形容才给分;根据文中对舞蹈动作和舞步的描述,可用“多变”或“生动”形容“舞姿”;根据文中“以古琴音作为主导乐音”及后文对乐音的描述,可用“古雅”或“高雅”形容“音乐”;根据语段中关于舞者形象、服饰、舞姿、音乐等方面的描述,营造的整体舞蹈意境可用“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空灵缥缈”等相似词来形容;总体评价围绕“古典舞蹈之美”展开,可用“淋滴尽致”或“生动形象”来形容,根据语境也可说“把中国古典舞蹈之美推向到了极致”)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5分)
①这种方法与众不同(很特别)
②细菌迅速繁殖
③只要细菌存在或不断繁殖
(评分说明:第①空1分,第②③空各2分。第①空根据后文所用织布材料的特殊性,可推导出“这种方法与众不同或很特别”;第②空根据后文“每小时可以繁殖1亿”,可推导出“细菌迅速繁殖”,必须明确主语“细菌”才给分;第③空根据前文新老细菌的“前仆后继”和后文“布就会源源不断地织出来”可推导出“只要细菌存在或不断繁殖”,明确“只要···..·就”条件关系给1分,内容给1分)
22.(4分)
答案示例:用“细菌织布”方法织的布虽然有纤维长、结实牢固、细密、适合医学使用等优点,但是原材料价格昂贵,因此,目前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符合句式要求给2分,概括文段大意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3.写作(60分)略
推荐阅读:
1.2023年福建高考数学试卷答案解析 详细图文版[含2022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卷答案解析]
2.2023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高三第五次质量检测日语模拟试卷及答案 图文详解
3.福建高校专项计划学校名单有哪些2023年如何报考福建省专项计划大学
4.2023年福建省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福建高考英语答案
5.2023年福建省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福建高考数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