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导游词大全 河南导游词内容

安阳殷墟导游词精选

作者:小王 发布时间:2023-06-26 13:20:08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红旗渠工程规模巨大,共有数万群众参加。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安阳殷墟导游词精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是本次旅行的导游员。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小*。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就由我们来为大家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后,预祝大家玩得开心,吃的顺心,行的放心。

好了,请大家坐稳扶好。我把今天的行程给大家介绍一下。从郑州出发,我们大概九点可以到达安阳殷墟博物院。在那里参观二个半小时,然后大家自由拍照留念,12点集合去用餐。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车现在正驶向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安阳。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晋冀豫三省交汇处。北邻河北邯郸,南接鹤壁新乡,东连濮阳,依偎在太行山的东脚下。全市总面积7355平方千米,人口500多万,其中市区面积247平方千米。下

安阳,是一座集三千多年历史和自然文化遗产于一体的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二万五千年前原始人洞穴的“小南海文化”益满全球,后冈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出了这里乃至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朝野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鼎”、也就是咱们今天的目的地——殷墟的重要宝贝、还有第一个女将军妇好的陵墓、葬有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的袁林,这些都在中国历史的博大的胸怀中闪烁着光芒。

说到安阳就不能不提及被国际友人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三千里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是上个世纪60年代安阳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红旗渠等水利工程,解决了大面积灌溉问题。其中以红旗渠最为壮观。

红旗渠工程规模巨大,共有数万群众参加。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长达数十年地艰苦奋战,终于在1969年7月完工。如今,红旗渠已经做为一种精神被广为学习。我相信,你们也是艰苦奋斗的一员,祖国的发展也会因各位的努力而日益迅速。红旗渠讲完了,也该说说咱们的殷墟了。

殷墟,是商朝后朝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北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据史书记载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断定,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山东“奄”(今曲阜)迁到“殷”(今安阳小屯),并在此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54年。从此,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来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所以叫做“殷墟”。

1961年,国务院把殷墟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和利用殷墟,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馆”。

殷墟的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郭沫若先生称:“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我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好了,朋友们殷墟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咱们的车牌号豫A12345。我们十二点在车上集合。

(景区讲解)

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进入殷墟博物馆。“一片甲骨惊天下”。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安阳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

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关甲骨文的情况稍后再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整个苑门庄严大方,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决,仿佛显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此苑门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古都安阳的象征。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毋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从炼铜的浇铸,从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中铜、锡、铅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治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锅,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了权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大殿现在陈列着甲骨文,让我们进入大殿去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出血。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发现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唤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卖到药店。当时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病人把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带字的甲骨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身价一步登天,开始了大规模的挖掘。

我们先来看一个展柜,这是著名的Y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个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总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龟甲组成的,上面记载的是商人占卜的结果,以及商朝的天象、历法、家业、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这个甲骨坑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从这个档案库中我们不难看出,商王从事的占卜活动特别频繁,几乎是无日不占,无事不卜,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样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专人来进行的,他们先在已选好的龟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凿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圆孔,圆孔的旁边再凿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到里面灼烧。骨头受热以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商王就是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事情的吉凶。现在您看到的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简单记事,因此我们也称这些文字为甲骨文卜辞。

好了,各位朋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讲解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合作!那边还有甲骨文碑林,车马坑和妇好墓,请大家自由参观,拍照留念。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咱们的车牌号豫A12345。我们十二点在车上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