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范文大全 导游词大全 河北导游词内容

张家口赐儿山导游词

作者:张三君 发布时间:2023-06-16 19:00:14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在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山峰秀丽,风景如画。下面是皮学网为大家带来的张家口赐儿山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故称此山为"赐儿山"。现柳树仍枝茂叶盛,属重点古柳名木之一。quot;,再上有"矗霄亭",翼然临于绝顶,登山鸟瞰,张家口市区尽收眼底。赐儿山云泉寺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佳宾游客,令游览者惊叹不已。第二年,这对夫妇便喜得贵子。于是,人们便把西山,称为“赐儿山”了。

张家口赐儿山导游词

在张家口市区西部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峰叫赐儿山,山峰秀丽,风景如画。在山腰深处有古云泉寺,它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所以叫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它是佛、道建在一处的寺庙。上部为道,下部为佛。寺内有子孙娘娘殿,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来此登山焚香祈求"赐儿"的人络绎不绝。故称此山为"赐儿山"。

远望赐儿山,峭壁如削,万木峥嵘,亭台楼阁,参差错落。若登山而上沿路铺设台阶路面,陡削路段则安装扶手栏杆,拾级而上即可达云泉寺。蜿蜒山路有三道平台,第一道平台有六角亭一座,有大雄宝殿和南大殿;第二道为望亭;第三道是云泉寺山门,山门也称天王殿。山门之外原有教稼亭,壁上有民间巧匠画的五谷之神后稷,教人不忘耕稼。稍上是教化堂,壁上画有伏义轩辕,意在告诫后人勤于劳作,时时不忘自己为炎黄子孙。山门前有石狮镇守,旗杆矗立。山门内侧是龙王殿、真武殿、藏经殿中释迦佛祖合掌闭目,南海观音挥洒拂尘,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在寺院中部,有古柳二株盘抱而生,高12-13米,粗30-40围,相传为明代所栽。奇怪的是向东横卧的1株主干中空,腹内长出1株松树,柳丝袅娜,松枝苍劲,形伴影随,相映成趣。现柳树仍枝茂叶盛,属重点古柳名木之一。在西边峭壁上曾生出1株榆树,高约13米,粗20围,相传为元代所植,已枯死,过去曾有"元榆明柳"之称。尤为奇观的是寺的西崖下,排列三个古洞,仅距咫尺,景观迥异。右为水洞,洞中泉水清清,数九隆冬也不结冰。左为冰洞,洞口楹联曰:"灵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壶",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即使炎炎夏日也不融化。有诗曰:"傍山冬日液,侧水夏天凝",就是冰水二洞奇景的写照。中间是风洞,一年四季冷风嗖嗖,有物置于洞口,即被疾风吸入。相传曾有一名儿童向里探头被风吸入,现洞口已被封闭。

沿山路迤逦而上有"万松?quot;,再上有"矗霄亭",翼然临于绝顶,登山鸟瞰,张家口市区尽收眼底。赐儿山云泉寺的山水景观,吸引了众多的佳宾游客,令游览者惊叹不已。峭壁上,留下不少游人、名士的诗句和题刻。相传,1923年冬,康有为偕弟子陈重远从吴中来张家口,前往赐儿山云泉寺游览,深为"山川缟素、天地一白"而感叹,遂作《雾雪登云泉寺》,诗曰:"山县关城早,天寒日暮愁。夕晖千白雪,吾爱云泉寺。日出松石上,诗清情复幽。后人今不见,应共忆斯游。"康有为游兴犹浓,便沿石磴道登上山巅,俯视张家口全景,吟出"行行积雪里,渐入浮云端;前路青天近,冷冷诗骨寒"的诗句。在游了西山崖下的风洞、水洞和冰洞之后,又挥毫写下"崖石青天里,悬洞堪称奇。仙人原有宅,醉语也成诗。凝静听崩雪,山空闻折枝。平明出谷口,险尽尚惊疑。

关于"赐儿山"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传说500多年前,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能生育,很是着急。这年的四月初八,夫妇二人来到张家口西郊的这座山脚下,焚竺祈祷,求助天神地神。正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己的求子之心时,突然从山腰石缝间走出一个白发飘飘的老人。老人来到他们面前,没有说话,从怀里取出个泥捏的娃娃,送给他们,然后就无影无踪了。第二年,这对夫妇便喜得贵子。他们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件事很快传开,塞外山村远近百里祈儿求女的人,每年四月初八,都到西山脚下烧香求子。于是,人们便把西山,称为“赐儿山”了。现在,在山的半山腰还有一座580多年前建造的古刹--云泉寺,寺内有一个佛龛,圆形的门上画着一幅引人入胜的五彩图画,画面中央是一个笑眯眯的大肚佛,佛像四周烟云缭绕,云雾中布满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幼儿。相传这里就是当年那位白发飘飘的老人的住地,人称“赐儿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