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过分手信之后,你对她的评价是什么?下面是皮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分手信感动的影评,欢迎参考。看来是说远了,其实我想说,在《分手信》里约翰与莎文娜在一起你侬我侬的桥段,属电影中最靓的风景,而且在这段有情有意的互动中,俩人成熟的演技是能骗过观众的眼睛的。直到最后,约翰的父亲去世,可怜的第三者也离开人世,约翰与莎文娜再续情缘。唯一受人诟病的是一大段有关约翰军旅生活的做作镜头,内容繁复,却有失重感。
《分手信》,查宁.塔图姆携手阿曼达.塞弗里德,就像当年的《舞出我人生》,俊男配靓女,看着真够养眼的。只是甭想听到戏里戏外同唱一首歌,两人再怎么卖力表演,珍娜.迪万(《舞出我人生》女主角)才是真正的主角。
看来是说远了,其实我想说,在《分手信》里约翰与莎文娜在一起你侬我侬的桥段,属电影中最靓的风景,而且在这段有情有意的互动中,俩人成熟的演技是能骗过观众的眼睛的。
看片时,虽然察觉到了美好中存在的小小落差感,查宁依旧有型,而且成熟、野味十足;阿曼达却稍显憔悴,个别特写镜头又放大了精致下的瑕疵,但始终感动于“老鹰捉小鸡”式的纯美爱情。娇俏动人的小丫头跳到像城墙般敦实的男朋友怀里,平平常常地谈情说爱,这甜蜜的含糖量却足有四个加号。
我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但能理解看书人在看到影片后,心底里落下的遗憾与不悦。这种矛盾通常发生在改编自浪漫文艺小说的电影中,影像无法准确表达出作者自话自语的精神世界,往往会直接降低影片的水准,可看性自然逊色于铅字里包容的可臆想的斑斓世界。
就像当年徐静蕾改编斯.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文字是偏重意识流的,精神、思想是最强大的叙述力量,比施托姆的诗意小说还孤傲、自恋,这本身是转化成影像的障碍,若要跨越它,只能从其他的角度尽量弥补。事实证明当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说得过去的影片,它除了把配乐《琵琶语》推进了流行浪潮里,不管怎样还是讲完了一个只在一头燃烧的悲惨爱情故事。所以撇开这些客观的形式差异,比较各式各样的偶像剧,用一个简单的爱情主题,微微颤动了你的心房,《分手信》做到这个程度,也就不好意思给满心事只管恋爱的故事泼冷水了。
原著作者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儿子有轻度自闭症,据说在原小说中小男孩艾伦与约翰的父亲都是自闭症患者,影片的确忠实于小说内容,但却用了一种温馨的方式巧妙地定义了人物的特征,一生与银币为伴的伟大父亲,和一个能与马驹架起友谊桥梁的希望少年。而在影片中,看到理查.詹金斯的身影,这个时常用沉默、冷峻演绎角色的性格演员,自然而然地为他生动的演技加了分。
机场上,从老爹送儿子回部队,父子俩尴尬相对的画面,到最后中风的老爹被放到医院的走廊里,儿子为他念自己写给父亲的信,看到此时,真有泪在眼眶中打转了,为从此孤身一人的约翰,更为那个不是“主角”的父亲。其实约翰念的信内容,及长长的催泪情绪都没能感动我,也不知为什么眼睛就那么湿润了。
悲伤的氛围可以说是本片的基调,约翰与莎文娜幸福的日子不过是两个星期,余下三分之二的剧情就在鸿雁传书的“意境”中展现相思苦,恨离别,别亦难。直到最后,约翰的父亲去世,可怜的第三者也离开人世,约翰与莎文娜再续情缘。就这么简单,制造点纠结,然后皆大欢喜。
唯一受人诟病的是一大段有关约翰军旅生活的做作镜头,内容繁复,却有失重感。还有就是一处让人不知所措的“变心”,约翰找莎文娜要一个分手理由时,讲述的一系列与蒂姆父子有关的救赎大义,真有点像故意找别扭。至于组合后的全剧,整个就像教科书里分出来的、内容鲜明的三个段落,一定是少了连接彼此间的细节,所以有了骨质疏松的症状。
总之,对于我而言,能享受电影前三十分钟的轻松愉快,也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