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高考 模拟试题 高考题库内容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年地理高考测试卷

作者:wangyujiao 发布时间:2023-05-11 12:21:04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下面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年地理高考测试卷的内容,欢迎参考。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年地理高考测试卷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年高考考前地理测试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李巍巍 刘康 王越 樊静 胡杨 审题人:李斌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省会“首位度”指的是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表1为2020年部分省会“首位度”排序,阅读材料回答1~3题。

1省会“首位度”高说明

A全省经济更发达 B全省发展不均衡

C全省城市数量多 D省会辐射作用强

2南京的省会“首位度”低主要是因为

A上海垄断资源 B矿产资源短缺 C劳动力价格高 D全省实力强劲

3下列做法会提高省会首位度的是

A重庆从四川分离设为直辖市 B顺丰在湖北鄂州布局国际物流核心枢纽

C设立河北雄安国家级新区 D设立天津国家综合改革创新滨海新区

能源强度是指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总量,图1为1992-2012年全国及东、中、西部能源强度的变化图。根据材料回答4~6题

4图中a、b、c分别代表的是

A东部、中部、西部

B东部、西部、中部

C西部、中部、东部

D西部、东部、中部

5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能源强度的

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国有企业低于非国有企业

B重工业低于轻工业

C大型企业低于中小型企业

D传统工业低于高新技术产业

6c地区能源强度变小的原因主要是

①产业结构调整 ②技术水平提高 ③能源资源短缺 ④加工转化能力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四纪全新世(1.17万年前至今)为间冰期,气候暖湿。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中国大地上的古文明灿如星斗。约4200-4000年前发生了一次全球性降温事件,当时中国不仅气温下降且锋面雨带南移,致使东北、西北地区干旱加剧,华北、江南地区降雨增多、洪水泛滥。受此影响多个古文明发展受阻,而关中-晋南-豫西所在的黄河中游地区则凭借自身优势,脱颖而出一跃成为文明中心。图2为中国古文明分布和锋面雨带南退示意。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时期我国夏季风强弱的变化是

A一直减弱 B一直增强

C先弱后期 D先强后弱

8锋面雨带南退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是

A南旱北涝 B南涝北旱

C东涝西旱 D东旱西涝

9促使黄河中游古文明脱颖而出的优势是

A地处中纬度,降温不明显

B黄土层深厚肥沃,利于种植

C多台地、冲积扇,不易洪涝

D沿河分布,灌溉水源充足

2022年2月,吉林四海湖的湖面上出现了十分罕见的冰雪奇观——“汤圆湖”。湖面下全是圆滚滚的白色雪球,直径在20到30厘米,密密麻麻排列其间,好似一锅煮熟的“汤圆”冰封在湖水之中。冰汤圆(也称雪泥球)的形成与大雪中形成的雪球、风和湖水的运动,以及温度有关。图3为冰汤圆分布位置示意,图4为含有冰汤圆的冰块样本。据此完成10~12题。

10根据雪泥球分布的位置,推测冰汤圆形成过程中的盛行风向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11受波浪作用及陆地轮廓的影响,近岸区湖水流动性较远岸区弱,对冰汤圆的影响表现为

①直径较大 ②直径较小 ③接近椭球体 ④接近圆球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根据材料推测,远岸区较近岸区的冰汤圆

①冻结时间较早 ②冻结时间较晚 ③垂直分层可达两至三层 ④垂直分层较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组成的舌状或叶状堆积体,其表面是厚达0.5~5米的岩石碎块。主要分布在全球高海拔的山地,会在重力和冻融作用下缓慢向山下移动。流动,是石冰川生命的体现,其活力取决于它的含冰量。图5为我国某地石冰川内部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依据该地石冰川分布的最低海拔可估测出该地

A多年冻土分布的最低海拔 B多年冻土分布的最高海拔

C季节性冻土分布的最低海拔 D季节性冻土分布的最高海拔

14有专家认为该地石冰川比冰川更能适应当前的气候变化,其理论依据是

A石冰川含冰率更高 B石冰川表面有较厚的岩石碎屑层

C石冰川比冰川分布海拔更高 D石冰川比冰川分布纬度更高

15近年来,观察者发现该地石冰川前端和边缘上已有绿色植物覆盖,甚至出现了零散的幼树,据此可知该石冰川

①含冰量较少 ②含冰量较多 ③近期活动较活跃 ④近期活动不活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中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进入铺轨施工阶段(见图6)。按照计划,2023年6月福厦高铁将建成通车。福厦高铁线路北起福州市,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全长277.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跨海铁路。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厦高铁全线共有85座桥梁、33座隧道,跨越3个海湾。福厦高铁建成通车后,东南沿海城市群将串联起一条“黄金旅游带”。厦门到北京的铁路最快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1个多小时缩短至9个小时左右。

(1)简述修建福厦高铁在跨海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影响。(6分)

(2)说明福厦高铁建设大量使用桥梁和隧道的影响。(8分)

(3)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福厦高铁建成的积极意义。(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

水系发育到一定阶段,由于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常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袭夺发生后会改变原来水系的分布状况,重新组合成新的水系,部分河流流向也会发生变化。图7示意四川省北川湔江水系流向演化过程图。

(1)说明图中部分河段与北川-映秀断裂带分布高度一致的原因。(4分)

(2)指出湔江水系演化过程中流向发生改变的河段,并结合图7分析该河段流向改变的过程。(7分)

(3)推测图示河流袭夺发生后对青莲地区有何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黑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温带地区的主要土壤(见图8),一般分布在地势平缓辽阔、波状起伏的平原之上,发育于草原或草甸草原植被之下,富含黑色的腐殖物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尽管开发利用历史不长,但东北黑土表土流失、肥力衰退等问题却日益严重,对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保护性耕作”。与传统翻耕方式比较,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免耕降低对土壤扰动的同时,保持至少有30%以上的地表被秸秆覆盖。由于黑土区各地地理环境差异,保护性耕作对哈尔滨以北种植区没有明显增产效果。图9示意黑土的形成过程。

(1)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环境各要素在东北黑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8分)

(2)与传统翻耕方式相比,分析保护性耕作给东北黑土地带来的好处。(6分)

(3)简析哈尔滨以北农业种植区,秸秆覆盖没有增产的原因。(4分)

2022年高考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A

C

C

A

A

B

C

C

D

C

A

B

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

(1)重度海洋腐蚀环境;海湾跨度大/跨越海湾多;海浪和台风(风暴潮)的侵袭;海湾水深等。(6分)

(2)有利影响:利于高铁快速安全通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缩短通行里程等。(6分)

不利影响:提高建设成本。(2分)

(3)促进区域间交流协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福建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对外综合运输能力。(6分)

17.(17分)

(1)断裂带一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地势降低不断汇水成河。(4分)

(2)流向发生改变的河段为曲山——黄家坝河段(1分);通口河上游河流溯源侵蚀将银屏口分水

岭切穿,古都坝河上段改道注入通河口,古都坝河下段成为断头河(3分);受地壳抬升影响,凉风垭口地区(曲山——擂鼓地区)地势抬升导致古都坝河下段逆流注入通河口(3分),古都坝河上段保持原来流向成为新湔江的支流。【过程、影响因素正确即可得分,共7分】

(3)青莲地区的河流上游因受主动袭夺而使汇水区域增大,故流经青莲地区的河流流量增大;河流流量增大后有利于青莲地区的农业发展;有利于青莲地区河流航运条件的改善;河流流量增大,河流湿地的自净能力增强,使青莲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由于汇水量增大,增加青莲地区发生洪水可能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

18.(18分)

(1)东北黑土分布区,夏季降水充沛,土壤表面被丰富的草甸植被覆盖;地势平缓辽阔,土壤上层含水量丰富(土壤含水量大);冬季漫长寒冷,(土壤含水层形成季节性冻土,抑制微生物活动)枯草落叶分解缓慢,经过上百万年,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气候、地形、水文、生物】(8分)

(2)地表覆盖秸秆,减少春季风力、夏季流水对表土的侵蚀;秸秆还田,有机质腐殖质增多,土壤肥力提高;增大下渗、减少蒸发,土壤含水量增加;降低土壤扰动,保持土壤原有结构,提高土壤蓄水通气能力。(6分)

(3)(积温不足)秸秆覆盖使地温回升慢,土壤温度较低(影响春季作物发芽生长);截留过多水分,低洼地易发生涝渍。(4分)

声明:试题来源于网络,转载标注,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1.2023年河北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2.2023年江苏高考地理押题卷及答案

3.2023年北京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4.2023年山东高考地理试卷真题及答案解析

5.2023浙江高考地理仿真模拟试卷【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