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路径: 皮学网 高考 模拟试题 高考题库内容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考前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作者:admin22 发布时间:2023-04-27 10:37:24 更新时间:暂无 阅读:0 投诉 下载本文

2023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语文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考前二模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老子就曾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而在老子又即是,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都是欣赏。不但可以发生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领导我们,而且领导我们”),就是,也同样要。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左思《三都赋》: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苏轼诗: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就是这个意思。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古代中国人就不同。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这样的诗句多得很。像凿翠开户牖(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李白)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许浑)。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是借景。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这就是所谓镜借了。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
 
(节选自宗白华《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材料二:
    
虚无之美是古建筑具有的文化美学内涵,中国文化重视虚无之美,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园冶园说》曰:“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张宣题倪云林画《溪亭山色图》云:“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苏轼《涵虚亭》诗云:“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以上诗句都说明了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在于通过这些建筑本身,可以欣赏到外界无限空间中的自然景物,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境界之中,建筑空间与园林风景互相渗透,人足不出户,就能与自然交流,悟宇宙盈虚,体四时变化,从而创造一个洋溢着自然美的园林生境
中国园林抒情写意的艺术个性,赋予园林单体建筑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显得意境隽永,展示了一种理想美的人生境界。意境美往往是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的,如苏州藕园主体建筑名城曲草堂,取唐李贺《石城晓》诗女牛渡天河,柳烟满城曲之意,以抒写园主夫妇不羡慕城中华堂锦幄,而甘愿在城弯草堂白屋过清苦生活的美好感情;园中听橹楼魁星阁是由阁道连通的两座小楼,一楼一阁,互相依偎,恰似一对佳偶,与合意。同样是旱船,在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所提示的内涵却不同,耐人咀嚼。私家园林的旱船,或名不系舟,象征精神绝对自由、逍遥的人生,若漂浮不定没有拴系的小船,宣扬具有哲学意味的超功名的人生境界;或曰:“涤我尘襟,反映隐逸尘世、洁身自好的清高意趣;或取宋欧阳修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意叫画舫斋”; 或径以小风波处便为家”“不波小艇等呼之,视官场为险途,表示明哲保身,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们的价值理想。颐和园的旱船清晏舫,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意,清晏,表示国泰民安,顺从帝皇之心,有颂圣意味。寺庙园林中的旱船,则有超渡众生到彼岸世界去的宗教含义。如苏州天池山寂鉴寺旱船,取佛教慈航普渡众生意。
中国园林的文化美主要体现在桥与亭上。园林中的桥,除了它的实用性外,还是人生戏剧的各种转折中最富特征的文化装置,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既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难关,也象征走上通途的希望和机遇,是危险与希望丛生之途。而园林中的亭,因为可供文人雅士品茶弹琴、饮酒赋诗、观景赏心,遂逐渐成为风雅的象征。亭以圆法天,以方象地,以八卦数理象征阴阳象征秩序。建筑殿堂的天花板上往往绘有彩绘和藻井图案,它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园林建筑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汲取世界各国的园林建筑的养分,促使中国园林建筑的高度发展,其中圆明园就是中外建筑技术合作的杰作。园林建筑技术交流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
中国建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园林建筑的构思、美学价值、丰富的文化是无价之宝,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丰富我们的视线。作为国人、建筑师则应吸收、借鉴并发扬光大,不至于使之淹没。
(节选自胡捷《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价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供人休憩,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是为了居人,要有其他功用,它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B.
颐和园乐寿堂的每个窗子都像一幅小画,而且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个窗子,所看到的景色都不相同。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C.
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还没有发现,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比如,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
D.
私家园林的旱船,或名不系舟,象征精神绝对自由、逍遥的人生,若漂浮不定没有拴系的小船,宣扬具有哲学意味的超功名的人生境界。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对园林进行空间的艺术处理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处理好,人们才有可能得到丰富的美的感受。
B.
东西方对美的欣赏体现不同的民族特点,关注中国园林艺术的空间美领域,有助于理解中国民族的美感特点。
C.
天坛中那个祭天的台面对着虚空的天穹以整个宇宙为自己的庙宇,体现中国古建筑的文化美学内涵,即虚无之美。
D.
中国园林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一枝独秀,就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一样,成功抵御了外来文明的侵蚀,保持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纯粹。
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论点的一项是(3分)
A.
从颐和园望去,玉泉山上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
B.
《红楼梦》大观园里的园门、假山、墙垣等,使园中景物丰富多变,这是分景
C.“
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诗句),这是镜借
D.“
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杜甫诗句),这是隔景。
4.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的?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概括。(4分)
5.
沈复曾在《浮生六记》中说,中国园林建筑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崖柏
王卫民
①不知是风或是一场山洪,把柏树的种子落在了崖缝中,总有几粒发芽了。从柏树种子发芽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它的另一种命运,也有了另一个名字叫崖柏。林子里的幼苗有树荫庇护,不被暴晒;有大树挡风,不被摧残。崖柏从幼苗时起,纤细的根须就只能在崖石上寻找那层风化成粉末的崖土,多少年才能伸出一小截根须。要活着,就得从自身细小的生命里分泌出一种物质,利用这种物质分解了坚硬的崖石,一丝一丝地把根扎进去。崖柏吸收夜里凝成的一个露珠、迎着从山谷涌动的雾岚,用每片树叶把仅有的那一点儿水挽留住。
②狂风从崖畔刮过,多少年才长出的枝叶被风撅了、身子扭了,斜着头、歪着腿。但是,倔强的崖柏知道长成自己是多么不容易,一旦失去生命的自信与力量,就会被风从根拔起,在空中连呼喊都来不及,就摔到崖下,粉身碎骨。崖柏没有气馁,紧贴崖石,须根扎进石头缝里,缩着身子、埋下头,因而,叶子永远长不大。风和日丽时,崖柏又慢慢抬起了头,被折断了树枝的伤口在流血、在流泪,一滴又一滴。更可怕的是冬天,本来崖畔就招风,寒流在第一场霜冻准时袭来,滴血、流泪的伤口又遭摧残,但崖柏不能在这时睡去,更不能自己沉沦,便把血和泪凝结在伤口上,抵御严寒侵袭;日子久了,伤口结痂、血泪成脂,又能抵御病虫的入侵了。一次次的摧残、一次次的命悬一线,在一片枯黄的万木霜天,那一丛丛、一簇簇的苍翠就是崖柏坚韧顽强、经受考验的生命彰显。
③沧海变桑田,阡陌走来的新人换旧人。人类对崖柏突然生出的钟爱,让崖柏有些猝不及防、受宠若惊,惊悚得连一滴泪水也来不及流出,就被送到了市场。千年崖柏,从此有了不同的命运,手串儿、脖串儿……本来粗糙的崖柏被雕琢得油光滑亮,被肉乎乎的手捻着、抚着、摩挲着,逢人就把崖柏饰品给人看,再补一句猜猜能值多少钱?
④近日远方一朋友要来,并说有贵重礼品送我。他来了,我虽没有箪食壶浆相迎,好在书房里有陈年的好茶,品茗,海聊。聊到兴头,他打开一个包装盒,一层又一层珍重地包着,打开最后一层黄缎,原来是一只奔跑状的小动物,似马非马,打磨得油光滑亮。友问曰:何如?我只能作惊讶、贵重状:好东西!并撮着嘴连连啧啧。友悦甚:算你识货。说话间,他拿在手上,指指画画说这是一头鹿,只是鹿角部分短了点儿。他在手上一抚弄,转过鹿身对我说,你看这一双鹿眼多么传神!这头鹿如果要价3万元,光这一对鹿眼就值2万元。朋友之间,天南海北地吹得多了,尽他吹,我只笑不语。到末了,说他咬咬牙还是出了3万元。我这回当真了:3万元买一块树根疙瘩,值吗?不由我睁大了眼睛。友看出我的质疑:再瞅瞅这是啥木,你就会知道价钱的。
⑤我有些漫不经心地回答说,不是山枣木疙瘩就是一个槐树根。朋友大失所望,受到侮辱一般,带着委屈的样子说:天呐,我千里迢迢给你送一个槐树根,耻辱啊!他有些激动地强把鹿塞到我手上说,再细看看。我把眼睛凑近了,仍看不出有什么特殊,嗫嚅着不知该怎么回答。崖柏,这是千年崖柏……”他还在激动。
⑥他不说,我还真感觉不出来什么,经他这么低声一吼,我才觉得手中的鹿确实有些分量,沉甸甸地。淡淡的柏木香带着岁月的问候,在萦绕、浸润,小小的书房里一下子有了一种特殊的气味,书柜、书桌突然成了长着柏树的千山万壑,我俩在柏林中追赶着那一只小鹿,追啊追。朋友走了,留下了用千年崖柏做成的小鹿。
⑦从此它就有了名字:柏木小鹿。每往书桌前一坐,柏木小鹿就在我眼前睁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甚或有些顽皮样,修长的身骨、生风扬尘的四蹄,昂着头,眼睛挪向远方,把我弄得有些心神不宁和忐忑。
⑧书案上,柏木小鹿跃跃欲试,那一双期待原野的眼睛眨也不眨一下,似乎在憎恨我,倔强地扭过头。我不认为它只是一只崖柏小鹿,它更是秦岭的精灵,它要对我讲述森林的故事,讲猎人的被收缴了,却有端着快枪或下电网的人。幽幽的香气在这时候更加醉人,我才醒悟它曾是一棵树,只不过和其它树形状不同。
⑨柏木小鹿被我移到窗口,把头向着窗外,我感觉到它的四蹄就要腾空,并引吭鸣叫,与远山回应。沉沉夜幕下,高山丛林中有它的同伴,那嗷嗷的声声呼唤,把我的心都揪碎了,是它的兄妹还是情侣?去吧,去吧,你我就这几天的缘分。它似乎猛地一跃,犹如在大山中越涧跨壑一般矫健,消失在远方。我摆一摆手,鼻子有些酸。
⑩去吧,是牲灵,原野就是你的;是精灵,悬崖峭壁就是你的,那里适者生存的森林法则会亘古不变。去吧,只有蹉跎与峥嵘才能成为崖柏。
⑪我轻轻地放下窗帘。
                             
(选自《山西日报》2023325日,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两段交代了崖柏生存的艰辛,从伤口结痂血泪成脂等可以看出崖柏的坚韧顽强,饱含作者对崖柏的同情与礼赞。
B.
朋友向我展示礼品时,作者虽不知其价值,却依然作惊讶、贵重状撮着嘴连连啧啧’”,客套中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尊重。
C.
人们突然生出的对崖柏的钟爱,源于崖柏的千年身份。对崖柏的抚着”“摩挲,就是对历经苦难的生命的同情,对顽强精神的认可。
D.
文末作者将柏木小鹿放归自然,是因为它把我弄的有些心神不宁和忐忑,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开头浓墨重彩描写崖柏艰辛而漫长的成长过程,在结构上为下文写崖柏成为人们钟爱的对象做好铺垫。
B. 
我喜爱朋友留下的小鹿天真无邪,顽皮可爱,但在我的眼里又是倔强的,憎恨我的,这些情感两相对比促成了作者将柏木小鹿放归。
C.
全文以崖柏为核心,以崖柏的经历为线索,依次写了:成长的艰辛——成为送人的礼物——“柏木小鹿被放归。内容丰富,散而不乱。
D.
将崖柏人格化,是本文突出特色。赋予崖柏人的思想与情感,使得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容易引发读者对崖柏命运的关切。
8.
请简要说明第⑨段中作者鼻子有些酸的原因。(4分)
9.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本文可以带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尉迟运,大司空、吴国公纲之子也。少强济,志在立功。魏大统十六年,以父勋封安喜县侯,邑一千户。孝闵帝践阼,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俄而帝废,朝议欲尊立世宗,乃令运奉迎于岐州。以预定策勋,进爵周城县公,增邑五百户。保定四年,出为陇州刺史。地带汧、渭,民俗难治。运垂情抚纳,甚得时誉。运既职兼文武,甚见委任。齐将斛律明月寇汾北,运从齐公宪御之,攻拔其伏龙城。进爵广业郡公,增邑八百户。
建德元年,授右侍伯,转右司卫。时宣帝在东宫,亲狎谄佞,数有罪失。高祖于朝臣内选忠谅鲠正者以匡弼之。于是以运为右宫正。三年,帝幸云阳宫,又令运以本官兼司武,与长孙览辅皇太子居守。俄而卫刺王直作乱,率其党袭肃章门,览惧,走行在所。运时偶在门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阖门。直党与运争门,斫伤运手指,仅而得闭。直既不得入,乃纵火烧门。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运率留守兵,因其退以击之,直大败而走。是日微运,宫中已不守矣。高祖嘉之,授大将军,赐以直田宅、妓乐、金帛、车马及什物等,不可胜数。
宣帝即位,授上柱国。运之为宫正也,数进谏于帝。帝不能纳,反疏忌之。时运又与王轨、宇文孝伯等皆为高祖所亲待,轨屡言帝失于高祖。帝谓运预其事,愈更衔之。及轨被诛,运惧及于祸,问计于宇文孝伯。寻而得出为秦州总管,然运至州,犹惧不免。大象元年二月,遂以忧薨于州,时年四十一。
(
节选自《周书·尉迟运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
B.
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
C.
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
D.
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本文指登基。
B.
居守,留置守护。特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犹守城。
C.
上柱国,原为保卫都城安全的军将,后为中央最高武官或为功勋的荣誉称号。
D.
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一般人死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尉迟运出身官宦之家,年少而有立功的志向。因父勋荫庇及个人文武之功,官位和食邑不断获得进加。
B.
尉迟运任陇州刺史,关怀安抚百姓,获得赞誉;随齐公宇文宪抵御齐将斛律明月,攻下伏龙城,获封广业郡公。
C.
卫刺王宇文直叛乱,尉迟运率宫中留守卫兵击退宇文直,保住皇宫。因此立下大功,高祖给予其官位和财物奖赏。
D.
王轨是高祖亲近优待的臣子,多次在高祖面前陈述宣帝的过失,最终被高祖所杀。尉迟运怕祸及自身,出京担任秦州总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高祖于朝臣内选忠谅鲠正者以匡弼之。(4分)
2)运时偶在门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阖门。(4分)
14.
文中尉迟运为什么能甚见委任?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狐鼠
洪咨夔
狐鼠擅一窟,虎蛇行九逵①。
不论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吏鹜肥如瓠②,民鱼烂欲糜。
交征谁敢问,空想素丝③诗。
  
【注】①九逵,指都城的大道。②鹜,鸭子;瓠,胡芦。③素丝指士大夫正直、节俭、清廉。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狐鼠本意是指城墙上之狐,土地庙之鼠,诗开篇从狐鼠落笔,又以此二字为题,点明诗的主旨在于讽刺满朝的贪官污吏。
B.
首联描绘了一幅虎狼当道的图景。作者以狐鼠虎蛇,不仅对仗工整,且用意深长,引出下文,传达出心中的忧愤。
C.
颔联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官吏尽情搜刮的狰狞面目。天有眼”“地无皮都是前人陈语,诗人顺手拈来,属对工整,如同己出。
D.
尾联谁敢问三字道出了人民愤怒的心声,人民敢怒而不敢言。空想素丝诗直指时弊,仅道尽了人民的失望之情。
16.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也许宋代一切讥刺朝政的诗里,要算这一首骂得最淋漓痛快、概括周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讥刺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陈情表》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                 ”
2鱼雁传书的典故寄予人们诸多美好的想象,《春江花月夜》中“                   ”两句就以之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的相思之苦。
3作为古人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如“          ”“        ”就分别用比喻和借代手法写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与中国分享我们最好的”“芯向中国”……第四届进博会        ,除了有大量中国首发或全球首发外,不少表白中国的展品给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它们有的在设计中凸显中国元素,有的是专为中国人量身打造,还有的融入了中国科研团队的智慧
走进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阿斯利康占地面积达1100平方米的展台格外        。围绕启航新格局,共筑新生态为主题,企业展示了其在中国28年以来,针对研发创新、产融结合、政企合作、产业共创、基层医疗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的多维度健康创新生态圈成绩。据悉,本届进博会展出的多数成果,都来自企业为中国定制的14个智慧医疗创新项目。
我们坚定看好中国。阿斯利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中国市场对全球业绩而言可谓        ,业务占比高达23%正因为如此,这家最早一批来到中国的医药外企,选择了一条与绝大多数传统外资制药企业不一样的发展道路。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刘谦说,企业不局限于产品营销的发展模式,希望在激烈的中国市场竞争中成为优等生,致力于不断提升研发、商业、合作创新与整个健康生态的全方位能力。
与阿斯利康一样,选择推出中国定制、开启中国车间的外资企业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盛况空前    引人瞩目    举足轻重    屈指可数
B.
门庭若市    引人瞩目    举重若轻    不在少数
C.
门庭若市    引人注目    举重若轻    屈指可数
D.
盛况空前    引人注目    举足轻重    不在少数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围绕启航新格局,共筑新生态为主题,企业展示了其在中国28年间,针对研发创新、产融结合、政企合作、产业共创、基层医疗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的多维度健康创新生态圈成绩。
B.
围绕启航新格局,共筑新生态为主题,企业展示了其在中国28年以来,针对研发创新、产融结合、政企合作、产业共创、基层医疗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的多维度健康创新生态圈成果。
C.
围绕启航新格局,共筑新生态主题,企业展示了其在中国28年以来,针对研发创新、产融结合、政企合作、产业共创、基层医疗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的多维度健康创新生态圈成果。
D.
围绕启航新格局,共筑新生态主题,企业展示了其在中国28年间,针对研发创新、产融结合、政企合作、产业共创、基层医疗和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的多维度健康创新生态圈成绩。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内容爆炸的信息时代,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更加便捷,但大量的虚假新闻也随之涌现。而      ,将由于分辨能力和经验的不足,被这些不客观、断章取义或夸大其词的信息所误导。我认为,学会鉴别报道的真实性、辩证看待观点性文章的合理性,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社会各界也有责任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新闻行业的从业者,应学习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        ,(          ),如此才能够从新闻的源头,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A.
面对无论政治家或独裁者,抑或普通人,都如实、完整地逐一记录,不因利益或立场的分歧而有所偏倚
B.
面对无论政治家或独裁者,抑或普通人,都逐一、完整如实地记录,不因利益或立场的分歧而有所偏倚
C.
无论面对政治家、普通人,抑或独裁者,都如实、完整地逐一记录,不因利益或立场的分歧而有所偏倚
D.
无论面对政治家或独裁者,抑或普通人,都如实、完整地逐一记录,不因利益或立场的分歧而有所偏倚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
3月,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提议将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的基础上,加入一个词“Together”(意为在一起、携手或共同),并提请各国际奥委会委员讨论商议。2021720日,国际奥委会正式表决通过,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
国际奥委会介绍说,奥林匹克格言的设立,是为了表达体育运动的卓越含义,一百余年后的这第一次更新,是为了完善国际奥委会的目标,即围绕体育的价值观,通过体育来鼓励全球更加团结。
以上内容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
3分)DA.园林中也有建筑,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B.原文是同一个窗子,从不同角度看出去C.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

2. 
3分)D(中国园林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汲取世界各国园林建筑的养分,而且圆明园就是中外技术合作的杰作,所以用纯粹一词界定不当)

3.
3分)D(隔景,是指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做法。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不是隔景,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在诗人杜甫的感觉里,人、建筑和大自然浑融而亲密)

4.
4分)①以可望的方式来获得空间美感,运用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法丰富空间美感;②在建筑

空间与园林风景的互相渗透中呈现虚实之美;③通过文学命名来突出意境美;④借助桥与亭来体现文化美。(评分建议:每点1分)

5.
6分)①大中见小,小中见大,是指从一个小空间可观大空间之景:比如山色湖光共一楼,山与湖这样的大空间之景被吸收进一楼之中;再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时空。

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是指在真实的园林建筑之景中融合了丰富的虚无之美,所谓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比如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这些诗句都说明了楼台亭阁的审美价值寓于这些建筑本身,使生意盎然的自然美融于生活美境界之中。

(评分建议:每点3分。)

(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3分)C

7.
3分)B(两种情感不构成对比)

8.
4分)①对柏木小鹿放归的不舍;②对柏木小鹿回归自然的欣慰;③对崖柏曲折经历的同情;④对崖柏坚韧顽强精神的感动。(评分建议:每点1分)

9.
6分)①欣赏自然。自然中有如同柏木小鹿一样的姿态之美,也有如同崖柏一样的生命坚韧顽强的精神之美,我们要学会欣赏这些美。

②保护自然。虽然国家已经出台各种环保法令,但端着快枪或下电网的人依然存在,保护自然依然任重而道远。

③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界适者生存的森林法则。(评分建议: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3分)B

11.
3分)D

12.
3分)D

13.
1)(4分)高祖在朝廷大臣内选取忠心诚信正直的人来纠正辅佐太子。

(得分点:,诚信,1分;,正直,1分;匡弼,纠正辅佐,1分;句意1分)

2)(4分)尉迟运当时偶然在城门中,宇文直的军队突然到达,来不及命令身边的人,就亲自关闭城门。

(得分点:,突然,1分;不暇,没有空闲,1分;,关闭,1分;句意1分)

14. 
3分)(1)安抚百姓,体恤民情,治理有方。

2)奉命迎帝,两次平叛,骁勇忠诚。(评分建议:每点2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尉迟运,是大司空、吴国公尉迟纲的儿子。从小精强干练,有志功名。魏大统十六年(550),由于父亲的功勋而封为安喜县侯,食邑一千户。孝闵帝登基,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孝闵帝被废,朝中决议,打算拥立世宗,于是命令尉迟运前往岐州奉迎。由于参与拥立皇帝有功,晋封周城县公,食邑增加五百户。保定四年,出任陇州刺史。该州被汧水、渭水环绕,百姓难以治理。尉迟运关心百姓,安抚收容,当时甚有美名。尉迟运身兼文武两职,被委以重任。齐国将领斛律明月侵犯汾水以北,尉迟运跟随齐公宇文宪抵挡,攻占伏龙城。晋封广业郡公,食邑增加八百户。
  建德元年(572),授右侍伯,转任右司卫。当时宣帝在东宫,亲近小人,多有罪过。高祖在朝廷大臣内选取忠心诚信正直的人来纠正辅佐太子。,于是任命尉迟运为右宫正。三年,皇帝驾幸云阳宫,又命令尉迟运以原任官职兼任司武,与长孙览辅佐皇太子留守。不久,卫刺王宇文直叛乱,率领党徒袭击肃章门。长孙览害怕,逃向云阳宫。当时,尉迟运偶然在宫门内,宇文直的士兵突然杀到,尉迟运来不及命令别人,就亲自关门。宇文直的党徒与尉迟运争夺宫门,砍伤尉迟运手指,但宫门还是勉强关上。宇文直无法入宫,就放火烧宫门。尉迟运担心火灭之后,宇文直党徒即可进宫,就取来宫中木材以及床等物品,增大火势,又浇上油脂,火势更盛。过了很久,宇文直无法进宫,只得退兵。尉迟运率领留守士兵,乘机进击,宇文直大败而逃。这一天,如果没有尉迟运,皇宫早已失守。高祖嘉奖他,授大将军,把宇文直的田宅、妓乐、金帛、车马以及杂物等,赏赐给尉迟运,数量多得无法计算。
宣帝即位,授上柱国。尉迟运从前担任宫正时,曾多次规劝宣帝。宣帝不能接受,反而对他疏远忌恨。当时尉迟运又与王轨、宇文孝伯等人都是高祖近臣,王轨曾多次把宣帝的过失告诉高祖。宣帝认为尉迟运参预了这件事,对他更加忌恨。王轨被处死以后,尉迟运害怕灾祸降临到自己头上,向宇文孝伯询问对策。不久,出任秦州总管。但是尉迟运到秦州以后,仍然害怕逃不脱灾祸。大象元年(579)二月,因忧惧在秦州去世,当时四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  D.空想素丝诗含蓄有致,委曲道来,意味无穷。既表明了人民的希望,寄希望于清官,又道尽了人民的失望)

16.
6分)①取譬设喻。用狐鼠比喻仗势作恶之人;用刮地皮比喻贪官无止境的索取和敲诈,生动形象,各尽其妙。②对比。如不论但管四字呼应紧密,讥刺之意,自然流出;吏鹜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以吏与民相比,形象鲜明,描绘出贪官污吏的丑态,一个个象肥鸭一样,蹒跚摇晃。③融化典故成语。不管天有眼,但管地无皮”“空想素丝诗”“民鱼等句,以故为新,明讽暗刺,酣畅淋漓,艺术表现力极强。(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示例:纵一苇之所如,归帆去棹残阳里。(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18. 
分)D19. 分) C

20.
5分)①构成:由三个有的构成结构相同的句子(1)凸显中国元素”“专为中国人量身打造”“融入了中国科研团队的智慧内容相关,语气一致,凸显了展品中的中国元素,呈现了进博会的盛况(2分)。

②表达效果:形式上,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增强气势(1分);内容上,层次清晰,逐层递进,强化了不少表白中国的展品给国人留下的深刻印象(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1.3分)DA.关联词语位置错误 B.关联词语位置,记录的状语排列有误 C.并列短语政治家、普通人,抑或独裁者语序有误

22.
6分)①庞大的青少年群体   ②报道事件的客观真相   ③杜绝虚假信息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60分)

23
.作文

一、审题立意

1.
材料解读

这是一则时评类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是结合时事新闻,考查考生对于时代的理解和把握。

材料简述了奥林匹克格言的变化,沿用了百余年的奥林匹克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加入了更团结更团结,不仅诠释了个人奔跑搏击的进取精神,更展现了一个团队乃至全人类接力配合的协作理念。可以说奥林匹克格言不只关乎体育,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符号。

材料以奥运会格言和主题口号的变化为话题,启发考生关注奥林匹克精神要义、自我超越和升华,引导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当前与未来、中国与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抽象而深刻的命题。

2.
写作注意点

1)考生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综合材料立意,不可偏离材料或另起炉灶。

2)考生应围绕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展开论述,结合时代背景,重点阐述更团结的意义,要由体育升华到人类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高度。考生写作时可以联系全球新冠疫情、经济危机、自然灾害、战争等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来分析阐释,使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3.
立意例举

1)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2)以奥运之名,合世界之力

3)携手共进步,一起向未来

4)奥运精神气,同心向未来

5)携手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6)彼此依靠,包容团结

二、评价与判分

(一)评价原则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二)评分等级

分六类:一类 5460;二类 4853;三类 4247;四类 3641;五类 2435;六类 24 分以下。

(三)评分提示

1.
考生能围绕核心论题更团结”“一起向未来行文,明确更团结”“一起向未来的内涵,并能由体育升华到人类社会的高度,就视为符合题意,打分不低于 36 分。

2.
全文只写奥林匹克格言、奥运会主题,只关注奥运赛场的团结协作,而未联系当下思考人类社会发展中包容团结”“合作共赢”“人类命运与共等内涵,原则上不超过 42 分。

3.
行文如只是演绎题中材料,而未综合材料立意,不得高于38分。

4.
行文不能结合材料立意,只抓住团结等行文,原则上不超过35分。

5.
行文罔顾材料,完全脱离主题,另起炉灶,自说自话,最高不超过 23 分。

6.
对角度精当,见解独特,思想深刻,结构精巧,有文采,有意蕴的作文,应鼓励打高分。

(四)个案处理
1.
查重,确认抄袭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 23 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 10 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 5 分。

2.
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
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满 3 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 40 (不满 100 字,0分;200 字左右,5分;300 字左右,915 分;400 字左右,1625 分;500 字左右,2635 分;600 字左右,3640 );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
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35 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 17 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 8 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5.
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 1 分,扣满 5 分为止。

6.
不写作文题目的,扣 2 分。

推荐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